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級(十一月級)為前蘇聯第一艘核子動力攻擊型潛艦,於1952年開始研發。蘇聯中央當時認為核潛艦誕生之後對於蘇聯海軍帶來質的影響,並在1952年啟動了627「鯨魚」計劃,即研究蘇聯的核潛艦。N級與當時蘇蓮海軍的常規潛艇一樣,都僅裝備魚雷。H級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即是由N級改進而成的。N級一共建造了13艘,其中列寧共青團號於1962年達到北極點,比美國鸚鵡螺號晚了4年,為蘇聯第一艘底到北極點的潛艦。該級的K-8號潛艦則於1970年在比斯開灣因事故沉沒。N級其餘12艘在1987年-1991年間退役。K-3號潛艇退役後作為博物館。
1952年9月9日,蘇聯部長會議通過決議並下令執行627計劃——研發蘇聯自己的第一級核潛艇。隨後第143特種設計局和第18中央設計局共派出35名專家參與研製過程。與所有的研製任務不同,N級的研製任務書不是由蘇聯海軍提出,而是由蘇聯部長會議提出並決定的而研發地點也從列寧格勒轉道莫斯科化工機械研究院。該研製任務當時被視為蘇聯的最高機密,研製論證階段時僅有研發專家和幾名當時蘇聯高層知道,甚至連造船部門和海軍部門也才是在研發初步論證之後才得知的。參與設計過程的大大小小項目的科研院所達到了350多個。主任設計師V.N.佩雷古多夫( Peregudov )。1953年3月前完成了初步設計,1953年3月至1954年5月完成了圖紙設計和技術設計
當時蘇聯部長會議為研發所下的任務書中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設計出蘇聯第一艘核潛艦。但除了核動力裝置的問題以外,更為嚴峻的是將一種長度為24米,口徑為1550毫米,射程40-50公里的T-15型魚雷安置在N級上,同時為了自衛還要安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該種魚雷設計安置一個核子彈頭,以達到「超強攻擊力,超級動力」這個「一箭雙鵰」的目的。隨後負責研發潛艦的專家開始針對此計劃進行研發並在1954年7月提交了初步技術設計案,此時海軍部門才得知這項計劃以及其設計。當時此方案遞交到海軍部門之後,海軍部門立即表態認為這項計劃中潛艇的武器——T-15魚雷無法達到預定的攻擊能力的。因為當時潛艦實施攻擊,必須要依靠岸上的目標,而潛艇要做到這點,既要通過當時北約設置的極嚴密的反潛帶,且要不被敵人發現,而且發射核彈魚雷之後在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而設計航速為30節,則導致潛艦在發射後魚雷以全速逃離,還是會被核彈爆炸給波及。因此海軍做出了武器配備論證不足的結論。與此同時,雖然潛艦在初步研製還算順利,但核彈魚雷的研製工作卻障礙重重,最後「核彈魚雷潛艦」計劃被放棄,轉而改為研製普通的核動力攻擊潛艦,裝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用於攻擊海面上的敵方戰艦與運輸船,能在100公尺水下發射魚雷,但無法攻擊敵方潛艦。
雖然核子魚雷潛艦計劃遭取消,不過潛艦的大致設計已經完成,但核動力裝置上的研究難度要比潛艦的設計難得多。在修改後的新設計任務之中規定N級的性能諸元範圍為:排水量小於3000噸,裝配8座533毫米魚雷,水下航速至少20節,續航力在50~60天。潛艦外部流線型設計為第45中央科學研究院和莫斯科茹科夫斯基中央空氣動力研究院,艦體材質與焊接技術的研究則交給第48中央科學研究院。而最艱難的核動力裝置研究則由負責蘇聯科學院物理能源研究所,他們在奧勃寧斯克建造了一個潛艦用核動力裝置的原型。同時還製造了潛艦的反應爐和汽輪機艙室實體模型,在模型中安置了發生器、汽輪機和操控系統,用液壓制動器來收集動力裝置輸出功率並進行了一系列測試。整個潛艦的研製工作一直到1956年3月完成,之後開始對艇員進行核動力裝置的操控訓練。水面排水量3065噸,水下排水量4750噸,雙殼體結構,30%儲備浮力,8座533毫米魚雷管,航速23.3節(在N級隨後制定的作戰手冊之中只允許使用60%功率輸出)。
N級核子動力攻擊型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