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血戰碧蹄館

血戰碧蹄館

  碧蹄館是位於漢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一個驛館,西元1593年1月24日至25日在這裏所爆發的一系列激戰,將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小驛館載入了世界戰爭歷史的史冊。
  1593年1月24日,明軍的一支偵察部隊約3000騎兵在漢城郊區迎曙驛與日軍北上搜索部隊加藤光泰部遭遇並爆發激戰,明軍大勝斬首600餘級。 加藤光泰敗退後,立刻報告了漢城日本軍總部。隨後,日軍第六軍團主力、第三、第九軍團各一部共36000餘人先後趕到戰場,將這支明軍包圍在碧蹄館,一場前哨戰迅速演變成為一場大規模的戰場遭遇戰——壬辰戰爭史詩中最驚心動魄的碧蹄館大戰打響了。
  日本主將——第六軍團指揮官小早川隆景認為,這是明軍總攻的前兆,消滅眼前這支孤軍是在明軍總攻之前消滅其有生力量的絕佳戰機,他計畫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殲這支明軍,在短時間內迅速結束戰鬥。此時小早川隆景絕沒有想到,自己吞下的不是一塊肥肉,而是一塊燒紅了的烙鐵。被包圍是由明軍副總兵查大受指揮的3000遼東鐵騎,曾經在關外與沙漠蠻族較量過的百戰雄師,明軍精銳中的精銳,配備了佛郎機火炮戰車(最大射程1000米,後填裝彈,發射散彈時一發炮彈帶有500發子彈,可以封鎖60米寬的正面)和大量三眼火銃、集束火箭(明軍常備武器中的一種,手動點火,射程300米,一次發20枝的稱為“火龍箭”,32枝的稱為“一窩蜂”,49枝稱為“飛廉箭”,100枝的稱為“百虎齊奔”)。
  碧蹄館一戰,3000明軍(到戰鬥即將結束時增至5000)與十幾倍的日軍激戰一晝夜,以戰車為工事,先以佛郎機炮、火銃、火箭的壓倒性優勢火力大量殺傷日軍,再以騎兵的短促出擊消滅逼近的輕步兵,擊退了日軍一次次潮水般的進攻。戰鬥進行到最慘烈的階段,明軍僅餘900餘騎,彈丸、火藥全部耗盡,但大明軍旗始終屹立不倒,高高飄揚在碧蹄館上空。殘酷的戰鬥持續到25日,李如松和副將楊元率2000騎兵前來救援,從日軍側翼發起猛攻,日軍經過一晝夜激戰傷亡慘重,已成強弩之末,誤認為明軍主力發起總攻,遂倉惶撤回王京。
  此戰,明軍傷亡2500餘人,日軍傷亡超過8000人。據日本《立花家傳》、《武將列傳》記載,日軍陣亡將領包括:小野成幸、十時連久、池邊永晟、安東幸貞、小川成重、安東常久、久野重勝、橫山景義、桂五左衛門、內海鬼之丞、伽羅間彌兵衛、手島狼之助、湯淺新右衛門、吉田太左衛門、波羅間鄉左衛門,一晝夜交戰陣亡日軍將領高達十五員之多,可見當日戰況之慘烈。 小早川隆景戰後向豐臣秀吉彙報時聲稱打退了10萬“明軍鐵騎”的進攻,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當時明軍在朝總兵力不過才4萬,哪來的十萬鐵騎?
  碧蹄館大戰是中日壬辰戰爭中明軍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明軍強大的戰鬥力極大震懾了日軍,使其徹底喪失了與明軍野戰的信心。12萬日軍面對僅僅3萬多明軍竟然龜縮一團,不敢出戰,而明軍由於兵力有限,無法展開強攻,於是雙方在漢城一線展開對峙,一時間戰局似乎陷入了僵局。 但是,這種對峙局面很快就被李如松打破。龍山大倉本為朝鮮國倉,積貯了朝鮮數十年的糧食,漢城被日軍佔領後,龍山大倉就成為漢城日軍的軍糧庫,後來日軍運來的糧食都存於此地。李如松得到這一情報後,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率敢死隊700勇士深夜奇襲龍山大倉。十三座大倉,數十萬石糧食,一夜間被燒的乾乾淨淨。夜襲龍山之戰,精彩處堪與官渡之戰中曹操的夜襲烏巢相比。明軍僅以微小的代價就將十幾萬日軍置入絕境,頗有四兩撥千斤的味道。李如松真神將也! 軍糧一失,朝鮮半島的日軍全線被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久,便被迫與中朝達成停戰協定。4月18日,日軍撤出京城,5月2日,日軍大部分退到了釜山一帶,交還了俘虜的朝鮮二王子。李如松於4月19日率東征軍開進京城,5月15日收復慶州。至此,除全羅和慶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區為日軍所佔領外,其餘各地全部收復。明軍留下一萬人駐守朝鮮,其餘大部於七月底回國。東征大軍在入朝參戰的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裏,掠地千里,橫掃半島,收復平壤、開城、王京(漢城)三都,打出了中華天朝的赫赫聲威。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