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布袋戲
金光布袋戲流行於1950年代末期、60年代之初。由40年代末期少林拳頭戲逐步發展而成。當時李天祿將香港作者「我是山人」的少林系列小說,改編為布袋戲碼。後因政治因素,續集無法銜接,李天祿自請排戲先生編排劇情,故事愈編愈精彩,愈排愈離奇,主角武功由金鐘罩、鐵布衫等拳術系統,晉級為金剛不壞之身等玄奇絕世武功,從早期以彩色布條搖晃象徵神光,到後來以七彩燈光、炮火來烘托神威,聲光閃閃,這種布袋戲被稱為「金剛戲」或「金光戲」。
迥異於過去的表演,金光布袋戲的改變,包括:戲偶加大、以立體布景戲台取代傳統戲台、以唱盤配樂取代傳統鑼鼓樂、以七彩燈光和炮火製造爆破聲光效果。著名演師有鍾任壁、黃俊卿、黃俊雄、鄭一雄、廖英啟等人,著名戲碼有《大俠百草翁》、《雲州大儒俠》、《六合三俠傳》、《龍頭金刀俠》、《五爪金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