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胃癌】胃癌患者都適合化療嗎?

【胃癌】胃癌患者都適合化療嗎?

打破砂鍋
不適當的化療對病人不僅無效,反而加速病情惡化。那麼,患者是否還需要進行化療?用哪種方案最合適?請關注——
“甲之佳餚,乙之毒藥。”

這句話常被用來形容化療的效果。作為癌症治療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卻常常存在這樣的情況:不適當的化療對病人不僅無效,反而加速病情惡化。那麼,是否要進行化療?用哪種方案最合適?巨大的、甚至傾家蕩產的醫療費用是否值得? 如何在治療前就確定患者是否對化療藥物敏感?

日前,南京醫科大學腫瘤中心周建偉教授帶領的課題組在分析了1806例胃癌患者樣本之後,發現人體內的兩種蛋白質的指標可用來判斷中國人群胃癌患者術後的存活狀況,並可預測化療效果。這一成果已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的《臨床癌症研究》雜誌發表。

化療更像是一場賭博

近年來,惡性腫瘤不僅損害人體健康、威脅生命,還給患者帶來了精神折磨以及家庭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據統計,我國城市居民占死亡原因第一位的便是惡性腫瘤,每年約死亡130萬—160萬人,全世界每年約有700萬人死於惡性腫瘤。僅胃癌,中國每年新發生病例約40萬人。
因此,腫瘤的診斷、預防和治療,尤其是個體化治療,就成為醫學工作者的工作重點和研究課題。

曾有業內人士表示,化療對癌症病人來說更像是一場賭博。“而我們瞭解了這些生物標誌物,就等於掌握了對方的籌碼。” 參與課題的南醫大王守宇博士說,比如感冒,治療前先查個血常規,判斷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用抗病毒藥,細菌感染用抗細菌的藥。還可以做個藥敏試驗,觀察哪種抗菌素對這個細菌更敏感就選用哪種抗菌素,而且還能篩選出並排除掉副作用大的藥。

“腫瘤的個體化化療也是這樣,更科學、更客觀。”他介紹說,既然化療療效與病人個體差異有關,那麼,如果在化療前做個基因檢測,確定不同患者對同種藥物治療的個體差異的指標,並利用這些差異來合理地指導臨床用藥及藥物組合,同時,臨床醫生還可以綜合患者的身體狀況、經濟狀況等多種因素,為患者“量身定制”一套屬於他自己的化療方案。

由此帶來的好處就是:使醫生在治療藥物的選擇上有更大的空間,同時可以提高用藥的安全性,還節省費用。
發現“雅努斯”雙面之神
周建偉發現的兩種蛋白質分別名為JWA和XRCC1。其中,JWA由周建偉1997年發現並克隆,它已登入美國基因庫,其名稱就源于周建偉名字縮寫字母。不過,課題組的研究人員更願意稱它們為“雅努斯”——古羅馬神話中的雙面之神。

“因為它們確實具有雙面性。”王守宇介紹,這些蛋白屬於DNA修復蛋白,正常情況下,它們是兢兢業業的“修理工”。

眾所周知,DNA分子是遺傳物質的基礎,一旦它遭到損傷且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修復,損傷積累至一定程度就會致病。然而生物體內也存在著DNA損傷修復系統,其中JWA、XRCC1這樣的“修理工”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健康人的體內,如果JWA等蛋白表達高,說明此人不易得癌。”
研究者還發現,可以將這兩個蛋白作為新指標來判斷胃癌病人術後可能的存活狀況。這是在對比了1800多例胃癌患者的癌組織和正常組織之後得出的結論,因為他們觀察到:JWA和XRCC1在胃癌組織的表達高的人手術後存活時間更長。

而且,“新指標的靈敏性、準確度都更高。”研究人員介紹,檢測方法並不複雜,取被切除的腫瘤組織檢測即可,根據染色的深淺判定蛋白表達水準的高低,一般醫院都能夠檢測,費用大約在80元左右。

建議化療前做蛋白檢測
臨床結果顯示,僅30%—60%的患者能從化療中獲益,這是因為遺傳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患者之間存在對化療藥物敏感性的差別。但因為缺少有效的檢測指標和方法,尤其在對癌症中晚期患者進行治療時,患者、家屬、醫生只能抱著“化療比不化療好”的觀念首選化療,因為他們也不知道化療究竟對哪些病人不起作用。

結果往往是許多患者在花去巨額的化療費用後,收效甚微,甚至毫無效果。所以,在治療前就確定患者是否對化療敏感,這是目前醫學上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而本次課題組的研究人員對患者進行蛋白表達分析後就發現,JWA和XRCC1表達低的人,對鉑類為主的化療藥物敏感,也就是說,這些人的化療療效好,反之則差。

“在胃癌病人術後進行輔助化療時,如果胃癌組織中檢測出這兩種蛋白表達很高,則化療對病人沒太多好處;而這兩種蛋白表達低的病人化療效果好。”研究人員說,這就是“雅努斯神”的另外一面。

例如,胃癌患者的測定結果顯示,JWA和XRCC1蛋白表達水準高,則表明腫瘤對常規鉑類化療藥物不敏感,醫生就會建議他不使用以鉑類藥物為主的化療方案。如果對某些化療藥物敏感性低,則可以選擇其他手段進行治療,或者改用對他有作用的藥物進行化療。這樣,化療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也能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同時,這一發現也讓科學家看到了人體內的一個有趣現象:胃癌組織中JWA和XRCC1表達低的人,癌症惡性程度高,發展快,預後差,但這些病人通常對鉑類輔助化療藥物較敏感,療效較好。
周建偉表示,本次成果的取得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光明的前景:“靶向藥物”的研發和“個體化治療”。
“本次研究的意義不僅在於關注預測病人預後的指標,我們下一步還要增加對其他生物標誌物的研究,並希望研發一種靶向藥物。”

周建偉說:“比如,直接針對組織中JWA表達較低的癌症患者,及時使用鉑類輔助化療藥物;或者利用這種藥物把他們的JWA表達水升高以直接抑制腫瘤的發展,這兩種辦法都可能提高治療效果。”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