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高雄左營萬年季

高雄左營萬年季

高雄左營萬年季原本只是源於在地廟宇的一種宗教平安祈福慶典活動,但在民國九十年,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推動「在地特色活動」政策下,由左營區公所開始構想策劃,並號召左營各寺廟聯手,共同規劃舉辦具地方特色的活動,自此才開啟「萬年季」年度活動的契機。由於是第一年舉辦,仍是以傳統的宗教儀式為主,但已從「放火獅」改成「迎火獅」,從城隍廟出發,進行踩街遊行,沿街為民眾祈福,最後在施放繽紛的煙火,祈祝願望實現,自此,火獅已成大家公認的「萬年季」活動吉祥物。

民國九十一年,「萬年季」活動已朝向東方廟會嘉年華的方式進行,「迎火獅」的遊行路線則由蓮池潭周邊延伸至左營主要街道,將地方傳統活動「送火獅」儀式,改以嘉年華會的全新面貌呈現。

直到民國九十四年,「萬年季」終於獲得足夠經費擴大辦理,一躍成為全國性的活動,名稱也由「左營萬年季」改為「高雄左營萬年季」。更由原本的宗教節慶活動,發展為文化觀光活動,已成為和「高雄燈會」齊名的大型活動。

而「萬年季」之所以稱「萬年」,原因就在於高雄市左營地區在明鄭時期為「萬年縣」的行政中心。明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鄭成功逐退荷蘭人,建立漢人在台地位,稱台灣為「東都」,屯墾於此作為反清復明基地,最初設立一府二 縣,以熱蘭遮城為平安鎮,赤崁城為「承天府」,並設「天興」、「萬年」二縣。而萬年縣治就設於「前鋒尾」,為南路統治中心,衙署就置於「興隆里」(即今之舊城城內),鄭成功並駐兵分布為前、後、左、右、中五「衝鎮」,其中前為「前鋒」,後為「後勁」,左為「左營」,右為「右衝」(「右沖」、「右昌」),中為「中權」,所以高雄市左營區即為當時之軍政重地。至於「放火獅」活動,原為左營慈濟宮所有,是為慶祝保生大帝誕辰而形成火獅的宗教儀式,而火獅即為保生大帝之坐騎「黑虎將軍」。火獅是以竹枝為架,纏繞各色火炮並用紙糊,類似鹽火烽炮,傳說只要將心願寫在紙條上,連同火獅一起燃放,火獅即會將眾願帶到天上,即會帶來好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