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穿戴決勝 使用者為中心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研判,各種智慧穿載應用還集中於手機常用功能和運動健康管理,但人機互動將是智慧穿戴的關鍵,使用者為中心關係到智慧穿戴市場的存亡。
工研院IEK科技應用與服務研究部研究員陳右怡在執行ITIS計畫時觀察,隨著Google發表智慧眼鏡迄今,智慧穿戴成為全球業界與消費者熱烈關切的議題,各大廠投入各種應用,包括智慧手錶、運動眼鏡、遊戲手環、健康手鐲、身分辨識指環、智慧跑鞋等。
陳右怡指出,部分業者仍在觀望戰局,消費大眾則期盼智慧穿戴可融入日常生活。但這些應用多以發展「手機常用功能」與「運動健身管理」為主;未來「人機互動」為智慧穿戴決勝關鍵,國際大廠布局以倍速加快;而且使用者想不想、戴不戴得住很有關係,使用者決定智慧穿戴市場存亡。
陳右怡強調,任何國際大廠想布局智慧穿戴,最好將所有對智慧穿戴的想像回到廣大使用者身上。因為從使用經驗需求的角度分析,穿戴裝置較智慧手機更貼近人類身心與生活習慣。
因此,能洞察使用者需求,以使用者為中心,設計出智慧穿戴裝置的硬體外觀、互動介面、內容服務等,就是王道。
他說,正在評估未來智慧穿戴市場規模潛力,或評估國際大廠穿戴技術卡位布局的業者,就算不切入智慧穿戴市場,從使用者穿戴行為,也可挖掘出更趨近人性直覺的互動方式與技術,走出另一條藍海商機。
工研院IEK系統IC與製程研究部資深研究員彭茂榮強調,大廠布局穿戴裝置以建構完整產業鏈生態系統為主;但對小型廠商而言,因行動醫療牽涉許多醫療法規限制與認證,在法規未整合前,不易發展醫療穿戴裝置。
他指出,中國大陸健康穿戴裝置產品盛行 (如咕咚手環、GEAK 智慧手錶等)沒有牽涉太多醫療法規的健身運動穿戴裝置產品,是進入穿戴裝置相關產業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