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兒童節

兒童節

1925年,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為鼓勵兒童學習新知識,因此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關於兒童福利的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兒童節」的概念,倡議各國定立兒童節日。該倡議得到世界許多國家的贊同,英國乃定7月14日為兒童節,美國也以5月1日為兒童節。而我國也響應該倡議,在民國20年(1931年),孔祥熙發起建立中華慈幼協濟會,並提議將4月4日定為中華民國的兒童節,而行政院也在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第五條中規定,4月4日兒童節由相關機關團體、學校舉行慶祝活動,之後規定國小(含)以下學童放假一天。但因兒童節只有兒童放假,無家長照料易造成困擾,所以1991年起,兒童節改與3月8日婦女節合併放假一天,並改名為「婦幼節」,直至1998年台灣實施隔週休二日,才因此取消婦幼節放假一天的規定,併入週休假期,而至2011年起,4月4日兒童節恢復為國定假日,全國放假一天。

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各國代表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會議中並通過了保障全世界兒童權利、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的決議,以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以紀念1942年6月被納粹德國屠殺的捷克利迪策村的88名兒童。但往往有人誤解為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將6月1日定為兒童節,因此目前世界上只有一些國家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

日本是世界上慶祝兒童節次數最多的國家,每年的3月3日、5月5日、11月15日都要慶祝,因此一年有三次兒童節。3月3日為日本的女孩節(日語:雛祭り),是從東亞傳統節日「上巳節」(明治維新前為農曆三月初三)發展過來,女兒節以擺放各種玩偶來慶祝。5月5日為男孩節(日語:こどもの日),這天本來是東亞傳統節日「端午節」(日語:端午の節句),在節日當天,日本家家戶戶都會在屋頂懸掛上魚狀的標誌,祈福讓家中孩童消除厄運,順利成長,而這傳統源自中國的「望子成龍」和「鯉躍龍門」的傳說。11月15日為「七五三節」,在日本習俗中傳說3歲、5歲和7歲是小朋友特別幸運的三個年紀,因此每年的這一天,會專門為這三個年紀的孩子熱鬧地慶祝一番。

而瑞典也把兒童節分成8月7日「男孩節」和12月13日「女孩節」。「男孩節」又稱為「龍蝦節」,意為鼓勵小男孩學習龍蝦的勇敢精神;「女孩節」又稱「露西婭女神節」,露西婭是瑞典傳說中專門保護女孩的女神,故這天女孩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樣,為其他孩子做好事。

除此之外,中美洲國家哥倫比亞的兒童節則是在7月4日,節日當天會讓兒童戴上各式各樣的假面具,扮成小丑在街頭玩耍;而巴西的兒童節在8月15日,同時這天也是「全國防疫日」,各地的醫生們都要為孩子們看病,還要給5歲以下的兒童注射預防小兒麻痹症的疫苗;大多數伊斯蘭國家都將齋月後第14天定為「糖果節」,按照當地民俗,兒童們會三五成群,到各家各戶討糖果,大人們不能拒絕兒童的要求。而其他國家的兒童節還有:10月1日新加坡兒童節、7月23日印尼兒童節、7月6日古巴兒童節、4月23日土耳其兒童節等,都各具特色。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