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國史上最受男人寵愛的妓女--秦淮八豔

中國史上最受男人寵愛的妓女--秦淮八豔

風流女俠寇白門

寇白門名湄,字白門,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豔」之一。
  《板橋雜記》曰:「白門娟娟靜美;跌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相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正是由於白門為人單純不圓滑,而決定了她在婚戀上的悲劇。
  崇禎十五年暮春,聲勢顯赫的功臣保國公朱國弼,在差役的護傭下來到了鈔庫街寇家,幾次交往後,白門對他留下了良好印象,斯文有禮,溫柔親切,所以在朱氏提出婚娶時便一口同意。是年秋夜,17歲的寇白門濃妝重彩地登上了花轎。明代金陵的樂籍女子,脫籍從良或婚娶都必須在夜間進行,這是當時的風俗。朱國弼為了顯示威風和隆重,特派5千名手執紅燈的士兵從武定橋開始,沿途肅立到內橋朱府,盛況空前,成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親場面。
  朱國弼實際上是一個圓滑狡黠的官僚,他迎娶寇白門是一時的需要,數月後他那儇薄寡情便漸暴露,遂將寇氏丟一邊,依舊走馬於章台柳巷之間。
  1645年清軍南下。朱國弼投降了清朝,不久盡室入京師,又被清廷軟禁。朱氏欲將連寇白門在內的歌姬婢女一起賣掉,白門對朱云:「若賣妾所得不過數百金……若使妾南歸,一月之間當得萬金以報公。」朱思忖後遂答允,寇白門短衣匹馬帶著婢女鬥兒歸返金陵。寇氏在舊院姊妹幫助下籌集了2萬銀子將朱國弼贖釋。
  這時朱氏想重圓好夢,但被寇氏拒絕,她說:「當年你用銀子贖我脫籍,如今我也用銀子將你贖回」當可了結。
  寇氏歸金陵一,人稱之女俠,她「築園亭,結賓客,日與文人騷客相往還,酒酣耳熱,或歌或哭,亦自歎美人之遲幕,嗟紅豆之飄零」。後又從揚州某孝廉,不得意複還金陵,最後流落樂籍病死。當時文壇祭酒的東林領袖錢謙益作《寇白門》詩追悼曰:「寇家姊妹總芳菲,十八年來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紅淚一沾衣。叢殘紅粉念君恩,女俠誰知寇白門?黃土蓋棺心未死,香丸一縷是芳魂。」





秦淮八豔--長齋繡佛卞玉京

  卞玉京名賽,又名賽賽,因後來自號「玉京道人」,習稱玉京。
  她出身於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淪落為歌妓,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擅小楷,還通文史。她的繪畫藝技嫺熟,落筆如行雲,「一落筆盡十餘紙」喜畫風枝嫋娜,尤善畫蘭。
  18歲時遊吳門,居虎丘,往來於秦淮與蘇州之間,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賽一般見客不善酬對,但如遇佳人知音,則談吐如雲,令人傾倒。卞賽曾與明末清初的著名詩人吳梅村有過一段姻緣。
  崇禎十四年春,吳梅村在南京水西門外的勝楚樓上餞送胞兄吳志衍赴任成都知府,在這裡他遇見了前來為吳志衍送行的卞賽姐妹,看到卞賽那高貴脫俗而又含有幾分憂鬱的氣質,不由想到江南盛傳的兩句詩:「酒壚尋卞賽,花底出陳圓」。席間吳又對卞賽的文才進行了探試,令吳不由傾倒,以後二人交往頻繁,感情漸深。
  後來吳在長幹裡寓所得到卞的一書簡,知道卞想嫁給他,心裡很矛盾。因吳聽到一消息,崇禎帝的寵妃田氏的哥哥田畹最近來金陵選妃,已看中陳圓圓與卞賽等。吳在權勢赫赫的國舅前膽怯了,只在卞賽的寓所吹了幾首曲子便淒然離去。
  二年後,卞賽嫁給了一諸侯,因不得意,遂將侍女柔柔進奉之,自己乞身下發,在蘇州出家當了女道士,依附於70餘歲的名醫鄭保禦,鄭築別宮資之。卞賽長齋繡佛,持課誦戒律甚嚴,為報鄭氏之恩,用3年時間為鄭氏刺舌血書《法華經》。
  此時吳梅村當了清朝的官,心情頹傷。順治七年的一天,卞賽在錢謙家裡看到了吳的《琴河感舊》四首詩,方知吳對她的思念。數月後二人在太倉終於相見,卞賽為吳氏操琴,吳感懷不憶,寫了《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贈之,詩中道出了卞在這十年中的情景,點出了清軍下江南、玉京「絃索冷無聲」,一派淒涼狀況。卞賽後來隱居無錫惠山,十餘年後病逝,葬於惠山柢陀庵錦樹林。





秦淮八豔--俠骨芳心顧橫波

  顧眉生即顧媚,是南京上元人,據《板橋雜記》載:「顧媚字眉生,又名眉,號橫波,晚號善持君,莊妍靚雅,風度超群;鬢髮如雲,桃花滿須,弓變纖小,腰肢輕亞。通文史,善畫蘭,追步馬守真,而姿容勝之,時人推為南曲第一。」可見她不但有著仕女的娉婷嬌姿,更具文才藝技。
  著名文人余懷與顧眉情誼甚篤;後顧與劉芳約為夫婦,不久她背約嫁給了早已降清的「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龔定山作妾,劉因此而以身殉情。龔得顧媚甚寵愛,號曰「善特」,後以顧為亞妻,受為一品封典。龔時為清廷禮部尚書,在京師四方名士尊如泰斗,凡有客求龔詩書畫時,皆由顧媚代筆,顧聲名才氣愈盛。顧氏曾多鎰利用龔的政治地位,對抗清志士慷慨解囊。
  1657年龔攜顧媚重遊金陵,寓秦淮河畔大油坊巷市隱園。有一天她向正在寫詩的龔說,她在文德橋遇到了身著和尚衣服的閻爾梅,龔暗吃一驚,原來淨本是沛縣舉人,清兵南下時他在徐州勸史可法率軍北上山東阻擊;這幾年他到處鼓吹反清複明,為清廷追緝。正在講著,閻爾梅逃進了市隱園中村堂,此時四周已被清軍烏黑在顧媚機智的庇護下,終掩閻脫險。所以大才子袁枚贊之曰 :「禮賢愛士,俠內峻嶒」。
  1664年深秋,顧媚在北京鐵獅子胡同的龔府內病逝,弔喪的車輛有數百乘;連遠在江南的閻爾梅、柳敬亭、餘杯亦在安徽廬州為她開吊設祭。龔還在北京長棒寺為其建了妙光閣,並為之著有《白門柳傳奇》流傳於世。
  



秦淮八豔--風骨嶒峻柳如是

  柳如是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聲名不亞於李香君、卞玉京和顧眉生。
  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愛柳,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後又稱「河東君」、「蘼蕪君」。她是嘉興人,生於明萬曆五十年,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台,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由於她美豔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
  柳如是曾與南明複社領袖張縛、陳子龍友好,與陳情投意合,但陳在抗清起義中不幸戰敗而死。柳氏擇婿要求很高,許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誼階段。最後於崇禎十四年她20餘歲時,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錢氏娶柳後,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柳氏後生有一女。有「紅學「者認為,曹雪芹設計的絳雲軒是來自柳氏的絳雲樓。
  當崇禎帝自縊,清軍佔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是支持錢謙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當兵臨城下時,柳氏勸錢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氏硬托住了。於是錢便靦顏迎降了。錢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錢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由於受柳氏影響,半年後便稱病辭歸。後來又因案件株連,吃了兩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賄賂營救出獄,並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聯繫。柳氏並盡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這些都表現出她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錢謙益降清,本應為後世所詬病,但賴有柳如是的義行,而沖淡了人們對他的反感。
  鬱達夫在《娛霞雜載》中錄有柳如是的《春日我聞室》一詩。就文學和藝術才華,她可以稱為「秦淮八豔」這首。著名學者陳寅恪讀過她的詩詞後,「亦有瞠目結舌」之感,對柳如是的「清詞麗句」十分敬佩。清人認為她的尺牘「豔過六朝,情深班蔡」。柳氏還精通音律,長袖善舞,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嫺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深得後人讚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
  1666年錢氏去世後,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惡棍們雖被嚇走,一代才女卻這樣結束了一生。柳氏死後葬於虞山佛水山莊。是年其女年17歲,已嫁給無錫趙玉森編修之子。





秦淮暮色董小宛

  董小宛(1624-1652)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她的名與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金閶(今蘇州)人,其父不務正業,母女生活貧困,使小宛淪為青樓歌妓。她聰慧靈秀,神姿豔發,窈窕嬋娟,國色天香,是秦淮風塵女子中的一流人才,為「金陵八豔」之一。明崇禎十六年,嫁予冒襄冒辟疆為妾。
  冒辟疆容貌俊美,風度瀟灑,人稱「美少年」,是複社中富於才氣、風流倜儻的才子。
  天啟年間,閹黨魏忠賢陰謀弄權,惑亂朝綱時,冒辟疆曾聯合一批有志之士結社金陵,伸張正義。當時有「四公子」之說,即陳貞慧、方密之、侯方域、冒辟疆。無奈終因勢弱力薄,不但未成氣候,還慘遭閹黨摧折,冒辟疆雖倖免於難,但前途深受影響,只好寄情於山水聲色之中。冒辟疆自崇禎十一年於夫子廟聯名憤書《留都防亂公揭》,痛打閹黨餘孽阮大鋮之後,更是名揚海內。
  董小宛嚮慕冒公子才品,只是無緣相識。一日,媚香樓主李大娘聚得複社領袖張天如、陳定生、方密之、侯方域諸人雅會,名妓李香、卞玉京、寇白門等作陪,小宛也在其中。張天如久聞小宛芳名,一見而歎曰:「果然名不虛傳。」酒酣之際,複社黨人歎內憂外患,慷慨激昂,小宛同衷欽敬。眾妓琴曲以解壯士之憂,輪至小宛,她半抱琵琶,彈了一曲《春江花月夜》,眾人拍案稱好。張天如見其藝才品俱高雅,就趁興作媒,要把她與複社後起之秀的風流才子冒辟疆結成至好,眾名士拍手稱佳。見張先生等作媒,小宛心中暗喜。
  此時冒辟疆正在南京應試。試罷與陳定生、方密之等到李香處小酌,席間提及張天如之言,又把小宛誇了一通。冒公子最聞小宛雅潔,早有采芳之心,便急與眾友至釣魚巷去尋芳。不想被羞辱了一頓,無以相見。回到媚香樓,李香問他為何不快,方密之言及詳情。剛從楊龍友處回來的侯方域忙予解釋。原來小宛一直等冒公子來會,不料烏衣巷爵爺朱統銳附庸風雅,前日在卞玉京處與楊龍友等酒會,派人傳董小宛陪客,小宛不在家,回來又不肯去,鴇母苦勸方遲遲到宴,朱爵爺有意難為她。小宛剛直,頂撞起來,掀了酒席。朱統銳深恨她,要害她至死。楊龍友通了消息,小宛已到吳江避禍去了。走前留信一封,請李香向冒公子致意,約到蘇州一會。
  冒辟疆去時,不想在揚州路上得衡陽來書,父親蒙冤下獄,性命不保。他當即進京,多方活動,得見皇上,一篇奏章震動朝廷,父親冤伸出獄。待他輾轉回南京,已過三年了。期間,小宛被惡少竇赫窺見,軟硬相逼,要與之行淫。小宛拒不接納。竇糾集流氓天天來鬧,使小宛難有安寧。年復一年,公子杳無音訊,小宛又守志不接客,家資殆盡,債務日多,加之竇等糾纏,無法在蘇州生存,只得借出遊為名四處奔走,躲債避禍,苦不堪言,又得了重病。後來冒辟疆好不容易找到她時,人已奄奄一息。待訴苦敘情之後,冒公子又得往南京應秋試。小宛只好一路送至鎮江,自己則返蘇州暫住。眾地痞和債主見她歸來,蜂擁而至,小宛受辱不過,幾次尋死而被救起。又聽竇赫要來搶人,只好星夜買船往南京尋冒辟疆,在船上,小宛失足落水,幸被人救起。為此,她還寫了詩:「事急投君險遭凶,此生難期與君逢。腸雖已斷情未斷,生不相從死相從。紅顏自古嗟薄命,青史誰人鑒曲衷。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作鬼雄。」讀來催人淚下,感人肺腑。幾經周折,才在東林黨魁錢謙益處得見冒辟疆。剛好蘇州來信,說債主天天逼債,如小宛不回蘇州還錢,要火燒董家。兩人無奈,四處求告。冒辟疆的把兄弟劉太守仗義,先帶小宛回蘇州,待冒辟疆籌款後,還債贖人。
  小宛回到蘇州後,不久便被竇赫搶去。秦淮姐妹及複社才子憤怒不過,請當時的南明朝廷尚書錢謙益到蘇州見知府,才救出小宛並還清債務。這時冒公子也回到南京,籌金往蘇州為小宛脫了妓籍,接到如皋家中成婚。劫後餘生,苦盡甘來,為此小宛寫下了《洞房花燭夜和冒辟疆》的詩,以述慨歎:「一從複社喜知名,夢繞腸回欲識荊。花前醉晤盟連理,劫後餘生了夙因。」
  小宛入冒氏之門後,與冒家上下相處還算和諧。冒母馬恭人、冒妻蘇元芳喜歡小宛,而小宛也恭敬順從有加,服侍起來比婢女還要用心。閒暇時,小宛與辟疆常雙坐畫苑書房中,潑墨揮毫,賞花品茗,評論山水,鑒別金石。小宛初進冒家,仿鐘繇帖,學曹娥碑,每日雖寫字幾千,卻不錯字,也不漏字。小宛還曾代替辟疆給親戚朋友書寫小楷扇面。月色如水,最為小宛所傾心。夏夜納涼小棲,小宛喜誦唐人詠月及流螢、紈扇詩。為領略月色之美,常隨月色升沉而移幾挪榻。半夜回室,仍要推窗排牖,使月光徘徊於枕簟間。月亮西去,她又捲簾掀櫳,倚窗長望,戀戀不捨矣。她還常常反覆吟誦李賀的詩句「月漉漉,波煙玉」;「我和你一年四季當中,都愛領略這皎潔月色,仙路禪關也就在靜中打通。」一次,與冒辟疆一同賞菊,冒辟疆詠道:「玉手移栽霜露經,一叢淺淡一叢深。數此卻無卿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小宛和道:「小鋤秋圃試移來,籬畔庭菊手自栽。前日應是經雨活,今朝竟喜帶霜開。」夫唱婦隨,琴瑟友之,為世人所稱道。冒辟疆曾說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與小宛共同生活的9年中享盡了。這清福自然少不了靜坐香閣,細品名香。冒最欣賞一種內質堅致而紋理橫向的沉香「橫隔沉」,小宛則珍愛「女兒香」,他們還蓄有不少的「蓬萊香」。辟疆曾從江南覓得一種味比芳蘭的「生黃香」。一次,他拿了「生黃香」給廣東朋友黎遂球鑒賞,黎歎為觀止。小宛還用從內府獲得的西洋香方子製作過百枚香丸。寒夜小室,玉幃四垂,點燃兩三枝紅燭,在宣德爐內焚燃沉香,靜參鼻觀,彷彿進入了蕊珠眾香深處,飄飄然也,欣欣然也。
  傳說小宛還熱衷於食譜研究,看到誰家有奇異風味,便去訪求。現在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的發明,因此,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董肉」。另外,小宛還善作糖點,曾用芝麻、炒麵、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為原料製成酥糖,再切成方塊。此糖外黃內酥,甜而不膩,人稱「董糖」,現在的揚州名點灌香董糖(也稱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稱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樓牌董糖都是當地的名特產。好事者甚至將董小宛與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劉娘子、宋五嫂、蕭美人、王小餘列為我國古代的十大名廚。
  從此兩人暢愛,著實快活了一陣子。之後,李自成進京,清兵入主中原,揮師南下。冒董二人逃至鹽城,冒得惡病,小宛精心服侍,待病好轉,天下已由明變清。二人返如皋,不為官而隱居。對待這段生活,小宛有詩云:「病眼看花愁已深,幽窗獨坐撫瑤琴。黃鸝也似知人意,柳處時時弄好音。」
  清宮有四大疑案之說,第一則為順治出家。據說順治出家就是為了董鄂妃董小宛。又說冒辟疆因順治從他手中奪走董小宛而悲痛欲絕。但疑案畢竟是疑案,真實的情況是,小宛從16歲嫁給冒辟疆時,順治才兩歲,直到27歲去世,一直未曾離開過冒。順治也未曾出家,董鄂妃是內大臣鄂朔的女兒。董小宛是久勞成疾,重病而死的。死後薈集有《奩豔》一書。冒辟疆作有《影梅庵憶語》,記載小宛始末及其行事,睿豔動人。(作者:介子平)





秦淮八豔--傾國名姬陳圓圓

  陳圓圓本為昆山歌妓,曾寓居過秦淮,由於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將她列入了「秦淮八豔」之中,並說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豔,能歌善舞,色藝冠時。
  崇禎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威震朝廷,崇禎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給帝尋求絕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憂慮之心,遂遺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覓豔。田畹尋得陳圓圓後,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佔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隊伍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吳三桂鎮山海關。田畹對農民起義軍整日憂心惶惶,便設盛筵為吳三桂餞行,圓圓率歌隊進廳堂表演。吳三桂見圓圓後,神馳心蕩,高興得摟著圓圓陪酒。酒過三巡警報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對吳曰:「寇至,將若何?」吳三桂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未等田畹回答,吳三桂即帶圓圓拜辭。
  吳三桂在其督理禦營的父親勸說下,將圓圓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讓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佔,衝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李自成戰敗後,將吳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殺死,然後棄京出走。吳三桂抱著殺父奪妻之仇,晝夜追殺農民軍到山西。此時吳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陳圓圓,飛騎傳送,自引吳三桂帶著陳圓圓由秦入蜀,然後獨佔雲南。
  順治中,吳氏進爵雲南王,欲將圓圓立為正妃,圓圓托故辭退,吳三桂別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對吳的愛姬多加陷害冤殺,圓圓遂獨居別院。圓圓失寵後對吳漸漸離心,吳曾陰謀殺她,圓圓得悉後,遂乞削髮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
  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佈獨立,康熙帝出兵雲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秦淮八豔--俠肝義膽李香君

李香君與複社領袖侯方域交往,嫁與侯作妾。侯曾應允為被覆社名士揭露和攻擊而窘困的閹黨阮大鋮排解,香君嚴辭讓侯公子拒絕。阮又強逼香君嫁給漕撫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爭,此時正值馬、阮大捕東林黨人,侯等被捕入獄,香君也被阮選送入宮。清軍南下之後,侯方域降順了清朝,香君之下落,眾說紛紜。
  歌罷楊柳樓心月,舞低桃花扇底風。在那些暖暖軟軟的香風中,居然還是熏出一些硬骨頭。李香君,秦淮河畔媚香樓裡的名妓,又是一個詩書琴畫歌舞樣樣精通的角兒。因為養母李貞麗仗義豪爽又知風雅,所以媚香樓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第一次見到侯方域並一見傾心時,李香君剛十六歲。
  侯方域與方以智、陳貞慧、冒辟疆合稱明複社四公子,又與魏禧、汪琬合稱清初文章三大家,確實才華橫溢。他原本是明天啟戶部尚書侯恂之子,十五歲即應童子試中第一名。不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幾位公子整日聚在秦淮樓館,說詩論詞,狎妓玩樂,顛癡狂笑。侯方域與李香君一個是風流倜儻的翩翩少年,一個是嬌柔多情的青樓玉女,兩情相悅,正是狂蜂愛上香花。
  像李香君這樣一位名妓,梳攏必須邀請大批有頭有臉的風流雅士,還要付一筆豐厚的禮金給鴇母,可惜侯方域沒有銀子,無能為力。友人楊龍友雪中送炭,給了他大力的資助。但是,那筆錢並不是楊龍友的,而是阮大鋮贈送給侯方域的一個人情,想拉攏侯方域入僚。阮大鋮本是明末了不起的戲曲家和文學家,但是卻為魏忠賢服務,後又追隨偽明政權,不是什麼好東西。侯方域尚自猶豫,但是李香君發飆了,劈手就把頭上的髮簪脫下來了,罵醒了侯方域。變賣了首飾,四下借錢,總算湊夠了數,把錢扔還給了阮大鋮。
  阮鬍子給氣死了,侯方域只好逃亡。其實,很多時候,像阮大鋮這些機會主義者也不過是文妓,人盡可妻。妓女無情是職業要求,而「士大夫之無恥,謂之國恥。」指望書生是不成的。侯方域不成,阮大鋮也不行。自侯郎去後,李香君結束了自己革命性的職業生涯。洗盡鉛華,閉門謝客,一心等候公子歸來。在阮大鋮的慫恿之下,弘光皇朝的大紅人田仰吹吹打打地來迎接李香君做妾了。李香君一口拒絕了,田仰還要堅持,她乾脆一頭撞在欄杆上,血濺桃花扇。娶親的人見鬧出了人命案,只好灰溜溜地抬著花轎溜回去了。
  阮大鋮也算是文壇上響噹噹的腕兒了,他並不想就此放過李香君,而是為偽明皇朝弘光皇帝親自執筆撰寫歌詞劇本,等李香君傷癒後,阮大鋮立即打著聖諭的幌子,將她徵入宮中充當歌姬。不久後,清兵攻下揚州,直逼南京,弘光帝聞風而逃,最終被部將劫持獻給了清軍,隨後南京城不攻自破。李香君隨著一些宮人趁夜色逃了出去。
  青樓皆為義氣妓,英雄儘是屠狗輩。妓女用性命來維持自己的貞節和道德大義,士大夫倒是放棄原則,隨時準備改換門庭。入清以後,陳貞慧隱居不出,冒辟疆放意林泉,方以智出家為僧,楊文聰抗清殉國,陳子龍自沉明志,但侯方域卻耐不住寂寞,參加了順治八年的鄉試,而且只進了副榜,又引起許多人非議。
  關於李香君有三種結局:一種是終於在蘇州與侯方域重逢了,被一個老頭當頭棒喝,兩人拔劍四顧心茫然,勘破塵緣,只好出家了事。一種是李香君順利嫁給侯方域為妾,侯方域變節南下,李香君則在侯府裡被人趕了出來,寂寥而死。第三種則兩個人連最後一面都沒有見著,李香君就留下一柄桃花扇懨懨地死去。臨去之前留下一句話:「公子當為大明守節,勿事異族,妾於九泉之下銘記公子厚愛。」可惜,她的侯公子連玩世的犬儒主義者都做不成了,白白汙了香君的名聲。





秦淮八豔---馬湘蘭

  馬湘蘭(1548—1604)可以稱為明代的女詩人、女畫家。據《秦淮廣記》載,她名守真,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尤擅畫蘭竹,故有「湘蘭」著稱。她相貌雖不出眾,「姿首如常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
  馬氏在繪畫上造詣很高,當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連三次為《馬湘蘭畫蘭長卷》題詩,共72句,記載在曹寅的《棟亭集》裡。《歷代畫史匯傳》中評價她的畫技是「蘭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襲其韻」。在北京故宮的書畫精品中也間雜著馬氏的蘭花冊頁,發著獨異的光彩,她的繪畫在國外一直被視為珍品。在文學上馬氏亦頗具才華,曾撰有《湘蘭子集》詩二卷和《三生傳》劇本。馬氏多才多藝,還通音律,擅歌舞,並能自編自導戲劇。在教坊中她所教的戲班,能演出「西廂記全本」,隨其學技者,備得真傳。
  馬氏生長於南京,自幼不幸淪落風塵,但她為人曠達,性望輕俠,常揮金以濟少年。她的居處為秦淮勝處,慕名求訪者甚多,與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誼甚篤,她給王稚登的書信收藏在《歷代名媛書簡》中。在王稚登70大壽時,馬氏集資買船載歌妓數十人,前往蘇州置酒祝壽,「宴飲累月,歌舞達旦」,歸後一病不起,最後強撐沐浴以禮佛端坐而逝,年57歲。馬氏死後葬在其宅第,今白鷺州洲公園的碧峰寺附近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