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天理教徒攻襲紫禁城

天理教徒攻襲紫禁城

  《欽定平定教匪紀略》收錄了清廷剿平天理教起義的經過及有關文件,其中也承認造成起義的根本原因是貧困。     
  紫禁城在明清兩代統治者的眼中從來都是固若金湯的,然而,清嘉慶十八年(1813)九月天理教徒以攻佔紫禁城為主要目的的反清起義,卻令皇宮內的統治者猝不及防,亂作一團。
  北京是清朝的京城,號稱「首善之區」。乾隆後期至嘉慶前中期,由於統治階級過度的搶奪、兼併土地,以及官吏貪污、營私舞弊盛行,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貧困。據史載,京城外數十里之地即如窮鄉僻壤,廣大人民家無積蓄,「一遇凶年,支絀立見」。嘉慶時期,京畿地區和直隸、山東、河南三省佔有數百上千畝土地的地主比比皆是,而廣大農民終歲辛勞,「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季啼饑號寒,幾於無生」之人。 嘉慶十七、十八年,上述地區連遭自然災害,到處都是「歉收處所」,京畿有的縣一畝地只打一二斗糧食。廣大人民衣食無著,「皆以草根樹皮餬口度日」,地方官吏又乘機催科、派差,更加重了民眾的負擔,以致「思亂者眾」。京畿地區終於在嘉慶十八年九月,由以破產農民和手工業工人組成的天理教發動了驚人的「紫禁城之變」。這次起義失敗後,嘉慶帝「幾暇靜思其變故」,不得不承認「總由貧困而起」。這確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天理教是由活動在京畿地區的弘陽教、坎卦教和活躍在直魯豫地區的以震、離二卦為主的八卦教聯合組成的一個民間秘密宗教團體,首領主要是林清(京畿)、李文成(河南)、馮克善(山東)。他們從傳教收徒、擴大組織到武裝起義,經過了長期的準備。早在嘉慶十六年(1811),三人就多次秘密集會,制定起義計劃,決定由林清負責先攻取北京,李、馮在分別奪取河南、山東後派人馬接應,會師後,趁嘉慶帝巡幸迴鑾中,將滿族統治者趕回東北。
  從嘉慶十六年起,林清就在京畿一帶積極傳教收徒,為起義做準備。他命令天理教骨幹李五在固安縣加緊打制刀槍武器,又從居住在宛平縣的天理教信徒中選拔精壯青年200餘人,每天舞弄槍棒,進行操練,組成了一支起義軍。同時,林清又秘密聯絡宮中地位低微的太監,使他們成為起義軍進攻紫禁城的嚮導和內應。
  嘉慶十八年初,林清在京畿地區廣泛宣傳奪取天下的思想,製造了各種讖語,如「若要白麵賤,除非林清坐了殿」、天理教「要改天換地了」等,實際上成為了起義的一種輿論準備。八月,林清和李文成派來的劉成章共同議定了京畿地區起義的具體計劃,決定以「奉天開道」白布旗為標誌,暗號是「得勝」,組成一支100餘人的隊伍,每人頭上、腰間各纏一塊白布,上面寫著「同心合我,永不分離」或「四季平安」字樣,作為識別標誌。林清還決定,起義軍分東西兩路,分別在太監劉得財、劉金、楊進忠、高廣幅等帶領下,由東、西華門攻入紫禁城。
  正當起義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之際,河南李文成等人因機密失洩被捕。為搭救李文成等人出獄,其部下於九月初七日提前起義。林清卻因不知此事,仍按原計劃行事。
  九月十五日晨,天理教徒分作東西兩路,東路在首領陳爽、陳文魁帶領下進攻東華門,西路在劉第五、祝現等帶領下進攻西華門。日方晡時(下午3點至5點之間),來到東華門的天理教徒由於和往宮中送煤的人發生了爭執,一名天理教徒脫衣露刃,送煤人急聲呼喊,被守門清軍聽見,急忙關閉宮門。天理教徒見勢不妙,即刻抽出戰刀,逕直衝入門內。結果只衝進了陳爽等數人,大門就已關閉,陳文魁和大部分教徒則被擋在門外,被迫分散,各自出城隱匿起來。陳爽等在太監劉得財、劉金引導下,於協和門與清軍展開激戰。禮部侍郎覺羅寶興命人關閉景運門,入告皇次子旻寧(即後來的道光帝),旻寧慌忙下令取撒袋、鳥槍、腰刀迎戰。
  攻打西華門的天理教徒在太監楊進忠的接應下,全隊五六十人順利衝進門內,迅速關閉城門,以拒官軍;又爬上城樓,插上白旗,以號召城外的天理教徒。接著有一部分天理教徒向皇帝居住的養心殿進發,他們打著「大明天順」「順天保民」的小白旗,由太監高廣幅等引路,很快打到了隆宗門一帶。此時隆宗門已關閉,天理教徒搶下門外擺放的弓箭,向門內施放起來。至今隆宗門匾額右上方遺留的一支箭頭,很可能就是他們所射。另一部分天理教徒也打到文穎館、尚衣監等地,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天理教徒攻進紫禁城,使清統治者猝不及防,亂作一團,旻寧與幾個親王倉皇迎戰。這時幾個天理教徒已翻越宮牆來到養心殿附近,旻寧慌亂中用鳥槍擊斃兩名教徒。禮親王昭槤、莊親王綿課聞變後,臨時調來千餘名火器營兵,趕至隆宗門下,與天理教徒展開激戰。天理教徒雖拚命抵禦,但因力量懸殊,寡不敵眾,很快即被打散,劉第五、祝現等人跳城逃脫,未能衝出城的天理教徒也在慌亂中分別潛伏於宮中各處,繼續堅持戰鬥。天理教首領李五在清軍搜捕時,挺刀「與官兵格殺,被傷甚重,是夜斃焉」。有一位天理教徒在嘉慶二十二年(1817)被捕後回憶當年在紫禁城內的戰鬥情形時說:「我藏在夾道子裏,只見一個頭戴水晶頂大花翎子的官員,向一個白布纏頭拿刀的追趕,那官員趕上,踢掉刀子,就用腰刀將他殺了。我因同教的人被殺,就上前拾起刀子,把他砍倒... ...我是習教弟子,一秉至誠,死而無怨。」這些都表明瞭天理教徒起義時的奮不顧身、視死如歸。
  與天理教徒的頑強鬥爭精神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清統治者的驚慌之態。宮廷內的后妃、皇子以及顯貴大臣、武將勳戚等,平時作威作福,神氣十足,然而紫禁城內的驚人之變,猶如晴天霹靂,嚇得他們魂飛魄散,盡成驚弓之鳥,紛紛逃離紫禁城。直至九月十七日,皇親國戚以及大臣、兵丁還心神未定,遇有動靜,草木皆兵。
  九月十六、十七兩日,清軍在宮門內大肆搜索,擒獲30多個天理教徒。十七日早,由於叛徒告密,坐鎮大興黃村的天理教首領林清被捕。至此,天理教在京城的反清起義以失敗而告終。
  紫禁城之變發生時,嘉慶帝正駐蹕熱河。他得知消息後,驚恐萬狀,馬上中斷「秋獮行圍」,「即命迴鑾」,於十九日回到紫禁城。對於這次事變,他一面做出姿態,下「罪己詔」,一面大罵林清和天理教徒騷擾禁城,謀危社稷,「罪大惡極」。在派兵捉拿林清的同時,又命火焚黃村,「終夜火光燎然」。嘉慶帝又多次指示內閣,對造反的天理教徒「必應詳審週密,勿留遺孽」。二十三日,他親至中南海豐澤園,當堂審訊和處死了林清和太監劉得財、劉金等人。此後又對其他被捕的天理教徒進行了長達40多天的嚴酷刑訊,施用了各種慘絕人寰的酷刑,最後將300多名天理教徒及其家屬分別處以死刑、流徙和發遣到邊疆為奴。
  清廷在鎮壓了京畿地區的天理教起義後,又先後鎮壓了河南李文成、山東馮克善領導的反清起義。
  林清領導的天理教徒攻打紫禁城的戰鬥雖然失敗了,但卻成為中國歷史上一次驚人的壯舉。紫禁城在明清兩代統治者的眼裏從來都是「固若金湯」的,這次居然被幾十名手持大刀的天理教徒一擁而進,攪得不寧,充分暴露了清統治者的腐朽、沒落。難怪嘉慶帝在諭旨和詩詞中不止一次地哀嘆:「我大清以前何等強盛,今乃致有此事」「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這是清朝統治中國170多年來,最高統治者第一次對自己的統治權力產生巨大危機感的反映。後人也曾指出:「自是之後,清廷綱紀之弛廢,臣僚之冗劣,人心之不附,兵力之已衰,悉暴無遺... ...故是役為有清一代興亡之關鍵。」這充分說明,林清等人領導的這次反清起義,在嘉慶初年川、楚、陜、甘、豫五省白蓮教起義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把清王朝推向下坡路。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