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三次西征
史上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征 ,將蒙古帝國的鐵蹄遍及歐亞廣大地區。蒙古第一次西征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成吉思汗率軍與花剌子模國進行的一場戰爭。蒙古第二次西征即蒙古汗國的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窩闊台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戰 元憲宗二年至世祖中統元年(1252~1260),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波斯的戰爭。即蒙古第三次西征。
從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個世紀中,蒙古帝國以蒙古大汗為中心,通過三次西征,先後征服了今鹹海以西裡海以北的欽察、花剌子摩和東起阿爾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遼、畏兀兒,建立察合台汗國;鄂畢河上游以西至巴爾喀什湖的乃蠻舊地,建立窩闊台汗國;伏爾加河流域的梁贊、弗拉基米爾、莫斯科、基輔等公國,建立欽察汗國;兩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敘利亞,建立伊利汗國,史稱四大汗國。
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成吉思汗率軍與花剌子模國進行的一場戰爭。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戰爭在中國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特點為軍事、政治、外交綜合運用。成吉思汗的戰略基本原則是: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在政治上,爭取對方貴族、官吏、宗教領袖、軍事首領等代表人物降服,在軍事上,針對花剌子模分軍防守要點的特點,採用迂迴及突然襲擊等戰術,逐次佔領對方戰略要點,從而取得了第一次西征的勝利。
成吉思汗滅亡西遼後,其地便與中亞最強大的國家花剌子模王國接壤。花刺子模王國原是裡海之東的小國,都城兀籠格赤(在今土庫曼斯坦烏爾根奇)。宋慶元六年(1200),摩訶末繼位後,逐漸強盛,奪取西遼西部地區;又通過多次遠征,吞併了波斯(今伊朗)、阿富汗等周圍各國,達到全盛時期。建新都於撒馬耳干(今烏茲別克斯坦之撒馬爾罕),企圖遠征蒙古,派使節到中都(今北京)探聽蒙古國虛實和路線。元太祖十年(1215),成吉思汗派使節到花剌子模王國,締結通商貿易協定。成吉思汗按協定派出使臣與商隊450人,500頭駱駝,攜帶大批金銀珠寶與商品前往通商。至訛答剌(在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總督亦難出見財起意,誣指商隊為間諜,上報國王屠殺之,侵吞商品與駱駝。成吉思汗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斷貿易,爭取和平解決,派出使臣,致書摩訶末責其背信棄義,要求交出兇手。摩訶末拒絕要求並殺害正使,剃光兩位副使鬍鬚,押送出境。成吉思汗遂以攻金事付木華黎,而自謀征討花剌子模之事。十三年(1218),滅西遼後,蒙古西境遂與西域接壤。
十四年,成吉思汗親統大軍西征,歷時五年。消滅了40萬軍隊,征服了花剌子模。十四年六月,成吉思汗親統大軍從額爾的失河出發,越過阿勒台山,經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仰吉八里(今新疆馬納斯西北)、天地(今新疆寨裡木湖)、畏兀兒(今新疆東南地區)、阿力麻裡(今新疆霍城西北)、哈刺魯(今哈薩克斯坦伊犁河以北地區)各以兵從,共23萬人,號稱60萬。摩訶末與大臣議定,命各城堅壁清野,不出戰。成吉思汗於是年中秋前後抵達虎思斡耳朵,稍事集中休整,立即向錫爾河進攻;以哲別率5000騎兵為奇兵,取道畏兀兒、可失哈兒(今新疆喀什市北)、拔汗那(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地區),進入阿姆河上游,從花剌子模東南部,進攻摩訶末戰略上敏感的地方。以造成切斷王國與兩大資源地和新軍籌建基地阿富汗與呼羅珊聯繫的假象,吸引摩訶末的注意力。摩訶末中計,派其主力指向拔汗那對付哲別。成吉思汗率主力乘機推進到錫爾河的訛答剌,分軍為四;第一路軍由皇子察合台、窩闊台指揮,留攻訛答剌。經強攻六個月,最後佔領訛答剌,活捉亦難出;第二路軍由皇子術赤指揮,順錫爾河西北攻佔昔格那克(也稱速黑納黑,今哈薩克斯坦契伊利東南)、訛跡邗(今吉爾吉斯斯坦烏支根)、巴耳赤邗(今契伊利西北),氈的(今哈薩克斯坦克齊爾·奧爾達東南);第三路由阿剌黑、速亦客禿、塔孩指揮,沿錫爾河東南攻佔伯納克特(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西南)、忽氈(今塔吉克斯坦之列寧納巴德)。
成吉思汗與拖雷率領主力,以速不台為先鋒,渡過錫爾河,通過600公里寬的基吉爾庫姆沙漠,直取不花剌(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撒麻耳干,切斷摩訶末向受圍各城支援的通道。成吉思汗於十五年秋,派以術赤為主帥,察合台、窩闊台為副,指揮第一、二路軍往攻玉龍傑赤,次年攻克。成吉思汗用了一年零七個月的時間,消滅花剌子模國30萬軍隊,攻佔花剌子模本土和河中地區,取得了具戰略決戰性的河中戰役的勝利,為滅亡花剌子模國打下了基礎。成吉思汗軍至撒麻耳干,獲情報:摩訶末已從忒耳迷(今烏茲別克斯坦捷爾梅茲北)渡河,暫住夏營地,兵力不多。於是派哲別、速不台、脫忽察兒三將,各率領l萬騎兵往攻,摩訶末認為新都撒麻耳干城池堅固,易守難攻,沒有三至四年不能攻克,不料五天陷落,遂率部逃竄,路經納克休普(今阿富汗馬扎裡沙裡夫北)、巴裡黑(馬扎裡沙裡夫西)、你沙不兒(今伊朗東北部內沙布爾)(參見你沙不兒之戰)、可疾雲(今伊朗德黑蘭西北加茲溫)、哈馬丹(今伊朗德黑蘭西南哈馬丹),馬三德蘭(今伊朗東北部馬贊德蘭省)至裡海阿疏兒·阿迭島(今伊朗戈爾甘河口以西,其島或已下沉)、阿必思渾島(今已無可考)隱蔽。哲別、速不台二將率領部隊跟蹤追擊,俘其母后禿兒堪可敦和嬪妃,繳獲了金庫,押送撒麻耳干至成吉思汗大本營。
術赤、察合台、窩闊台待命往攻玉龍傑赤,阻擊乘船沿海北上的摩訶末軍。當摩訶末得知其母后、嬪妃被俘,幼子喪命,又患肋膜炎,自知不久於世,乃立札蘭丁為嗣主。成吉思汗立即命令哲別、速不台率領3萬騎兵(包括脫忽察兒之1萬騎兵)北越高加索探察。哲別、速不台率軍由南面迂迴裡海,進入亞塞拜然(今阿塞拜疆)進行了喬治亞(或稱谷兒只,即今格魯吉亞)之戰,掃蕩高加索南北諸役,舉行了帖雷克河之戰、迦勒迦河之戰,破俄羅斯聯軍10萬,打開了俄羅斯大門,班師回國。拖雷奉命率領軍掃蕩阿姆河以西呼羅珊地區(今土庫曼南部、伊朗東北部和阿富汗西北部地區)。成吉思汗率領主力攻佔忒耳迷及渡口,進軍忽兒忒地區(今阿富汗北部)和撒蠻(今阿富汗北部之薩曼甘),攻佔了巴達哈傷(今阿富汗東北部興都庫什山以北,噴赤河以南地區)和巴裡黑、塔裡寒(今阿富汗東北之塔利甘)(參見塔裡寒之戰),平定了阿姆河以北地區,爾後進軍並攻克了另~個塔裡寒。札蘭丁繼位國王,決心據舊都玉龍傑赤抗擊蒙古軍。玉龍傑赤有9萬守軍,但守將不擁護甚至密謀殺死札蘭丁。札蘭丁率領帖木兒·滅裡等300騎逃奔到哥疾寧(今阿富汗喀布爾西南的加茲尼),廣事號召,奮力救亡,其部下從四面八方投奔而來,馬魯都督汗滅裡(也稱額明木勒克)、賽甫哀丁--阿里拉黑各率領4萬人馬來到,札蘭丁信心倍增,重整軍備,準備反攻。兩軍在巴魯安(又作八米俺,在今阿富汗喀布爾西北巴米安)遭遇。成吉思汗聞報立即率領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各軍向巴魯安急行軍,追殲札蘭丁,於十六年十一月舉行申河(今印度河)戰役,全殲札蘭丁4萬多眾,札蘭丁率50餘人向印度逃遁。成吉思汗派拖雷、巴拉二將渡申河追擊札蘭丁,未獲而還。
元太宗西征即蒙古汗國的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窩闊台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蒙古滅金戰爭結束後,窩闊台汗在中原和中亞建立了鞏固的統治。也兒的石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以西、烏拉爾河以東之地為蒙古的征服地區,是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領土。但是,烏拉爾河以西的欽察、斡羅斯等還未平定。元太宗七年(1235),窩闊台召集忽裡勒台,決定征討欽察、斡羅斯等未服諸國。居住在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之間的欽察部首領忽魯速蠻懼怕蒙古軍,已先遣使納款,蒙古軍至,準備投降。惟居住在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部首領八赤蠻堅決抗戰。斡羅斯和波蘭、匈牙利當時分為諸公國,各自為政,不聽大公號令,德、意、奧諸國捲入十字軍東征。歐洲形勢對蒙古西征有利。
八年春,成吉思汗長子術赤長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長子拜答兒、三子窩闊台長子貴由、四子拖雷長子蒙哥各統本王室軍,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亦分遣長子從征,以拔都為統帥,速不台副之,共15萬大軍,自各地出發,秋季抵伏爾加河東岸集中。諸王商定後,各率本部兵前進。速不台率先鋒軍取不裡阿耳(今俄羅斯維亞特卡~波利亞納東)。是年冬,蒙哥進征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部,斡勒不兒裡克部首領八赤蠻出沒於密林,不時襲擊蒙古軍隊。次年春,速不台自不裡阿耳境移師南下,增援蒙哥。八赤蠻聞速不台至,大懼,逃入海中。蒙哥率軍進攻寬田吉思海(今裡海)島嶼,俘八赤蠻處死。於是,寬田吉海及外高加索山以北諸部震服。九年(1237)夏、秋,在伏爾加河以東休養士馬,決定征討斡羅斯(今俄羅斯歐洲北部的基洛夫州和韃靼自治共和國以西地區和烏克蘭、白俄羅斯)。十二月,拔都等諸王率軍渡過伏爾加河,攻克烈也贊(~作「也烈贊」,今莫斯科東南亞贊州里亞贊城)、科羅木訥(今莫斯科東南科洛姆納城)諸城。次年二月,圍攻斡羅斯弗拉基米爾大公國都城弗拉基米爾(今俄羅斯莫斯科東北)。大公闊兒吉棄城逃跑,至昔迪河(今伏爾加河上游)畔等待基輔公國援軍。蒙古軍圍攻五日,並強迫斡羅斯人參加攻城戰,城破。拔都分軍數路攻取弗拉基米爾城附近的羅斯托夫、莫斯科等10餘城。三月,拔都派一軍突然襲擊昔迪河畔之大公軍營,全殲其兵,大公戰死。蒙古軍由此向基輔公國古都諾夫哥羅德(今俄羅斯諾夫哥德州諾夫哥羅德城)挺進,至城20里,忽改道南下向高加索北進軍,蒙哥、貴由鎮壓阿速叛部,拔都經略伏爾加河以東諸地,並在欽察草原休養士馬。十年,蒙哥、貴由攻取鐵門關(今烏茲別克斯坦南部傑爾賓特西),打通高加索南北交通線。是年秋,召蒙哥、貴由東歸。十一年,拔都遣軍渡過頓河,復入斡羅斯南部抄掠。斡羅斯王公們忙於爭權奪利,不能團結對敵,使蒙古軍攻取別列思老勒、契爾尼果夫二城。攻打契爾尼果夫城時,蒙古軍使用於巨型拋石機。是年秋,拔都親率大軍進抵乞瓦城(今烏克蘭基輔城),諸路軍雲集。拔都下令四周架炮,晝夜不息,猛烈攻擊。十~月十九日,方才攻克。攻取乞瓦城後,蒙古軍繼續西進,攻取加裡奇公國都城弗拉基米爾沃倫(今烏克蘭西北部沃倫州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和境內其他城市。加裡奇公丹尼勒逃往馬札兒,斡羅斯被蒙古軍佔領。
十二年初,蒙古軍除留3萬軍鎮守南斡羅斯外,其餘12萬人分三路向馬札兒(今匈牙利)進軍。北路以拜答兒為統帥,率領察合台部下的3萬人摧毀馬札兒外援波蘭;南路以合丹為統帥,率領窩闊台部下的3萬人,繞過喀爾巴阡山脈,自南迂迴前進;中路以拔都、速不台為統帥,率領6萬大軍,越過喀爾巴阡山直向京城丕思惕(今匈牙利布達佩斯市附近)進軍。南北二路軍先發。拜答兒將南路軍分數路,渡維斯多拉河向波蘭進軍。是時波蘭分為若干小封國,國王波列斯拉夫只管轄直屬之地,基余諸封國各自為政。十二年二月,蒙古軍先後攻下波蘭共主波列斯拉夫所轄桑多米爾城(今波蘭華沙東南維斯瓦河西岸散多梅希城)。三月,敗波蘭軍,攻取都城克拉剋夫(今波蘭南部克拉科夫城),縱火燒燬。然後蒙古軍向波蘭藩屑國西裡西亞(今波蘭西南部之西裡西亞)進攻,乘筏渡過奧得訶,攻其都城弗洛斯拉夫(今波蘭西裡西亞府弗勞茲拉夫)。西裡西亞王亨利二世退守勒格尼茲(今德國德雷斯登州之格爾利次附近),集結波蘭、日爾曼、條頓騎士團共3萬軍隊準備迎戰。拜答兒放棄進攻弗洛斯拉夫城,進至勒格尼茲附近,引亨利出戰。四月初,亨利率軍出戰,蒙古軍佯敗撤退,亨利尾追。蒙古軍趁亨利部疲勞,突然發起反攻,盡殲其軍。亨利被俘斬。蒙古軍乘勝南下,攻入莫拉維亞(今捷克南部摩拉維亞地區),焚掠諸地後,遂向馬札兒與拔都會合。合丹統帥的南路軍繞過喀爾巴阡山進入馬札兒,先後攻取魯丹、瓦剌丁諸城,四月,在匈牙利平原與拔都會合。
拔都、速不台所率中路軍分二路向匈牙利進攻。國王貝拉四世僅派少數軍隊扼守喀爾巴阡山諸隘口,伐木塞道。三月十二日,蒙古軍奇襲喀爾巴阡山諸隘口,至十五日將其全部攻破。拔都率軍向帛思忒城進攻,所過焚燬。貝拉四世聞訊,自佩斯至帛思忒城,集結10萬大軍守城。蒙古軍抵城下,攻而不破。匈牙利軍不出戰。拔都率軍引退。貝拉四世出城追擊,至賽約河(今匈牙利東部蒂薩河)河西(今索爾諾克)駐營,遣兵1000守橋,以防蒙古軍進攻。蒙古軍退至匈牙利軍不防之處、河東之沼澤地下營,夜分二路進攻:一路由拔都率領,遣兵奪橋,置炮攻擊,失利;另一路由速不台率領,從河下游結筏潛渡,迂迴匈軍側後。拔都猛攻守橋軍,奪取橋樑。黎明時,兩路軍四面圍攻匈軍營地,發起突然襲擊。匈軍突圍,拔都放西面~條路,匈軍向西逃竄,蒙古軍三面伏擊,盡殲其軍。貝拉四世逃入奧地利。蒙古軍進抵佩斯城,攻破其城。此役,蒙古軍亦損失慘重。夏、秋,全軍在佩斯城附近的諾伊施達城,遇奧地利、波西米亞兩公國的反擊,旋即退走。十二月,多瑙河封凍後,進攻匈牙利古都格蘭城。該城處多瑙河畔,繞以深壕,城有戍樓。蒙古軍抵城下,置炮30攻城,驅俘虜填壕,進攻甚急。城內之法、德等國商人,盡焚其財帛。蒙古軍破城後,將城焚燬。拔都遣合丹統軍往追貝拉。貝拉聞蒙古軍追至,避入亞得裡亞海岸邊的島上。合丹至海邊,掠斯帕剌托、卡塔羅二城。元乃馬真後元年(1242)初,窩闊台死訊傳至,拔都召回合丹。合丹經塞爾維亞,與拔都會合。三月,拔都率軍東還。
蒙古軍在征服歐洲諸國的戰爭中,軍力削弱,已無力繼續維持歐洲戰事;窩闊台死後,成吉思汗諸子孫關注汗位繼承人;蒙、宋戰爭還在繼續。因上述諸原因,使蒙古統治集團無暇顧及歐洲戰爭。拔都率軍經瓦刺吉亞(今羅馬尼亞西部克裡瓦納)、摩爾達維亞(今摩爾達瓦),於乃馬真後二年初到達伏爾加河下游拔都營地。拔都留鎮欽察。其它諸王將帥率軍東還。此戰爭,為金帳汗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元憲宗九年(1259),蒙哥汗死後,拔都建金帳汗國,都薩萊城(今俄羅斯伏爾加河下游之薩拉托夫),統治斡羅斯達200餘年。
元憲宗二年至世祖中統元年(1252~1260),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波斯的戰爭。即蒙古第三次西征。蒙古軍滅花刺子模、征服保加爾、欽察、斡羅斯、波蘭、匈牙利軍後,蒙古帝國的實力已經擴展至中亞和歐洲。元憲宗元年(1251),蒙哥即汗繼位後,遵奉祖父成吉思汗遺訓,拓展疆土,開藩建汗。窩闊台汗在位時,曾派大將綽爾馬罕進攻波斯。經過幾次遠征,綽爾馬罕等僅使札蘭丁(花刺子模國王摩訶末之子)覆沒,高加索和小亞細亞等部稱藩,而對波斯尚未征服。蒙哥即位時,在波斯境內,尚有兩個國家保持獨立:一是立國於馬三德蘭地區(今伊朗北部馬贊德蘭省)的刺客派之木刺夷國;另一是建都巴格達的黑衣大食王國(報達國)。其西還有敘利亞國。此三國彼此不相聲援,地位孤立。其中木刺夷人屢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為了維護蒙古汗國的權益,擴大疆土,決定遠征波斯,以圖在該地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
二年七月末,旭烈兀命令怯的不花為先鋒率領1.2萬人先發,為大軍攻戰做準備。旭烈兀本人仍留在和林,繼續籌組西征軍。三年十月初九,旭烈兀率軍出征,命宗王巴剌寒、禿塔兒率拔都從征之軍為前鋒。旭烈兀大軍經過阿力麻裡(今新疆霍城縣霍城鎮西北阿脫諾克),到達土耳其斯坦(今哈薩克巴爾喀什湖以南、錫爾河以北地區)、河中(今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地區)兩地。四年夏,旭烈兀大軍留駐土耳其斯坦。五年九月,旭烈兀大軍進抵撒麻耳干(今烏茲別克之撒馬爾罕),休整40天之後,繼續西進抵鐵門關(今烏茲別克斯坦南部傑爾賓特西),又在此地留居一個月。六年春,旭烈兀率領大軍,渡過阿姆河,開始向木剌夷地區(今伊朗北部)進迫。
木剌夷國的軍隊總兵力有10萬餘人,在庫希斯坦(今阿富汗西北部和伊朗東北部)境內有六七萬人,在魯德八兒區(今伊朗北部、裡海西南魯德巴爾一帶)守兵有五六萬人。在旭烈兀西征軍怯的不花率前鋒,進入木刺夷境內時,首先攻下庫希斯坦的幾個城堡,而後圍困其要堡古兒都苦。在此期間,怯的不花部先後消滅木刺夷軍5萬餘人,削弱了魯克賴丁的實力,至魯克賴丁嗣位之時,旭烈兀西征大軍,已通過撒麻耳干,向其國境迫近。後旭烈兀率領西征軍進駐水干城,命拜住帶領軍隊移居小亞細亞。同時命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的公爵們,領軍參加遠征。而後,旭烈兀大軍進至撒瓦。派庫喀伊爾喀率部,支援怯的不花,合攻庫希斯坦諸堡。兩位將軍攻克禿溫(今伊朗東部呼羅珊省費爾道斯)後,與旭烈兀大軍會合。旭烈兀繼續經過徒思(今伊朗東北部馬什哈德),抵達尼沙不耳州哈不衫(今伊朗東北部薩布澤瓦爾)。派貝克帖木克赴木刺夷諭降。木剌夷擁有重兵,憑險據守,未可即下。旭烈兀遂取逐步消耗之策略。六年六月,魯克賴丁見旭烈兀大軍步步壓境,感到無力自保,故派其弟沙歆沙,去旭烈兀統帥部請投降。旭烈兀致書魯克賴丁:若魯克賴丁毀其數堡,親自來營謁見,可保其國不受損害。魯克賴丁接到旭烈兀信之後,墮其數堡,並把部分要塞削平。旭烈兀亦命拜住帳前將軍牙撤兀兒,退出木剌夷邊境。但是,魯克賴丁對出謁一事,則請寬限一年。九月,旭烈兀於比斯塔姆,再對魯克賴丁諭以恩威,命其來見。魯克賴丁仍以寬限為請,並求除保有阿剌模特(今伊朗西北部吉蘭首府拉什特)、蘭巴撒耳(今伊朗北部裡西南的蘭加魯德附近)、刺勒三堡外,其它諸堡~律獻出,並謂已命吉兒都苦堡和庫希斯坦守將,赴營納款。魯克賴丁以為冬寒將臨,旭烈兀大軍不可能冒寒在山國作戰,故作口頭退讓,以拖延時間,等待良機。旭烈兀認為魯克賴丁沒有投降誠意,決心以武力解決。他把全軍分為三路,向木刺夷國都堡麥門底司堡(今伊朗劍北部吉蘭省與馬贊達蘭省交界之厄爾布爾土山中)進攻。經激戰,魯克賴丁軍不支,被迫於十一月十九日出降(參見麥門底斯之戰)。十二月,旭烈兀率領大軍進入蘭麻撒耳附近。命令塔亦兒不花軍和波斯軍~起,圍攻蘭麻撤耳堡。塔亦兒不花軍和波斯軍奮戰數十天,才將蘭麻撤耳攻克。於七年元月初二班師。至此,木剌夷國全部被旭烈兀佔領。七年九月二十~日,旭烈兀率軍向報達(今伊拉克)進攻。報達國教主木思塔辛宣戰,立即召集重臣,研究抵擊方略,決計組織7萬軍隊迎戰。旭烈兀首先派怯的不花率領騎兵,進入木刺夷和報達之間的山地,打開從哈馬丹通往巴格達通道,接著,分三路進攻報達;右軍,由拜住率領,從毛夕裡(在今伊拉克北部邊境)渡底格里斯河,向報達西北進攻。左軍,由怯的不花、忽都孫率領,向報達東南羅耳之地進攻。中軍,由旭烈兀親自率領,向開爾曼沙(今伊朗赫塔蘭,原克爾曼長)、火勒完(今巴格達之東北)一道進攻。十一月間,三軍同時向報達國首都巴格達城前進。旭烈兀中軍首先攻破開爾曼沙,於十二月十八日,進至火勒完。同時,怯的不花率左軍佔領了羅耳之地大部;拜住率右軍在塔克利特(今伊拉克巴格達西北薩拉赫丁省提克里特)附近渡過了底格里斯河,與報達將領費度丁所部1.2萬餘相遇,拜住乘夜決堤,用水淹沒報達軍營後方之平原,後向費度丁軍發起進攻。全殲費度丁軍。木思塔辛見費度丁軍敗,立即下令修繕巴格達城牆戍樓,沿街佈置障礙。此時,拜住右軍已進佔巴格達城河西之附郭;怯的不花左軍已進抵撤兒撤兒;旭烈兀中軍於八年正月十八日,已集結於巴格達城東。對報達首都巴格達構成合圍之勢,三十日諸軍同時開始進攻。二月初十,木思塔辛知道敗局已無法挽救,故帶領其3個兒子和官員、貴人3000餘,走出巴格達城,向旭烈兀投降。十三日,旭烈兀大軍進入巴格達城。報達國至此滅亡。
旭烈兀佔領報達後,繼續向西進攻。西行千里,進至阿拉伯,又攻下百餘城池,降服巴爾蘇丹。九年九月,旭烈兀軍進至敘利亞。敘利亞軍約有10多萬人。旭烈兀軍分為三路,開始進攻。進至額弗刺特河(今幼發拉底河)時,敘利亞王納昔兒大震,立即召集諸大臣和將領議戰策,因意見分岐,致軍心渙散,亂作一團。納昔兒王派人赴開羅,求救於埃及王。埃及內亂,無暇援助。這時,旭烈兀已攻下額弗刺特河畔的畢萊特。接著,強攻在額弗剌特河岸上的9個堡壘。繼向阿勒頗城挺進。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正月二十四日,開始攻阿勒頗城。經過7天的連續進攻,克城。旭烈兀軍從阿勒頗城逼進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納昔兒王得悉阿勒頗城失守後,離開大馬士革逃走。大馬士革城民迎接旭烈兀軍。三月初一,怯的不花率領部抵達,宣佈安民教令,不許侵害生命財產。三月二十一日夜,怯的不花軍圍攻大馬士革子城,經過激戰,至四月初六子城守軍投降。旭烈兀全部佔領敘利亞國。之後,繼續進攻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小亞細亞半島),又擊敗巴爾幹諸國之聯軍。旭烈兀又命郭侃渡海,陷富浪國(即塞浦路斯島),使地中海諸國,大為震動。東羅馬朝廷和西歐之耶穌教國家,亦紛紛派來使者,與旭烈兀聯絡,欲與聯盟,共討回教國家。旭烈兀進至亞洲西南端之地後,準備進攻埃及。此時,蒙哥大汗去世,旭烈兀命怯的不花,鎮守敘利亞,自率部東歸。蒙古軍第三次西征至此結束。
蒙古西征的勝利,主要原因是在戰略上採取由近及遠、相繼佔領的策略,以蒙古大漠為中心,向外一步步擴張。在戰術上注重學習漢人的軍事技術,用漢人工匠製造大炮,提高了戰術優勢,西征時集中優勢兵力,如拔都西征就全是長子,窩闊台認為「長子出征,則人馬眾多,威勢盛大」。驃悍的蒙古騎兵適合遠距離作戰,戰鬥力相當強大。而封建社會的歐亞各國則是分裂獨立,如俄國當時分裂為許多小公國,相互爭鬥,不能一致對外,花剌子摩雖是大國,但分兵守城,消極防禦,不能集中兵力迎敵。因此,在蒙古軍隊進攻下相繼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