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陰陽五行與人體健康 疾病的關係

陰陽五行與人體健康 疾病的關係

陰陽五行是天地人所融會而構成的宇宙代數學生成之數。它對人體與大自然產生了相互吸引而形成了通融衍化的生生不息無窮數。「天有五氣,地有五行,人有五 官、五臟而歸入六腑」。這是宇宙觀造就大自然形成了萬物相對性和平衡格局而不能改變的大衍之數。人體出現疾病和災劫等都離不開五行生剋的主導性衍化作用。 本論著針對人體與演繹大自然生態環境中所產生出來的衍化作用規律和氣流反射而出現病變為主題。明確闡述了五行學對人體生命的重要性和相關性。使人們能正視 生活,重視規律,調養氣機,遵循居安思危,以人為本,和諧心態,珍惜生命,保護大自然;為美好而健康人生創造出更輝煌成就……

一、論五行配五官臟腑

在天地之中,五行所產生的特徵,在天稱為五氣,即青、赤、黃、白、黑,在地稱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所形成;其不時地所產生和運動變化。 在人體配為五臟、六腑,即肝、心、脾、肺、腎,六腑為大腸、小腸、膽、胃、三焦、膀胱。人為萬物之靈,其在先天所造就秉賦條件中,已完美地得到了五行之正 體。在表象所發露的精華,呈上而激發於頭面,故象天之五氣;而在內則歸結於五臟、六腑,像地之五行。故將人體作為一個小天地,是以臟腑各配五行陰陽而非屬 不可。

二、論五行配五官五臟屬

以肝而論,其性配木,平柔為本,其自所以為仁?因為肝木所聚之精,皆能引發仁愛好生之德;是東方集結陽氣所在之地,萬物居於此而開始發生,故肝之性象木。 其色澤青而帶柔,有參天之氣質。以心而論,其性配火,有中節之風,其自所以為禮?因為心火之精,榮居南方之位,尊陽向上,卑陰在下,故此,禮有尊卑高低之 分而屬之。其性急而心動,有沖天激情之氣勢,有文明昌盛之象徵;故心之性象火。其色澤赤而有光。以脾而論,其性配土,慈愛穩厚,其自所成為信?因為土之精 華,能生育萬物,無私無利,萬物居於此而得到生存。為信之至厚,故脾之性象土,其色澤黃而氣靜。以肺而論,其性配金,虛實相顧,其自所以成為義,因為肺金 為太白之精,義溥而成西方肅殺之氣;也能成就萬物,氣通而音洪,故肺之性象金。其色澤白而較剛鍵為最。而以腎論,其性配水,太陰專位,心巧欲高,其自所以 為智?因為腎水為天河發源之精,能潤萬里沃野。智深而知進,向而不止,沖天奔地,故淫慾也皆因此而生。無所疑惑,水性亦知進而不惑也。腎之性像水,其色澤 黑而周流不滯。腎性兩義,以命門對應,是一身精神所融會之關鍵位置。

三、官、髒陰陽同論

以鼻而論,其所屬之情必應納於肺。因鼻以空虛納氣,肺亦虛而受氣,故鼻為肺之官,也能通於脾經。以目而論,因目為人體一身聚結之精;也為陰陽五行相通之 性。但為何論以肝較之相通?因肝配木,木為陽,東方顯明之地。眼目亦光顯明亮,且陽氣動而顯光,兩相情願,相互應照,故目應論以肝屬之。以口唇而論,其情 意必歸於脾經,因口為出納之門,脾為受盛之所;口唇能論說而常活動,而脾能助消化引洩,為化則有情,一生一洩,故口唇應論為脾經所屬之官。而又通於肺經 者,道家有論法,肺以應口,因肺之性配金,而金氣亦能成利物,成斷割之器;同時,口有牙齒,其性也能決斷之能,物雖不同,實則同功,故口象金,也可通於 肺。以舌論,其所屬之性在於心脾者:甲乙經有言,「凡人資身養命,莫過五味,辯了識知,莫過乎心」。故償試過每一項食物滋味,必先通過舌上辯別;人生處 事,識別是非,必先思想,而對何事、何物,非用心不可。如內心想欲陳述,必先有所言詞。再者,每食何種品味,必先入口,然後再藏於胃中。是於舌能納物,地 能產生品味;而造就了舌與地相通之感,地為土,脾胃屬之。以此而論,舌以心脾相應,意向相投;因口舌二官,共為一處,口為脾候,脾為土;舌是心候,心為 火。兩者同處相連,就五行論,土必寄生於火;而舌在口內,又心也為人體一身之主,同處相應,貴在其中。而土有四季,口有四合,性質相符,而此之論,舌不但 可以為心之官,也同樣可通於脾經。以耳論,其所屬之官在於腎經者。因腎藏配水,性為陰,居北方陰暗之地。耳能夠聽辯聲音,而聲音亦是陰徵之象,且耳法雖虛 則可納聲;而水本虛,性陰為虛之象。兩者相通,意義相同,腎發於耳,兩合歸一;故耳不但可以為腎之官,同時也能通腎經。以上之論皆為陰陽五行配五官,臟腑 之特性。而礙於編幅,又本人對醫家學說猶只知其皮毛,故在論述方面難免出現誤差;誠望有識前輩、專家、易友們給予指點、斧正為是。

四、五行學對人體臟腑所產生疾病觀

(1)例如:肝病的出現可以影響脾經的正常生理。原因是為「木少水滋扶,雖有即被土製住,或被間斷,使之不能相顧;木失榮運,且土太旺,為土多木拆」,而 此時土也缺少木來疏通;或肝強脾弱,剋制太過,造致失衡,以至物極反衰;肝病也可以影響肺的正常生理。原因是「木堅金缺,為木侮金」,或肝火太盛,肺金反 受其禍,兩者沖激,使之宣降失職,醫家臨床稱為「木火旺而刑制肺金」;母病可以影響兒子的正常生理。為母旺子滅之意(如肝木為母,心火為子,肝火上亢,腎 虛枯致使心火亢盛而出現頭暈,煩燥、易怒、失眠、心悸等症)。子病可經累母(即子旺母衰,母氣不經盜洩,如脾土為母,肺金為子,肺氣乘旺,勢成偏極;或肺 氣過於虛弱,以致母子失調,不能相依;進而發展可造致脾失健運,而出現納呆,肌肉消瘦及四肢乏力,便溏、久咳、氣短而虛,鼻塞、食飲不振等症)。

(2)論精神與疾病產生的根源。
就人體而論,能生育於天地之中,最重要在於安康二字;而安康之中必以精神貫足為首要條件。因為精神的發露是體現人體疾病所產生的傳變基因,是五行所融匯的 主要根源。故在人體五行之中得以流通而相互調濟,或受阻而失去平衡;這些現象都離不開心腎兩經所引發的先決條件。而氣血的產生正是人體精神所聚集的主要成 份;故於氣血稍有不足或受阻滯,也就象徵著人體五行運轉中的不足和缺陷,上下不通或不順而產生病變發生所帶來的種種病因存在。而心腎兩經恰是人體血脈及精 神所融聚的關鍵位置。
就五行屬性而論,水本應腎,而一當受涸或遭克阻,就必然會造致腎經虛損,至使肝火亢盛;進而會造成精神不振或枯萎,容顏憔悴,失眠、健忘等病變出現。但水 火二物於五行屬性也象徵著血液,而血液的主流在人體無數大小動脈所保護組成;而心臟更是人體血脈所流通的主樞,是精神發露之苗,人體生命之君。

而五行論丁火配心胞,膀胱配壬水,丁壬相合,成陰陽對配;其在人體運行中而產生了心腎交泰,扶益肝膽。因丁壬相合而暗化木神,木主肝膽,而肝性近目,目又 為神彩陽明聚結之所;得心腎相益陶熏,又得五行之全,而成既濟相生,得以神清氣足,形成了血脈流通之性。所以,水火二物必不可損,否則,病變出現,就會造 成五行不和致使氣逆神亂而無主;心腎不交而氣虛,血脈枯竭而呆滯,精枯神脫等。

以上之論雖簡而不全,但對五行影響人體臟腑產生疾病的傳變基因;可以說是較明瞭且具有一定辯證哲理的一點闡述。

五、論陰陽五行學的意義和重要性

而黃帝內經的論述,代表了「醫」「易」同源的科學辯證論據。是中國歷史上一部對陰陽五行學較有影響力的學習教材和參考價值。而先賢孫思邈曾說:「不知易不 足以言太醫」。就是這樣一個很有見樹的心得體會。 隨著世界潮流不斷推進和發展,隨著時代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需要,隨著人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和要求。在精神、物質高要求條件影響下,而大大加劇了人們的私 慾觀念和經濟差距。在思想及體能方面同時也出現了較大的波折性和鬆散性。故此在工作容量推迫下,在事業、飲食、居所、生活節奏等等,已不斷體現出一些竟 爭、緊張的一面。也由於人們長期不斷的奮鬥和拚搏,而忽略了自身應有的保養,這樣久而久之,其中難免要產生出人體在生理狀態的不平衡,而造致疾病發生的道 理。而「醫」「易」之中各有其獨特的一面,必要時,她可以使人們得到新生,也可以使你安心生活。古人有言,人體不適或自謀不決時,可尋醫卜。蓋醫能療疾, 易可決疑,兩者義雖不同,實則同功;同為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一部古文化道德哲學經典。

六、運用五行原理,剖釋推演「四柱」與人體所感應疾病論。

而易學精深博大,包羅萬象,其內在產生的意義,其中包涵著陰陽相對論的理義;及追求平衡辯證的一部道德科教書。就命理學而言,其對人體所產生的一切,而對 疾病觀之說,已起到一定的科學辯證思維,有很強的自然性和邏輯性。是易學中的一部分,屬於自然哲學範圍內的一部傳統科教研究書籍。先賢任鐵樵在滴天髓註解 一書,其中疾病編一論,邏輯性很強,環節緊密,簡而且精。運用正五行與四柱對人體先後天所產生的磁場感應,理論精采。根本符合了「醫」「易」同家的辯證哲 理,其對中國四柱命理學的學習研究起著很大的推進作用和貢獻精神。

現選摘其一小段如下,以共參研。

任氏曰:「金水傷官,過於寒者,其氣辛涼,真氣有虧,必主嗽,過於熱者,水不勝火,火必克金。水勝火者,心腎不交也;火能克金者,肺家受傷也,冬令虛火上炎,故主痰火」。
「火土印綬,過於盛者,木從火旺者,火旺焚木,木屬風,故主風痰;過於燥者,火炎土焦也,土潤則血脈流行,而營衛調和;皮屬土,土喜暖,暖即潤也。所以過燥則皮癢,過濕則生瘡,夏土宜濕,冬土宜燥。在人則無病,在物則發生;總之火多主痰,水多主嗽」。
「木火多痰者,火旺逢木,木從火勢,則金不能克木;水不能勝火,火必克金而傷肺,使不能下生腎水,木又匯水氣,腎水必枯,陰虛火炎,病則生矣」。
「生毒鬱火金者,火烈水涸,火必焚木,木被火焚,土必焦燥;燥土能脆金,金鬱於內,脆金逢火,肺氣上逆,肺氣逆則肝腎兩虧,肝腎虧則血脈不行,加以土情憂鬱而生毒矣」。
土燥不能生金,火烈自能枯水,腎經必虛。
土虛不能制水,木旺自能克土,脾胃必傷。凡此五行不和之病,細究之必驗也。然以人事可相通也不可專為而論。如病不相符,可究其六親之吉凶,事休之否泰,必有應驗者……。

任氏論「四柱」與疾病相互感應一例。

日主
庚寅 巳醜 丙子 乙未

「丙火生於季冬,坐下子水,火虛無焰,用神在木,木本凋枯,雖處兩陽,萌牙未動;庚透臨絕,為病較淺,所嫌者月支醜土,使庚金通根;醜內藏辛,正忌神深入 五臟。又已土乃庚金嫡母,晦火生金,足以破寅;子水為腎,醜合之不能生木,化土反能助金,醜土之為病,不但生金,抑且移累於水,是以病患肝腎兩虧。至卯 運,能抑醜土,名列宮牆;乙運庚合,巳醜拱金,虛損之症,不治而亡。」

「觀上之造,其病癥與八字五行之理,顯然應驗;果能深心細究,其壽夭窮通,豈不能預定乎。」
本人於一九九八年所論證一命例:於公元一九七一年,農曆二月十八日端生。此命病變似較特殊,其四柱組合如下:

日主
坤造:辛亥,辛卯,戊戌,乙卯 大運: 癸已 甲午

原命春土虛薄,木勢乘旺,微火將熄;春金本虛,嫌其蓋頭,竊去命主元神。且春土少火,而亥水得源,金勢受洩,寒氣愈生,木勢愈濕,火勢愈滅;雖有日支戌中 燥土補助,無如兩卯挾克,左右為難,四面楚歌。雖卯戌暗合,情意不專,日元克洩如是;以至元氣大虧,土失健運,造致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精枯神脫,心腎不 交,頭暈,納呆,心悸,體瘦。辛金雖逞無根,焉敵乘旺之木,故亦自感為難,鬱鬱而歸;以至肺家自損,氣逆受阻,病患咳喘,徹夜難眠。早運水旺熄火,洩金, 旺木,日主無助失衡,是以早期體弱病隨。巳運本佳,奈因流年作弄,以至病情起伏無常,淚面過日。至丁醜太歲,年方二十七歲,醜戌刑動,火金兩庫已開,水火 兩物首當其衝;(巳醜拱酉,大運巳火成份已變)故該年六、九兩月應驗;因亥水變質,故病患心腎二虧,九月庚戌,亥水克絕,丁火歸墓,病情轉化,形成氣脈阻 逆,心血衰竭,危及生命,似乎九死一生。幸大運癸巳,尚不至滅絕,故方免至於大禍。今年戊寅,以運相刑,辛金入絕,為肺家敗而氣逆,是故肺喘病發,雖藥難 愈,腎經亦虛。二十八歲之後,運入甲午,而肺腎二經豈能安順乎?

雖闡發人體五行屬性及疾病感應而產生應驗之論,然感易學之理精深玄妙,吾雖有緣,終感學海無涯。故每自悟,亦恨智淺,現雖成拙論,猶感理義言詞不當,故藉此次機遇,誠望上輩、專家、易友及賢能之仕給愚斧正。

五行以疾病相關已成規律。近二十多年來,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的生活情操和慾望提高。而易學同時在當今的世界中已不斷被融入到社會人們所需 的生活中去,而我們現在研究易學,旨在發揚和創新;所以關鍵在於怎樣選擇和繼承發揮。故此,同心同德,科學應用,實事求是,謙遜和悅,胸懷四海,減輕私 慾,不互相攻擊,努力挖掘,大膽創新等等,是我們現時必須積極爭取和真誠對待的一項艱巨的學術研究任務。因此,「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大力發揚,這正是我 們真正研究和探索的總概念。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