徐達死於朱元璋賜食蒸鵝不可信
徐達(1332~1385)明朝大將,開國功臣。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家世業農,少有大志,剛毅武勇。元至正十三年(1353)加入朱元璋部起,一直戰功顯赫。他智勇雙全,治兵嚴明,且謙虛謹慎,善拊循,能與下同甘苦,行軍持重,不妄殺戮,士無不感恩效死,故所向克捷,功勳卓著,為開國功臣第一。朱元璋稱讚他:「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十七年病背疽,十八年二月卒。
關於徐達之死因,歷來眾說不一,有人認為系病故,有人認為是朱元璋在其病中賜蒸鵝所致。其中尤以後者說法為多。
人們所熟知的是這樣一個版本。據說,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害怕開國功臣們會搶了他的天下,於是他定下毒計,將開國元勳們一一害死。傳說,徐達生了背疽。所謂背疽,就是背上長了毒瘡。據說,生背疽之人,吃蒸鵝立刻會死。朱元璋便派人慰問徐達,並且御賜蒸鵝一隻。徐達明知道不能吃蒸鵝,但不得不吃,他淚流滿面,當著使者的面把蒸鵝吃乾淨,當晚,徐達就毒發而死。
這個故事流傳頗廣,一些專家甚至將其當作了史實,比如,吳晗在《朱元璋傳》就持此說。
真的是如此嗎?也許換個角度來看,這種說法就是無根之說、無稽之談了。 據《明史·徐達傳》載,「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繼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 可見,徐達的確於洪武十八年(1385)死於背疽。
據醫學理論記載,背疽又名發背。發背之病名始見於《劉涓子鬼遺方》:「凡發背,外皮薄為癰,皮堅為疽。」《諸病源候論》:「疽發背者,多發於諸髒俞也,五臟不調則發疽。」背疽乃泛指生於背部的有頭疽,多因外感風熱、火毒,濕熱蘊結,七情鬱結,臟腑蘊熱而發,為有頭疽之重者。
在古代,背疽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得了之後往往致命,三國劉表、曹休、唐朝孟浩然、南宋宗澤等名人就死於這個絕症。那麼,生了背疽吃蒸鵝,就一定會死嗎? 學術打假「英雄」方舟子曾指出,「疽最忌鵝」並無任何科學依據。所謂背疽,在現代醫學看來。是背部發生了大面積急性化膿性感染,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多個相鄰的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或汗腺導致的。在今天治療起來並不困難,用抗菌素和動手術排出膿液,即可望痊癒。而鵝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肪,並不含有能導致病情惡化的毒素,反而能增強患者的營養,因此根本不需「忌口」。
這些觀點,畢竟不是自己熟悉的領域,不敢妄言。不過,拋開醫學知識不談,從史料文獻角度來看,「送蒸鵝」的傳說也有些站不住腳。
《明史》的確記載了徐達死於背疽,但沒有提及「朱元璋賜蒸鵝」一事。《明史》為清代人編纂,明、清屬不同的朝代,無論政府理念還是學術意識上,都大不相同,如果真有「送蒸鵝」一事,編纂《明史》的張廷玉等清代人根本沒必要為朱元璋遮掩或藏匿。
根據已有資料顯示,「送蒸鵝」說法,最早源於明代中葉一本專講明初掌故的筆記《翦勝野聞》中,但也當時只有「賜食」之說,未說賜的是什麼食物。就連清代《四庫總目提要》也認為,《翦勝野聞》一書不可信,「書中所紀,亦往往不經」。有意思的是,清代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轉述了「賜食」這個故事,並「自主加工」為「賜以蒸鵝,疽最忌鵝」,以今天的眼光分析,似乎趙翼是把這個故事作為「無稽之談」來講的,沒想到後人竟將「朱元璋賜徐達蒸鵝」傳成了一個確鑿發生過的史實。
筆記性的野史小傳,往往記載道聽途說的一些事,並不像正史般嚴肅嚴謹。札記也同樣具有類似的特點,多為一家之言,獵奇之作。若我們今天採信了他們的說法,很可能有誤會古人、誤解歷史的現象存在。
探討歷史、研究歷史,我很欣賞一位朋友的原則:不敢妄言!我們今天學習歷史、評價歷史,就應當具有這種嚴謹態度、嚴肅原則、嚴格精神,否則不僅可能貽笑大方,還會貽誤後人、影響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