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遊澳門/「發瘋寺」讓人一秒到南歐?市井小店大驚奇!

遊澳門/「發瘋寺」讓人一秒到南歐?市井小店大驚奇!

遊澳門/「發瘋寺」讓人一秒到南歐?市井小店大驚奇!

有人愛澳門,愛大三巴的瑰麗蒼涼;有人迷澳門,迷檯桌上的一擲千金;而澳門能迷我、為我所愛的,卻是建築背後的歷史故事,市井小店的意外驚奇。在澳門半島中部的「瘋堂區」,我找到了通往葡萄牙的神奇捷徑!她,喚作「瘋堂斜巷」。

什麼「瘋堂」?難道是精神病院?非也!「瘋堂」是個教堂,指今日的望德聖母堂,16世紀,賈耐勞神父至澳門成立痲瘋病院,後遷至此地,以窮人及痳瘋病人守護者「拉匝祿聖人」之名,稱教堂為「聖拉匝祿教堂」,乾隆年間完成的澳門地方志《澳門紀略·下卷·澳蕃篇》記載:「東南城外有發瘋寺,內居瘋蕃」,所謂的「發瘋寺」,即是現位居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的望德聖母堂。

▲望德聖母堂,又稱瘋堂,賈耐勞主教曾在此設立痲瘋病院,現在樣式為1885年重建後確立。(記者田欣雲攝影)

磚石鋪地,歐風建築,整齊的街道,讓人難以想見這「瘋堂斜巷」的原貌,其實並非如此亮麗。導覽人說,瘋堂斜巷所在地「望德堂坊」,舊稱「進教圍」,原是外國傳教士的聚居地,後吸引不少華人到此進教(加入天主教),「進教圍」之名漸漸傳開。當年的木板屋群,因此地爆發鼠疫而拆除,如今除了1885年重建的望德聖母堂外,曾收容獨居女性的婆仔屋、供老者善終的清安醫所等,也早已改建修復,不似過往。


▲磚石鋪地,歐風建築,今日的望德堂坊已不見木板屋。(記者田欣雲攝影)


澳門街名,生動的很,像「瘋堂斜巷」,不僅保留了口語中望德聖的「瘋堂」稱呼,也沒忘了告訴您她身為陡坡的「斜巷」實力,我拚著腿腳,想探究斜巷盡頭「瘋」上一回,卻在途中被綠意止住了腳步。


▲「仁慈堂婆仔屋」的門楣白字掩沒在綠意中。(記者田欣雲攝影)

爬牆植物,幾乎掩沒了門樓上「仁慈堂婆仔屋」的六個大字,步入中庭,眼前兩株綠絨絨的大樟樹,在一旁鵝黃平房襯托下,更顯生意盎然。隔壁的瘋堂十號創意園,曾是澳門廉政署及環委會所在地,現規劃為文創園區,本地藝術家展出的空間裡,不時飄送著葡萄牙歌曲;此處的婆仔屋顧名思義,是從前不婚女性的收容所,二戰時期改為「貧窮者之家」,今兒也開了餐廳、藝品店,「瘋」起藝術來。

▲開了餐廳、藝品店的婆仔屋,從前曾是不婚女性的收容所。(記者田欣雲攝影)

肚子不餓,尚且逛逛小店。樟樹右邊的屋內,是個名叫MERCEARIA的葡國天地百貨,才剛踏進門檻,一秒瞬間彷彿墜入葡國的復古情境。導演老闆Ivo Ferreira從南歐家鄉,帶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居家雜貨,信手拈來,盡是葡萄牙百年品牌:Quinta Do Freixo果醬(1865),有著葡國特有的南瓜、蕃茄風味;Confianca香皂(1894),是葡萄牙毛驢奶製成的芳馨;就連捆著賣的Viarco鉛筆(1907),都讓走過殖民歲月的澳門老爺奶們驚呼:「這和小時候用得一模一樣呀!」

▲小小的葡國天地百貨,將人帶入復古情境。(記者田欣雲攝影)

傳說驢奶較牛、羊奶營養,不知做成的香皂有何不同?忍不住好奇,我真買了塊驢奶香皂!試用結果,其泡沫細緻、清香滑潤,洗來果真舒坦,但若真比較起來,跟牛乳香皂孰優孰劣?且恕我駑鈍,不能言傳。只是,買來餽贈親友,光「驢奶」二字,就足夠人前說嘴的了!


▲MERCEARIA店主是葡萄牙導演,店內展售的品牌多有百年以上歷史。(記者田欣雲攝影)

▲香皂品項除了藍色包裝的驢奶,還有焦油、硫磺等多種選擇,另有葡國手工香皂。(記者田欣雲攝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