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戰國時期的政經與文化制度

戰國時期的政經與文化制度

政治制度
戰國時,各諸侯國陸續形成國君之下將相分職、文武分權的中央官僚體制。相,又稱相邦、宰相,是百官之長。將,又稱將軍,是武官之長。秦國於武王二年(西元前309年)開始設丞相一職,丞相中最尊貴者稱相邦,最高武職初為大良造,到秦昭王時才設將軍。楚國一直以今尹為最高官職,柱國或上柱國為地位稍次的最高武官。各國次一級的武官為尉,或稱國尉、都尉。國君的秘書稱御史,並有監察之任。郡縣的設置更為普遍,逐漸形成以郡統縣的格局。

原來官吏世襲,各有封地。戰國中期開始,國君對各級官吏改為給以一定糧食作為俸祿,或賞給黃金、錢幣。同時形成璽符制度,任免官吏以璽為憑,調動軍隊以兵符為據。從而將一切權力集中於國君之手。縣以下,有鄉、里、聚的組織。鄉有三老、廷掾,里有里正。聚是村落,其下有伍、什的編制,五家為一伍,有伍長,十家為一什,有什長。

戰國初,各國變法進一步使法律系統化。魏國李悝所編《法經》,包括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和具法。盜法治偷竊,賊法治殺人。囚法和捕法是對盜賊偵查和逮捕的處理程序。雜法是對盜、賊以外犯罪的懲罰規定。具法是根據情況對犯罪予以減輕或加重處罰的規定。秦國本來就有族誅之刑。商鞅變法,設連坐之法,更制定了嚴厲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其他各國也競相制定嚴刑酷法。如齊有烹、殺、醞、金刀等刑,楚國有戮、肢解、烹、貫耳、鞭,笞、刖、宮、梏、礫、滅家、夷宗、三族等刑,燕有截、刳腹、系獄、劓等刑。

經濟文化
戰國時,鐵製農具已排斥木、石農具普遍用於生產中,便利丁砍伐樹林、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和深耕細作,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大發展。在深耕除草的同時,農民們注意識別土壤性質,因地制宜地選擇不同的作物進行種植。施肥技術提高,懂得用肥汁拌種,糞便、綠肥和灰肥被普遍施用。開始注意選擇籽種,防治蟲病,實行畦種法,播種疏密得宜,便於通風排澇,善於培根、除草、間苗和掌握農時季節。普遍推廣一年兩熟制,大大提高了單位面積的年產量。魏國李悝曾對當時的糧食產量估計說,一畝地(約當今三分之一畝)在平常年景,可以產粟一石半(約合今四十一公斤),大、中、小豐收時可以達到六石、四石半、三石,小、中、大欠收時則只能打一石、七斗、三斗。農民平均每人每月需口糧一石半,五口之家,一年食用九十石,則平常年景一家種地百畝所產糧食,夠全家一年半食用。

戰國時,手工業大發展,冶鐵、青銅器鑄造、漆器、絲織業的生產水平都有顯著的提高。已經較好他掌握了高溫液體還原法的生鐵冶鑄技術,能鍛打出用於劍身的高碳鋼,鑄鐵柔化術開始出現。青銅器的製作普遍使用熔鑄、焊接、失蠟法和金銀嵌錯工藝,產生了在銅器表面塗金、鎏金和刻紋工藝,器型輕薄靈巧,花紋細致繁複,具有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水平。已經能生產鉛鋇琉璃。漆器製造業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所造漆器以木為胎,有黑、紅、黃、藍、紫、白等十多種顏色的漆,在器物上繪出各種光澤美麗的花紋,並發明了催乾劑。有了結構和花紋都較複雜的織錦以及手工針編織物。出現了一些私營大手工業主,如魯國煮監的猗頓,秦國巴地開採丹砂的寡婦清,趙國冶鐵的郭縱等。

為了適應商業發展的需要,戰國時幣的種類多,流通數量大。各國銅幣的樣式不同,齊、燕主要是刀形的刀幣,三晉主要是剷形的布幣,秦、周主要是圓形有孔的圜錢,楚國主要是形似貝殼的蟻鼻錢。金幣有楚國壓成方塊的郢爰、陳爰。戰國初年,魏國每石粟賣三十錢,農民每戶種一百畝地在平常年景的收穫,除去吃飯和交稅,餘四十五百粟,可賣一千三百五十錢,每戶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要用三百錢,每人一年穿衣要花三百錢,全家要花一千五百錢,還不足四百五十錢。

戰國時代的散文創作十分興盛,有各種歷史散文,諸子的散文和其他散文作品。這些散文都用接近口語的文字寫成,或汪洋恣肆,或娓娓動人,或激情橫溢,或約爛多彩,或譬喻連珠,或剖析透徹,或邏輯嚴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使屈原的詩作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宋玉的作品,在模仿屈原的同時,對楚辭有發展和創造,在騷體中變化出賦體,對後代的文學創作有很大影響。

科學發展
戰國時,傑出的天文學家齊人甘德著有《天文星占》,魏人石申著有《天文》。他們發現五大行星中的熒惑(火星)和金星(太白)有逆行現象,測定金星和木星的會合周期長度,並定火星的值星周期為一點九年,木星為十二年,與現代科學測定極為相近。石申對二十八宿距度和其他一些恆星什宿度的測量,是早期恆星定量觀測的重大成果。戰國時,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和安排大致齊備,對農業生產起了重要的作用。秦朝實行顓頊曆,以夏正十月為歲首,九月為歲尾。

戰國時的《墨經》申,有許多幾何命題,如兩條平行線之間等距、三點共一直線,同圓的半徑相等、矩形四角皆為直角等。發明了計算工具算籌,用十根小棍擺成不同的形狀來表示數字,進行計算,大大加快了計算的速度。《考工記》中有分數的簡單運算法和特殊角度的概念與名稱。《周髀算經》的成書可能在漢初,但它是先秦測量學的經驗總結,其中使用了相當繁複的分數算法和開平方法。

力學知識在《墨經》中也有很好的闡述。認為,力是人體所具有的使運動發生轉移和變化的手段,指出槓桿平衡與兩端的重量和力臂的長短都有關係,發現船的形體大小與其在水中下沉深淺有一定的均衡關係,是關於浮力原理的樸素表述。

哲學思想
戰國時代,社會的劇烈變革對學術文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加上士階層的形成和統治者的提倡,許多學派紛紛出現,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當時,最有影響的,除了儒道二家以外,還有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家,以公孫龍為代表的名家,以孫臏為代表的兵家,以許行為代表的農家,以張儀、公孫衍、蘇秦為代表的縱橫家,以呂不韋為代表的雜家等。各派各家都著書立說,廣授弟子,參與政治,互相批判,又互相滲透,學術思想極為繁榮。秦統一六國,崇尚法家,兼用陰陽家,焚書坑儒,迷信暴力,將法家學說過分誇大君權的一面發揮到極致。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