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中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元宏(467.10.13~499.4.26),本姓「拓跋」,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第七位皇帝(471.9.20~499.4.26在位),後改姓「元」,在位28年,卒年33歲,他去世後,廟號高祖,諡號孝文皇帝。
  北魏獻文帝皇興元年八月二十九日(467.10.13),元宏生於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紫宮,生母李夫人,皇興五年八月二十日(471.9.20),即皇帝位於太華前殿,大赦,改元延興元年。
  元宏即位時只有5歲,由祖母馮太后執政。馮太后是漢人,對鮮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進行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改革,孝文帝便受此影響。
  太和十七年(493)親政後,秉承馮太后的政策,繼續進行了漢化改革,而且做得比馮太后更大刀闊斧。他先整頓吏治,立三長法,實行均田制。
  太和十八年(494),他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並鼓勵鮮卑貴族與漢士族聯姻,又參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並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恂,這一舉動使鮮卑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大大的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孝文帝改革」。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4.26),孝文帝崩於谷塘原之行宮,孝文帝去世後,廟號高祖,諡號孝文皇帝。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後,僅僅過了35年,由於北魏邊鎮鮮卑軍事集團發動的反漢化運動六鎮起義 ,534年,北魏王朝分裂成東魏、西魏,之後更分別被北齊和北周取代。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間推行均田制和戶調製,變革官制和律令,遷都洛陽,改易漢俗等。孝文帝所推行的改革措施有利於緩解民族隔閡和階級矛盾,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關於孝文帝改革的評價不一,有說造成北魏覆亡、有說帶來隋唐盛世、有說不可歸功或歸過於孝文帝本身。
  北齊官修正史《魏書》魏收的評價是:「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經世,鹹以威武為業,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幼承洪緒,早著睿聖之風。時以文明攝事,優遊恭己,玄覽獨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標,固以符於冥化。及躬總大政,一日萬機,十許年間,曾不暇給;殊途同歸,百慮一致。至夫生民所難行,人倫之高跡,雖尊居黃屋,盡蹈之矣。若乃欽明稽古,協御天人,帝王製作,朝野軌度,斟酌用捨,煥乎其有文章,海內生民鹹受耳目之賜。加以雄才大略,愛奇好士,視下如傷,役己利物,亦無得而稱之。其經緯天地,豈虛諡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