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遊雲南/喜歡豬八戒嗎? 到唯一崇拜的西莊一遊

遊雲南/喜歡豬八戒嗎? 到唯一崇拜的西莊一遊

眾所周知的是,豬八戒在《西遊記》中的形象貪吃好色,頗為負面,專門為豬八戒建廟宇、塑金身、香火供奉,在大陸除雲南保山市西莊村之外,恐怕也絕無僅有了。那麼,西莊村究竟和豬八戒到底有著什麼樣的聯繫?

亦真亦幻
世代相傳的八戒故事

根據環球人文地理報導,西莊是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板橋鎮的一個村莊,距城區約12公里。這裡依山傍水,綠樹成蔭,風景十分優美,共有300多戶人家、2000餘人口世代生活在這裡。村子裡的八戒寺遠近聞名。走進寺廟,豬八戒塑像赫然入目——挺著大肚子、肩扛九齒釘耙、頭戴僧帽、足穿麻鞋、身穿藍布衫,一副憨厚而又威風凜凜的樣子。由於長年香火繚繞,八戒像的臉已經被燻成了古銅色。十里八鄉的人們來這裡燒香求願,供奉不斷,祈求豬八戒保佑家人孩子平平安安,百病不生,據說還十分靈驗。

雲南西莊村。

西莊是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板橋鎮的一個村莊。

開始的時候,翠蘭的父母嫌豬八戒『長相似豬』,十分醜陋,並不同意這樁婚事,可後來二老見豬八戒勤勞肯幹、為人厚道,終於答允了。入贅高家後,豬八戒與高翠蘭男耕女織,相敬如賓。豬八戒耕過的地疏鬆適種,至今仍然肥力不減,被村民愛稱為『八戒地』,他農閒歇息過的山窪則被稱為『八戒箐』。

當地村民。


由於高家上下篤行佛教,豬八戒受他們的影響也開始居家修行。幾年後高家二老仙逝,豬八戒便作別妻子,隨著一位遊方和尚遠行——沒想到他這一去便再沒有回來。再後來,村民們紛紛傳言說,豬八戒是遇到了『神僧』,已被神僧度化飛升了。

為了紀念村裡出了一個『神仙』,村民們立廟供起了他的神像。傳說中,多年後高翠蘭也修成了正果,羽化成仙而去。在她離世的次日,八戒廟神殿前突然長出了一株雍容華貴的粉牡丹——直到現在,這株牡丹都還每年開花,花開之時西莊村人們會紛紛前來上香朝拜,祈求賜福。豬八戒、高翠蘭夫妻離世後,高家後代便不在高老莊居住,舉家遷到村東南一公里以外的『七拜村』(現今的妻賢村)。高老莊的高氏一姓從此消失,村名也慢慢改為現在的『西莊』。

吳承恩來過西莊?
豬八戒如何走進《西遊記》?

有人說西莊村世代相傳的『八戒故事』有模仿《西遊記》的痕跡,但據張正友老人講,豬八戒娶親的傳說早在《西遊記》產生之前就已在西莊村流傳,他們的祖先當時根本不知道世上有什麼《西遊記》,他們在講這些故事時,《西遊記》還沒有『出世』呢!

而且,從八戒寺的立廟時間始於唐代來看,顯然不是先有《西遊記》後有八戒寺的。那麼,《西遊記》的作者江蘇人吳承恩,是否曾經到過這個離他家鄉萬里之遠的雲南邊陲村寨,收集過民間傳說?因為村子與村子周圍那些和豬八戒有關的傳說,早就在《西遊記》產生之前就已經流傳。

一個相關的歷史背景很重要——在吳承恩生活的前期,特別是明初洪武年間,中原移民大舉南遷雲南邊陲。據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雲南之謎》記載,當時『共遷移30多萬江蘇人入滇』。這一說法與清代《雲南通誌》的記載是相符的,而民間的一些家譜記載也足可證明這一說法的確切性。

西莊村最早名叫『小嶺崗』,原是荒山野嶺之地,明朝初年,戴氏、高氏兩大家族最先從江蘇遷入此處。之後,董姓、張姓、蔣姓也相繼遷入,小嶺崗的人煙逐漸興旺。『這個八戒廟最先在小嶺崗北面,130年前才搬到現在這個地方。』張正文說,隨著移民中高姓族人的勢力逐漸擴大,高家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之後小嶺崗便正式定名為高老莊。

早在2000年的時候,西莊村一位叫張海元的人曾專程到江蘇考查過,確證村里的戴、高、蔣、張幾大家族祖先來自南京應天府所轄的柳樹灣及上元縣等地,而董姓家族則是江蘇淮安人。董氏祖先在江蘇淮安時,曾與吳承恩家族是親戚關係,明代董氏族人在回江蘇老家淮安探親時,吳承恩曾專程趕到董家看望。在那時,大部分內地人對雲南所謂『惡劣』、『蠻荒』的地理環境十分恐怖,所以把這裡稱為『煙瘴之地』,吳承恩很感興趣的是,居然還有遷到雲南活著歸家探親的親戚。

當時,吳承恩已60多歲,剛從浙江長興縣任上退休回家。自幼喜愛神話故事的他,正著手收集資料打算創作《西遊記》,這位董氏親戚講述的有關西莊村豬八戒傳說的故事,使吳承恩如獲至寶。據董氏後人說,當時吳承恩還有隨這位親戚進雲南滇西遊歷的打算,後來因為路途遙遠,加上自己年事已高而沒有成行。明萬歷年間,小說《西遊記》問世,發生在西莊村豬八戒娶親的故事,基本上被搬進了小說的第十八回《觀音院唐僧脫難,高老莊大聖除魔》的章節裡。

傳說與現實
揭秘豬八戒的原型

那麼,西莊村豬八戒的故事是如何產生的?在現實生活中,究竟有沒有豬八戒的原型呢?西莊村地處古永昌郡(今保山)的西北部,背靠大山。當時戴氏、高氏、董氏等幾大家族從江蘇一帶遷來時,這裡原始森林茂密,野獸經常出沒,傷害人畜,給剛定居下來的南遷移民帶來很大的威脅。特別是西莊村南部的一個叫爛壩(後改名浪壩)的地方,原是由山谷往外延伸的一條河灘,一到大雨天便洪水泛濫,泥沙翻滾,衝毀村莊田地。

那一個個翻起的泥浪,遠遠看去很像豬群在下面拱動。過慣了富庶寧靜生活的江南移民對這『洪水惡浪』十分恐懼,誤以為這一切都是傳說中的『豬神』在作怪,因此,他們一到農歷立夏季節洪水來臨之前,便向著這條河流祈禱,望『豬神』保佑平安,並許願祝福:如果豬神不作怪,村民們可塑造神像,世代供奉。沒想到祈禱之後,這條浪壩『流沙河』真的再未泛濫過,於是,『豬神』崇拜的觀念便在移民心中深深地扎下根來。

傳說中點化豬八戒的神仙也供在殿中,此外,寺裡還供奉著高翠蘭和高老夫人的神像。

那麼,『豬神』又為什麼會被命名為『八戒』呢?在對村裡的一些口頭傳說及家譜進行分析後,我們發現:這其實和南遷移民對佛教、儒家文化的繼承有關。移民中的一些讀書人,為規範村風民俗,將佛教中的一些戒律理念歸納、演繹,制定出『酒、色、財、貪、嫖、賭、淫、逆』八條戒律,簡稱為『八戒』,並將此寄託在『豬神』身上,教村民日日朝拜、時時銘記,以此純潔人際關係。

由於『八戒』初創者對戒律作用的有意誇大、傳播,使『豬神』影響被逐步擴展、升級。以致到了後來,村民們把凡是懷疑『豬神』鬧過並造成災難的地方,都以『八戒』命名,如村後的山谷、岩洞,分別被取名為『八戒箐』、『八戒洞』。西莊村香火不絕、世代供奉的豬八戒廟,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每年正月二十三日為當地八戒寺廟會,十里八鄉的人們都會來這裡燒香求願。

而豬八戒高老莊娶親的故事也有現實原型。據村民講,當年確實有位王姓青年入贅高家——這個青年『日食斗米,力大無比』,曾空手制服過一頭瘋牛。他為人豪爽仗義,專好打抱不平,深得村民愛戴。隨著聲名逐漸遠播,王姓青年的力氣、仗義行為竟被村民將其與傳說中的豬八戒聯繫起來,說他是『豬神轉世』, 才有這麼大的膽氣和力量。

王姓青年在高家呆了10來年,後來離開村莊神秘失蹤。村民們都傳言他是『豬神』得道而去,並附會上一些佛教故事,說豬神已皈依佛門,往西方求取真經了。日久天長,於是高老莊遂被更名為『西莊』,以紀念高家女婿『西天取經』之意。

探訪遺跡:八戒投胎洞里會嗑瓜子的魚

在《西遊記》的描述中,豬八戒是投錯胎才變成豬的。而在西莊村旁邊的臥佛寺裡,至今還存留著一個石花洞,村民們說,這就是八戒投胎的地方。


西莊村在歷史上是南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古道穿越這裡,把中國雲南與古代東南亞連接起來。

進入臥佛寺,只見它的正殿建於天然溶洞中,一尊漢白玉臥佛供奉其上。臥佛後面便是一個豁然開朗的石洞,據寺中資料記載,這裡就是傳說中八戒投胎的地方。洞內暗河連著大殿外的一潭清水,水內游動著許多黑魚,這便是自然界中極為罕見的魚類:軟骨四須巴。軟骨四須巴長相奇特,只有在非常純淨的水中才能成活。有趣的是,這些魚像人一樣喜歡嗑葵花籽,如果遊人往池塘中拋進瓜子,這些游魚就會張開大嘴,將瓜子吞進去,嗑出籽仁後再將瓜子殼吐出來,水面上頓時漂滿了葵花籽殼。


臥佛寺石洞位於西莊南邊約1.5公里處,過去叫做雲棧洞。

在傳說中,豬八戒『西天取經』臨走時,從自己曾經耕田歇息的地方『八戒箐』挖來三棵榕樹苗,為高老莊、村民、高翠蘭各栽一棵以作紀念,意為:自己能來到高老莊有緣,能結識村民有緣,能與高翠蘭成婚有緣——後人把這三棵樹稱為三緣樹。

三緣樹長在臥佛寺旁,已經有數百年歷史,樹身要四、五個人方能合抱。最有意思的是,當春天來臨的時候,三棵古榕樹會分別吐出三種不同顏色的芽苞,慢慢長成新葉之後,古樹樹冠猶如三把巨傘,蔭蔽數畝,成為今天村民歇息納涼的好去處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