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要票房還是藝術 難解習題

要票房還是藝術 難解習題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8日電)蔡明亮「郊遊」獲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但他卻對近年電影市場一窩蜂趨向娛樂性反感,也點出商業票房與藝術理想難解習題。

蔡明亮繼1994年以「愛情萬歲」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後,今年再以「郊遊」獲得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在台灣電影圈,蔡明亮是國際影展的得獎常客,不過他的電影在台灣卻都不賣座,反映出藝術電影在台灣的困境。

蔡明亮在威尼斯影展上表示,對於近幾年來的電影趨勢,他認為越來越強調娛樂、市場取向、討好觀眾的品味,「這讓我有些反感,甚至厭倦電影。」

好萊塢電影是商業影片的大本營,同時也是撐起電影市場的必要元素,商業電影通常以大卡司、動作武打、聲光特效吸引民眾,藝術電影著重藝術性,通常著重社會寫實,大多為獨立電影,走小眾市場。

發行藝術電影為主的海鵬影業總經理姚經玉表示,近幾年因數位潮流改變觀影習慣,民眾在家可透過MOD看電影,而真正會花錢進到電影院看戲,多半會選擇具有聲光效果的商業片,壓縮藝術電影的生存空間。

姚經玉用吃飯來比喻電影,認為藝術電影是青菜,商業電影是肉,但過去台灣電影太過偏藝術,但現在又偏商業,應該要平衡,且媒體過度報導票房,國片都力拚破「億」,導致幾位過去在國際影展上發光的導演,現在也改追求票房成績。

姚經玉表示,今年威尼斯影展做很大的突破,認為影展還是要回歸到藝術創作的本質,今年不請大明星、大導演走紅毯,改邀請不具知名度的導演,且今年又讓蔡明亮的「郊遊」獲評審團大獎,更是證明威尼斯影展要把近幾年許多國際影展日趨朝商業發展的走向給拉回軌道,「這種做法很危險,但才是回歸影展的初衷。」

姚經玉指出,香港、大陸的電影都朝商業性發展,但只有台灣包括侯孝賢、蔡明亮、張作驥等幾個導演,仍堅持走藝術創作,而兩岸三地也只有台灣電影較受到國際關注。

姚經玉認為,不應該用票房來看藝術電影,「台灣賣座電影沒有走出去,走出去的是藝術電影,大家任務不同,不應該認為沒有票房就一無是處」,他也建議,政府應該要支持的是藝術電影,雖然不賺錢,但具有某種使命。

他表示,蔡明亮會日漸感到孤單及對電影厭倦不是沒來由,因為數位時代的快速變化,消費者很難仔細品味一部緩慢電影,如果政府沒有相關配套措施,台灣的藝術電影會逐漸沒落。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