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ECFA十大生意經

ECFA十大生意經

馬政府前所未有的自信之作》簽ECFA,台灣就變一條活龍
眾所矚目,距離今年6月ECFA預計簽署之日,現在正倒數計時中。
從去年農曆春節過後至今,台語諧音「A擱發」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議題持續火紅,激起各方熱烈討論。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逼近,朝野雙方還是沒有共識。
一方面,馬政府傾全力推動。「貿易,是台灣的生命,沒貿易,沒未來。選擇開放,還是封閉?」總統馬英九不只一次對外表示,簽了ECFA,台灣貿易就變一條活龍,開創黃金十年。
5月17日,財經內閣小幅改組完畢,陳冲出任行政院副院長、陳裕璋擔任金管會主委、劉憶如接任經建會主委,首要任務就是加速完成ECFA簽署。
但另一方面,在野陣營始終高分貝反對ECFA。 5月20日,馬英九就任總統兩周年這天,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發起「520上街頭,ECFA要公投」靜坐活動。謝長廷、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民進黨團總召蔡同榮偕同100多位民眾,身穿綠色T恤、頭戴斗笠,靜靜坐在立法院群賢樓前抗議。
「我們要救台灣,」謝長廷憂心地說,因為簽了ECFA,台灣社會可能瓦解,財政可能破產,主權更有可能被大陸併吞。
ECFA,到底是什麼?為何朝野沒有共識?馬政府為何堅持非簽不可?又將會為台灣帶來何種影響?

哪些是利多》貿易0%關稅、省90億美元
簡單來說,ECFA就是只有大陸、台灣間的經貿協定,希望取得比WTO架構下更好的優惠。
台灣經濟院研究六所所長楊家彥解釋,如果兩岸簽署ECFA,台灣產品出口到大陸,關稅就會降低,甚至零關稅。
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符銘財估計,目前大陸對台灣製造業產品徵收的平均進口關稅為9%;如果ECFA能讓20%的出口商品免除關稅,將為台灣出口產業節省90億美元成本,超過GDP的2%。
ECFA不只是減稅,內容還有涵蓋服務貿易、智財保護、投資保障、以及爭端解決機制建立等。
以服務貿易為例,大陸目前管制的金融、電信、媒體、律師、會計師產業,未來就有可能開放台灣業者可以進入。
但簽署ECFA後,秉持互惠原則,台灣對大陸進口產品的關稅也要放寬,勢必衝擊不少台灣產業。

哪些是利空?》恐再創傳產、流失千億產值
以鞋業為例,原本本土鞋業一年在台可銷售1.2億雙,但2002年台灣加入WTO,開放大陸廉價鞋品進口之後,最慘一度掉到每年只剩3000萬雙左右。
台灣鞋廠一間一間倒閉。「光是台南地區,就從昔日的400多間,減少到只剩290多間,」台南巿皮革製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毛信喬無奈地說。
這個狀況直到2007年年底,大陸鞋被課徵43.46%反傾銷稅後,售價變高,才有改善。
但往後,兩岸簽署ECFA,「雙方貿易都免關稅,大陸鞋子再度傾銷回台,歷史重演,後果難以想像,」毛信喬再次無奈地說。
換言之,「ECFA,將讓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台經院楊家彥分析,強者可以走出去,賺大陸的錢,但弱者卻因競爭加劇不得不被淘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