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宋子文為什麼要四次辭職

宋子文為什麼要四次辭職

  宋子文自1928年初出任南京政府財政部長,至1933年10月最終辭去這一職務,為期近7年。在南京政府中,除孔祥熙外,宋子文是任期最長的財政部長。但在這7年時間裡,宋子文的財政部長不是一貫制的,或長或短,中間有過多次辭職,或真或假,原因不盡相同。
  宋子文第一次提出辭職是1929年8月6日。1929年8月1日國民黨軍政要員在南京召開第二次編遣會議。會前曾計劃將軍隊減至60萬人,但會上又增至80萬人,實際上蔣、馮、閻各派系誰也不肯削減自己的軍隊。在此情況下宋子文以編遣會議後軍費仍不能減縮,預算不能實行,財政困難無法應付為由,自上海電南京政府辭職。
  宋子文自1928年以來,通過各種手段,為南京政府籌措了不少經費,所以他的辭職政府不予同意。8月7日蔣介石抵上海挽留宋子文。9日南京政府下令挽留宋。宋子文本來不是真心辭職,只是為軍費問題給各派系施加壓力。經蔣介石及南京政府的挽留,宋子文允許復職。8月13日宋子文在上海宴請銀行界商討再發編遣公債5000萬元,由海外華僑認購1000萬,其餘的由上海銀行家負責籌募。當天晚上宋子文返回南京復職。
  宋子文第二次辭職是1931年12月20日。這次辭職是配合蔣介石下野的一個行動。此前1931年5月國民黨已經分裂,出現了南京與廣州兩個政府。「九·一八」事變後1931年10月27日至11月7日在上海召開的「和平統一會議」上,寧粵雙方達成一項妥協性協議:寧粵雙方分別召開國民黨「四大」,而後在南京召開四屆一中全會,改組南京政府,實現寧粵統一。但粵方堅持蔣介石下野才去南京。在此情況下蔣介石於12月15日通電下野,辭去國民政府主席等本兼各職。同日國民黨中常會議推林森為國民政府主席,陳銘樞代理行政院長。為了表示同蔣介石共進退,宋子文於12月20日向國民政府呈請辭行政院副院長及財政部長本兼各職。
  12月28日,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決議,孫科為行政院院長,陳銘樞為副院長。1月30日改組行政院各部,財政部長由黃海梁署理。孫科出任行政院長及黃海梁署理財長後,最感棘手的就是財政。當時的財政,孫科說過這樣一段話:「以言財政,幾年來債臺高築,羅掘已空,中央收入每年本有4萬萬,但除還債外,能用之款不及1萬萬。欲再發債則抵押已盡,且市面債券價格,不過二三成,即強發行,於事何補?最近財政、稅收,每月不過600萬,而支出方面,只軍費一項,照前月財委會核減之數,每月須1800萬。」自宋子文下臺時,黃海梁派員接收國庫,未得分文現金,而宋子文還拖欠銀行界1000萬。黃本人在財政界既無資歷,又無特定銀行做背景,處於孤軍無援的境地。他曾到上海想籌款1000萬,經多方設法,才搞到300萬照當時軍政費每月2200萬元計算,僅夠4天開銷。
  由於財政無法解決,黃海梁只署理了20多天的財政部長,於1932年1月26日辭職。孫科的行政院長也擔任了不到1個月時間,1月28日改由汪精衛擔任。孫科下臺後,對蔣、汪十分痛恨。1932年2月孫科在上海出資辦了一個《民眾週刊》,由王崑崙主編,寫文章把蔣、汪罵得一塌糊塗。孫科和黃海梁下臺後,1932年1月30日南京政府又命宋子文為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不久蔣介石也重新上臺,兩人重新合作。
  宋子文第三次辭職是1932年6月4日。這次辭職是因「剿共」軍費問題引起的。「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後,蔣介石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認為共產黨是比日軍更危險的敵人。1932年夏,當中國同日本戰爭的危險一平息,蔣介石就準備浩大的軍費,並發動大規模的戰役進行「剿共」。宋子文對此不同意,他認為抗日比「剿共」更為重要,政府應力圖收復滿洲,保衛華北。於是宋子文和蔣介石為籌措對共產黨戰爭的軍費發生齟齬。1932年6月初蔣介石往漢口「剿共」總司令部,要求每月軍費由1300萬元增加到1800萬元。這一做法使宋子文的節縮計劃流產。
  6月3日宋和蔣的爭論達到頂點。這時蔣介石將駐在上海的19路軍調赴福建。原來他擔心這支已成為抗日象徵的軍隊會威脅他的權力,所以希望它在福建同共產黨的作戰中毀滅掉。宋子文反對調動19路軍。1932年6月4日宋子文和19路軍指揮陳銘樞相繼辭職,隱居上海。在此期間,宋子文對蔣介石的政策進行了攻擊。他在對記者談話中說,他的辭職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財政部不能提供「剿共」所需的軍費。增加各項稅款也不可能,因為日本襲擊時期,上海商業幾乎停頓。
  宋子文還對蔣介石反共政策的合理性提出了異議。他說:「難道匪患和共禍僅僅是軍事問題,我們能希望用陳舊和勞民傷財的軍事征伐獲得成功嗎?匪共之患不就是因政治、軍事和經濟失調而滋長起來的?倘若他們在政、軍、經幾方面得到合理的對待,那末即使並非洋洋大觀,他們豈不將報之以較好的反響嗎?... ...對於這些問題顯然不該由一個財政部長來解答。」
  宋子文的這些詰難有些譁眾取寵,但可看出他對蔣介石的政策不是完全贊同的。宋子文辭職後第三天,蔣介石、汪精衛及其他國民黨要員在南京會商,決計復電慰留,勸其「以國家大局為重,繼續負責維持」。宋子文雖一再辭職,但仍願意妥協。6月7日汪精衛等赴滬挽留宋子文,宋子文同意打消辭意,但是必須請假略事休養。
  6月14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又到上海挽留宋子文與陳銘樞。7月7日雙方在上海協商達成了妥協方案,軍費從每月1300萬元增加到1500萬元,比蔣原來要求的1800萬元少300萬元,宋子文才同意復職。7月12日宋子文表示不再為「剿共」軍費發行新公債,而用增加的鹽稅和其他財源以增加收入。這只是換了一個辦法,實際上宋子文仍在為蔣介石提供「剿共」軍費。
  宋子文第四次辭職是1933年10月。1933年夏,宋出訪歐美回國後不久,請辭財政部長及行政院副院長之職。10月29日國民黨中政會決議,準宋子文辭財政部長職,由孔祥熙接任。同日國民黨中常會決議,準宋子文辭行政院副院長職,亦由孔祥熙接任,但保留宋的全國經濟委員會常委職,並選宋為國府委員。
  宋子文此次辭職的原因,說法不一。半官方的《時事月報》說,宋辭職的原因很簡單,7年來工作過度,他感到精神上、體力上疲勞不堪。但宋子文否定這種說法。10月30日他在新聞記者招待會上憤怒地說,任何健康狀況不佳的報道都是錯誤的,他不準備用「東亞病夫」作為辭職的托辭。但是宋子文拒絕公開說明他辭職的原因。據胡漢民私下說,宋子文曾說過「當財政部長無異做蔣介石的走狗,從現在起我要做人而不是做一條狗」。
  另一種說法是宋子文出國期間,蔣介石突破了他的預算,而且把這筆錢都花在最新一次「剿共」軍事行動上。宋子文回國後對此非常惱火,急急忙忙去見蔣介石。這次會見終於引起了轟動一時的爭吵,最後蔣介石打了宋子文一記耳光。宋子文為此辭去職務,由孔祥熙接替他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
  官方關於宋辭職的解釋是由於難以解決的財政狀況。10月29日汪精衛在南京對記者談宋辭職原因時稱:「自國難以來,收入驟減,軍政費用,約每月短少1000餘萬元之巨,因無法籌措,故欲求去。」事實上宋子文辭職是由於同蔣介石對政策的分歧引起的。蔣介石在同汪精衛等商量後,決定進一步尋求向日本妥協,而宋子文在公開場合屢次表示他反對向日本屈膝投降的任何措施。所以宋子文的辭職可以充分解釋為那些早已致力於消除中日分歧的官員們的極大勝利。另外在「剿共」與抗日什麼為最重要的問題上,蔣、宋也意見不一。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宋主張堅決抵抗日本,同時用經濟和政治的辦法撲滅共產黨。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