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商羊鼓舞的傳說與歷史變遷

商羊鼓舞的傳說與歷史變遷

  相傳在很早的年代,每到天旱缺雨季節,在今菏澤、鄄城、鄆城一帶,人們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求雨活動,作為祭祀儀式中的重要內容,也就是最後一項:跳「商羊鼓舞」。
  商羊,是傳說中古代的一種鳥。每當天將下雨前,商羊便從高山樹林中飛集出來,邊戲耍邊啄食,進行各種蹦跳活動,直至降雨方散。天長日久,人們發現了這一規律,只要商羊聚集活動,便斷定天快要下雨落,商羊鳥聚集活動遂成為古代先民們判斷下雨的徵兆。但是後來,無論遇到多大的旱情,商羊再也不出來了,人們憂心如焚,求雨心切,就以人扮成商羊,進行祭祀祈雨活動。
  對於上古時期祈雨儀式中的一足之鳥『商羊』,一足之獸『夔』有鼓、響板、夔臀骨伴舞,今日已無法詳考。《中國舞蹈大辭典》中對近世祈雨儀式中的商羊鼓舞曾有簡要描述:「商羊舞,民間舞蹈,流傳於山東鄄城縣。一種求雨的儀式舞蹈。傳說夏、商時,這裡就用此舞求雨。舊時,每逢久旱無雨,當地人民就要舉行隆重的祈雨儀式,參加者(婦女不准參加)皆赤背光腳掛鈴鐺,頭戴柳條圈。求雨隊伍以鑼鼓開道,後面依次為:旗羽傘扇儀仗隊,商羊鼓舞舞蹈隊,關公像(泥塑)放在八仙桌上,由四人抬,桌腿捆著兩名赤背的老光棍漢,象徵「旱魃鬼」已被降服了。隊伍出發後,先在周圍各村巡遊祈雨,而後去三皇廟前舉行祭祀儀式,並跳商羊鼓舞娛神。回村後把關公像放在烈日下暴曬,連曬三天,如果曬出汗,就預示下雨,沒雨也就此罷休。」。
  舞隊16名赤背光腳男少年組成,每人各執一付細長夾板(兩板一端相連,另一端左長右短,雙手握擊,亦稱「陰陽板」,傳說能「調和陰陽,疏通上下」,故用於祈雨)。邊舞邊擊,舞蹈動作比較簡單,但是幅度大,跳躍性強,粗獷彪悍。隊形有「二龍吐須」、「串麻花」、「蹩鐵索嚳」、「推背圖」、「八卦圖」、「八卦陣」、「裡羅城」、「外囉城」、「剪子轂」、「盤石陣」「大觀陣」等等複雜場面。夾板及鼓骨既是舞蹈道具又是伴奏樂器。顯而易見,近世的祭祀求雨儀式與殷商時期,甚至與秦漢時期的儀式都有所不同。祭祀儀式中,人們所抬關公像,殷商、秦漢包括三國之前肯定是沒有的,這說明古代祭祀儀式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的。
  同樣,所跳商羊鼓舞,在承襲了古代商羊舞蹈的基本風格和特點的基礎上,必然也會有所發展變化。這也是一切藝術發展的普遍規律。解放後,幾近絕跡的商羊鼓舞得到重新挖掘、整理,剔除了其宗教迷信的內容,祭祀求雨活動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廢棄。商羊鼓舞,這一流傳了幾千年的祭祀求雨舞蹈,一變而為勞動人民在慶祝勝利和歡度佳節時的民間娛樂活動,與竹馬、花船、高蹺、抬擱、撅老四、哈噠官、串心官、擔經、麒麟舞、大毛人、蹦老吉、調虎、攬老駱、等民間藝術形式穿插同場演出,並被搬上舞台搬上屏幕。商羊鼓舞,作為幾千年的祭祀求雨舞蹈從通神、敬神、娛神到自娛(群眾性舞蹈)、娛人(表演性舞蹈)的發展變化,恰好反映了宗教祭祀舞蹈發展演變的一般規律,成為典型的古代祭祀求雨舞蹈。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