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真實楊家將楊宗保穆桂英不存在

真實楊家將楊宗保穆桂英不存在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要高於生活。不誇張,不典型化,不臉譜化,不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藝術的魅力便要打些折扣。千百年來,楊家將的故事就在這種藝術化過程中逐漸豐滿、豐富了,滿足了人們對忠烈的感佩,對奸臣的鞭撻,對昏君的痛恨。這也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面對外族侵擾和西方列強欺淩,反抗侵略、保家衛國、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種寄託。為了追求這種希望,楊老令公戰死了,楊六郎、楊宗保、楊文廣繼承遺志繼續戰鬥;男人犧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繼承遺志繼續征戰沙場;主人戰死了,楊排風等家丁、丫環也要繼承遺志繼續戰鬥。所以我們今天所知、所見的楊家將的故事,決非歷史原型,是經過了歷朝歷代的藝術家和民間傳說美化的。
  「楊家將」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流傳於天下。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寫過一篇文章,稱讚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並且指出楊家將故事在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廣泛流傳。另一位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著名人物蘇轍也寫過一首「過楊無敵廟」,蘇轍離楊業去世的年代並不算太遠,他的詩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楊家將故事在宋代的影響力。
  到了南宋,民間藝人把楊家將故事編成了話本,在民間越傳越盛。由於北宋最終為外敵所滅,南宋遺民崇拜英雄的心情非常強烈。楊家將故事在流傳過程中,被民間藝人進行了大膽想像和藝術加工,許多神奇的故事和人物不斷被融入。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南宋遺民徐大焯所著的《燼餘錄》,書中把與楊延昭同時代的將領楊嗣的功績安到了楊延嗣身上,又創造出了楊宗保,還構想了楊家將父子捨命救援宋太宗的情節。
  到了元代,楊家將故事形式又有新拓展,出現了雜劇,比如《昊天塔孟良盜骨》等等。到了明代,楊家將故事進一步豐富,出現了《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楊家將故事以小說、評書的形式廣泛流傳。這些故事反映的時間跨度加大,從宋太祖趙匡胤登基一直寫到宋神宗趙頊,約一百年的歷史,編織了楊家祖孫世代抗敵的英勇故事。
  明朝中後期,朝廷積弱,外敵虎視,這種局面與宋朝何其相似,楊家將成了借古言今的最好武器。另一方面,明政府也非常推崇楊家將,希望借此宣揚忠君思想。民間藝術家在傳說和戲曲的基礎上,改編出歷史演義小說,如明代紀振倫的《楊家將通俗演義》,加上清代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這兩部書使得楊家將故事定型,為後來的戲曲和說唱文學提供了豐富素材。明清兩代,戲曲舞臺上以楊家將為題材的劇目就有360齣之多。直到今天,京劇和其他地方劇種還經常上演《四郎探母》、《穆桂英掛帥》等劇目。這些小說和戲曲,與歷史事實出入已經很大,成了英雄傳奇。此外,《四遊記》裏的《東遊記》中穿插了「楊家將大破天門陣」的神怪故事;《水滸傳》中也有楊門後代青面獸楊志的記述。
  清代以來,根據《楊家將演義》改編的還有《北宋金槍全傳》、《兩狼山》、《天門陣》、《十二寡婦征西》、《平閔十八洞》(即《楊文廣徵南》)等中長篇小說。此外,《說呼全傳》、《萬花樓》、《說岳全傳》諸書中也穿插了一些楊家將人物的故事。清末民初,許多說書藝人將楊家將的故事改編成評書、鼓書,代代說唱。評、鼓書中的《楊家將》,又名《盜馬金槍》,主要描寫楊業、楊延昭、楊宗保三代英雄的傳奇故事,多從「金沙灘」起,至「天門陣」止。那時候,在北京天橋的評書藝人中,《包公案》、《狄公案》、《三俠五義》、《楊家將》、《岳飛傳》都是常說的書目。
  上述這些流傳和演義,多半對人物和情節進行了藝術加工,並虛構了很多人物。比如潘仁美的原型潘美雖然指揮失誤,但並沒有迫害楊家父子。這些演義和加工,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忠烈與奸詐的對比更加明顯,藝術感染力就更強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