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照雙英模式 馬蘇辯服貿9月15日交鋒
由馬英九總統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進行的兩岸服貿協議辯論,確定9月15日登場。
雙方昨天協調議定,辯論流程比照ECFA辯論模式進行,雙方也均未再提出納入媒體提問的主張,整場辯論由馬、蘇各自論述及交互詰問。
府方協調人、總統府副祕書長羅智強表示,辯論關鍵還是回到服貿協議的利弊,及可能對台灣造成的影響,府方將朝「讓證據說話,讓民眾判斷」方向努力。民進黨協調代表蔡其昌則表示,蘇貞昌會站在替人民發聲的立場,善盡監督職責。
馬蘇辯由公共電視主辦,昨天下午雙方協調代表舉行首次協調會,敲定辯論會於9月15日下午2點於公視舉行。由於雙方對主辦方提出的初步流程共識甚高,協調會不到1個小時就達成結論。雙方代表並當場抽籤決定由蘇貞昌先出場、先申論、先提問、後結論;馬英九後出場、後申論、後提問、先結論。
雙方一致同意辯論盡早舉行,並沿用2010年雙英ECFA辯論模式。蔡其昌會後表示,為使收視民眾更易於聚焦,因此雙方同意減少提問次數,採取4回合交互詰問,讓辯論能在2個小時左右結束。
在雙方各自準備工作方面,羅智強表示,辯論關鍵還是在服貿協議本身的利弊,以及可能對台灣造成的影響,在辯論中可以讓民眾有更清楚的判斷。
羅智強說,服貿辯論最重要的是讓事實說話,雖然服貿協議資訊很公開透明,外界也有很多針對開放產業項目與範圍的討論,但由於沒有放在同一個平台上對等檢驗,容易各說各話;辯論將相關意見放在同一平台,有利正反對比,讓利弊清楚呈現。
蔡其昌強調,民進黨在這場辯論中代表受害產業,在政府的決策過程中,包括辯論和公聽會都應該在簽署協議之前就要進行,服貿協議程序不民主不正義,內容是否精確或對國家有利,都是民眾質疑的;蘇貞昌站在替人民發聲、替人民監督的立場,會善盡在野黨職責,也對辯論有信心。
蔡其昌表示,立院審議前將舉行16場公聽會,原本希望馬蘇辯能成為第17場,但為使辯論會及早定案,才決定15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