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鎮宮之寶「五指劍」 武安宮公開展示

鎮宮之寶「五指劍」 武安宮公開展示

鎮宮之寶「五指劍」 武安宮公開展示

下營區武安宮展覽室昨天開幕,對外展示至少二千五百年歷史的鎮宮之寶「五指劍」,展覽室除了安裝強化玻璃,展示櫃更以防彈玻璃特製及裝設保全系統。


市長賴清德和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鑑定「五指劍」歷史的史博館館長李坤修等人特地到場祝賀。賴清德盛讚武安宮「五指劍」在史前文化和宗教文化上的價值,是「文化首都」台南市的新文化亮點。

台南市文化局去年四月在鄭成功文物館展出「湖漾巴圖—大湖文化特展」,特別商請下營武安宮出借供奉於正殿神龕的五支神器,也是地方俗稱「五指劍」的「巴圖形石器」展出,這是武安宮首度將鎮宮之寶公開對外展示。

去年十月底,「大湖文化特展」結束後,武安宮籌劃「五指劍」展示空間,「五指劍」回到武安宮需十六名壯漢才能搬動、以防彈玻璃製成的展示櫃,並在昨天開幕,讓鎮宮之寶正式對外公開展示。

武安宮主委戴清水說,地方非常珍視這五支「五指劍」,以往怕失竊,長期深鎖在廟宇神龕內。去年文化局商借展出,管委會特別慎重向主神「武安尊王」擲筊請准,才答應出借。因展出成功,廟方認為珍貴的文物鎖在不見天日的神龕內,實屬可惜,決定在大殿右側規劃完善的展示空間,加強防盜保全設備,讓民眾能一睹「五指劍」的風采。

武安宮的「五指劍」是在民國五十八年,村民戴秀雄和王忠正義在武安宮西方的台十九線溝渠抓魚時意外發現,後神明指示五支石器需供奉在武安宮,李坤修鑑定五支「巴圖形石器」是目前台灣所發現最大型的史前磨製石器,磨工精細,年代距今約二千至二千八百年間。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