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討噶爾丹
康熙皇帝急於和俄國簽訂和約,的確是為了騰出手來對付蒙古族準噶爾部落頭目噶爾丹發動的叛亂。
早在元朝滅亡以後,成吉思汗的子孫退回塞外,駐紮在大沙漠南北,逐漸形邁出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三大部。這些蒙古部族之間相互攻打,還經常南下騷擾內地。後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用征伐、聯姻和結盟的辦法,把漠南蒙古征服了。清朝設立了蒙古衙門(後改為理藩院)管理蒙古各部,把漠南蒙古分為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這樣,漠南蒙古各部成了清朝當權者最可靠的盟友。漠北蒙古又叫喀爾喀蒙古,繼漠南蒙古之後,也跟清朝建立了朝貢關係,每年向清朝進獻一頭白駱駝,八匹白馬,稱為「九白之貢」。
清朝入關以後,只依靠幾十萬滿族人,是維持不了對全中國的統治的。為了彌補力量不足,多爾袞、順治、康熙都把聯合蒙古各部做為一項重要的國策。
可是這時候,還有居住在阿爾泰山以西的漠西蒙古不肯合作。漠西蒙古又稱厄魯特蒙古,分為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和碩特、準噶爾四部。其中準噶爾部力量最強大,它兼併了和碩特部和杜爾伯特部,把土爾扈特部排擠到俄國伏爾加河流域一帶,又把和碩特部的人趕到了青海、西藏。
準噶爾部控制了阿爾泰山周圍地區,又繼續向東進兵,想佔領漠北廣大地區。喀爾喀各部擋不住準噶爾騎兵,只好奔向漠南並請求康熙皇帝加以保護。康熙皇帝把科爾沁草原借給喀爾喀各部駐牧,救濟他們大量的牲畜、茶、布,又派人勸告準噶爾頭目噶爾丹返回阿爾泰山地區,退還喀爾喀的故地。噶爾丹自認為兵力強盛,不但不把康熙皇帝的命令放在眼裡,還率領十萬大兵深入到漠南蒙古烏珠穆沁草原,想和康熙皇帝較量一下。
康熙皇帝見噶爾丹這樣猖狂,已經威脅到內地的安全了,就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秋高氣爽、草肥馬壯的時候下令征討。他親自率兵駐紮在長城口外,任命他的哥哥裕親王為大將軍,在離北京只有七百里的烏蘭布通和準噶爾兵決戰。
噶爾丹沒和清軍正式交過鋒,還不知深淺。他依山列成「駝城」,把一萬頭駱駝捆住腳,讓它們臥在地上,又在駱駝背上搭起箱垛,蓋上濕氈,然後讓主力部隊隱藏在「駝城」之內,從箱垛的空隙放槍射箭。清軍隔河隱晦陣,先用大炮轟擊「駝城」,打死了許多駱駝、騎兵,步兵隨後衝殺過來,大敗準噶爾軍。噶爾丹知道打不過清軍,當晚就把軍隊撤到高處,第二天一大早,派隨軍的西藏喇嘛到清營求和。
清朝大將軍馬上派人向康熙皇帝報告戰況,又派使臣到噶爾丹營內,讓噶爾丹向「威靈佛」起誓,保證不再向內地進犯。噶爾丹連忙當著使臣的面跪在「威靈佛」前磕頭,樣子顯得很虔誠。使臣看到這種情況,很放心地回去了。
康熙皇帝得到噶爾丹乞降的報告,擔心大將軍受他愚弄,當即派人對大將軍說:「噶爾丹為人狡猾,不可不防。」沒想到這個命令還沒有達到,噶爾丹已經拔營逃走了。
噶爾丹丟下輜重,率軍狂奔不止,沿途放火燒燬了草場,想斷絕清軍的糧路,士兵一路病死、餓死的不計其數,回到老家一清點,十萬大軍只剩下幾千人了。
為了徹底孤立噶爾丹,第二年五月,康熙皇帝親自到了多倫(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召集蒙古各部王公開會,會前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
閱兵那天一大早,八旗禁旅盔甲鮮明,戈矛鋒利,威武雄壯地在會場整齊列隊。不一會兒,號角齊鳴,康熙皇帝身穿金甲,騎著俊馬緩轡而來。只見他還不到四十歲,身板挺直,兩眼炯炯有神,鼻子略微呈鷹勾形,臉上有稀疏的麻子。一看,就可以知道他性格剛毅,精力過人。康熙皇帝接受了諸王、大臣、皇子和蒙古王公的朝拜,又率領眾人檢閱了蒙古各部騎兵。他一路用嫻熟的蒙古語同蒙古王公親切交談。更令人驚歎不已的是檢閱完畢,在蒙古王公的懇請下,他當眾連發十箭,九箭命中靶心。頓時,全場歡聲雷動,眾人山呼萬歲,隨後,康熙皇帝對協助追剿噶爾丹的蒙古王公進行了嘉獎,對暗中給噶爾丹通風報信的人進行了責罰。蒙古王公們見康熙皇帝不但弓馬嫻熟,而且賞罰嚴明,都對他心悅誠服。
康熙皇帝依照皇太極對漠南蒙古的編制,把漠北蒙古編為三十七旗。因為蒙古各部篤信喇嘛教,他下令在多倫建立匯宗寺。為了紀念這次盛大的盟會,他還親筆撰寫了匯宗寺碑文,命人樹立在匯宗寺內。
噶爾丹雖然遭到失敗,但仍不死心。五年以後,他又率領三萬騎兵侵入巴顏烏蘭,大肆掠奪。還揚言借來了俄國鳥槍兵六萬,要興兵深入內地。
康熙皇帝接到消息,決定第二次親征。他命東三省清軍為東路,陝甘地區清軍為西路,自己親率中路大軍從獨石口進入大沙漠。在沙漠裡行軍。糧草常常接濟不上,康熙皇帝和官兵一起吃乾肉、喝馬奶,日夜兼程,走了七十多天,才探聽到噶爾丹屯住在克魯倫河的消息。有的大臣怕苦怕累,聽說敵人還很遠,就勸阻說:「道路迂迴,糧秣不繼,走了七十多天,還未見敵軍,皇上不如暫時回駕吧!」康熙皇帝聽了非常生氣,斬釘截鐵地說:「朕已告祭了天地宗廟。現在這樣不見敵軍就回去,還有什麼面目對天下百姓?」他當即下令開拔,直奔克魯倫河。到了克魯倫河以後,康熙皇帝不等紮下營寨,就命令從征皇子和諸將前來議事。他席地而坐,拿出親手繪製的陣勢圖,詳細部署了作戰方略。隨後,又派使臣渡河到噶爾丹大營,約他明天決戰。
噶爾丹根本不相信康熙皇帝會親征到此,他放聲大笑說:「哪能來得那麼容易!」可是,等他登上克魯倫河邊的北孟納蘭山,見到河南岸清營黃幄龍纛,十分鮮明,大兵屯集,漫無邊際。他嚇得六神無主,不由得自言自語起來:「哪能來得那麼容易!哪能來得那麼容易?」隨後跌跌撞撞地回到軍營,悶頭不語。當天晚上,他丟下營帳輜重,率領部眾向西逃走了。
第二天一早,清軍前來決戰,只見噶爾丹的營盤已空無一人。康熙皇帝馬上率領騎兵輕裝追趕,沿途到處都看得到噶爾丹部隊遺棄的財物、牲畜,還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小孩。清軍整整追了三天,沒能趕上,只好停止追趕,康熙皇帝估計噶爾丹很快就要跟西路大軍遭遇,就派人通知西路軍火速阻擊敵人。
兩天之後,西路清軍果然在昭莫多山下和噶爾丹相遇並進行了決戰。一開始,西路軍因為糧草接濟不上,戰馬死亡大半,只好下馬步戰。噶爾丹手下兵將雖然只剩下一萬多人,但都是久經戰陣的精銳。雙方整整打了一天,清軍無法取勝。只好把後備部隊分成兩路,一路橫衝入陣,一路偷襲敵軍的輜重。這個辦法果然奏效,噶爾丹陣營大亂,清軍乘勝連夜追擊,殺死敵兵一千多人,俘虜了三千多人,繳獲了大批馬、牛、羊、駱駝及幕帳器械等。噶爾丹只帶著幾十個親信逃走了。康熙皇帝接到戰報,十分高興,命人在昭莫多山上樹立石碑,記述此事。
這時候,噶爾丹的侄子策旺阿拉布坦得到康熙皇帝的支持,佔領了準噶爾幫地阿爾泰山以西的地方,同噶爾丹作對。噶爾丹想回老家又回不去,只好收集殘兵敗將,在阿爾泰山以東地方遊蕩,靠打獵捕魚過日子。同時,因為噶爾丹連年興兵打仗,弄得準噶爾人長期不得安寧,人們越來越怨恨他,追隨他左右的人紛紛離去,最後只剩下一千多人了。康熙皇帝得知這個情況,就派人去對他說:「只要你肯投降,入朝謝罪,皇上一定依照優待喀爾喀蒙古的規格招待你。」但是,噶爾丹不肯認輸,拒絕了勸降。
為了免除後患,康熙皇帝又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一六九七年)第三次親征,噶爾丹聽說了,就派他的兒子到哈密借兵。沒想到哈密王把他的兒子捆起來獻給了清朝。他左右的親信不是遠逃就是投奔清營。無論噶爾丹把營帳扎到哪裡,都不斷地接到告急的警報,弄得他一夜要換好幾處地方,連個囫圇覺都睡不了。他常常迷惑不解地對周圍人說:「世界上的人真的不一樣嗎?聽說皇上不論走到哪裡,哪裡的沙灘就要湧出甘泉,石頭上也生青草,是天助他吧!我部下的人都投奔他去了,是人助他吧!如今我該如何是好呢?」過了些日子,他見自己眾叛親離,就吃毒藥自殺了。他手下人把他的骸骨和女兒鍾齊海獻給了康熙皇帝,追隨他左右的三百戶人也全部投降了。
康熙皇帝下令赦免準噶爾各部侵擾內地的罪過,封噶爾丹的兒子為一等侍衛,編入張家口外察哈爾旗。又把喀爾喀蒙古各部增編為五十五旗,命令他們回阿爾泰山以東故地駐牧。他還下令在狼居胥山建立了一塊石碑,記述了平定噶爾丹這件大事,噶爾丹叛亂平定以後,蒙古族地區才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