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曹橾 昔盜墓鼻祖薄葬之墓 今重見天日

曹橾 昔盜墓鼻祖薄葬之墓 今重見天日

【昔盜墓鼻祖薄葬之墓 今重見天日】

  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將至之時,考古史上記下了重重一筆——東漢梟雄魏王曹操之墓在河南安陽被挖掘,從此再見天日。

  曹操主張薄葬,臨終前留下《遺令》:“殮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所以墓葬規模雖然龐大,但墓內裝飾簡單,未見壁畫,盡顯朴實。隨葬物品盡簡潔,以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証皆為曹操平時“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裝飾品也應是曹操日常佩帶之物。

  古人很重視死后厚葬,而一代梟雄竟要求給自己薄葬,這是為什麼呢?正因這位摸金校尉鼻祖一生盜過無數墓穴,他再明白不過——即使隨葬再豐厚,總有一天會給人盜去。

  【歷史上:曹操曾親臨現場指揮盜墓】

  三國時期,曹操以需要軍餉掃平亂世,從而還百姓清平世道為借口,吸納了不少倒斗高手,並設立正規的倒斗部隊軍事編制,至此才有了摸金校尉之說,千百年來沿用至今。曹操盜墓,在“建安七子”之一陳琳所作的檄文裡,揭露了事件真相。當寫到曹操盜劉武墓時,有三條信息相當重要:

  1.盜墓時,曹操是親臨現場指揮取寶的。這在歷史上的盜墓名人中比較少見,這些人一般都是由手下去操辦。

  2.在軍中設置了專職盜墓機構,設置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中國盜墓史上第一次出現專業的盜墓名詞,這是鮮見的。

  3.曹操盜墓非常狠和徹底,“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隳突(hu? t?)就是破壞的意思,破壞得很徹底,這也是盜墓者的典型性行為之一。

  可見,曹操確為盜墓摸金校尉一派的祖師。

  【“發丘”與“摸金校尉”的來由鼻祖】

  曹操盜墓時設“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來歷一直是謎,很可能是曹操的一時戲言,也可能是陳琳的比喻說法。但在這以后,一直到今天,“發丘”和“摸金”還代表著盜墓。那麼,“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到底是什麼意思?

  “中郎將”和“校尉”,都是古代的軍中職位,“中郎將”在漢代是皇帝身邊的親信紅人,統領皇帝的侍衛,御前將軍。相當於今天專門擔任京城和國家領導人安全工作的警備司令,級別很高,也很重要,是皇帝的嫡系人馬,非一般人能擔任。“校尉”,在戰國末期已有此官職,秦漢時為部隊中的中級軍官,級別比中郎將低很多,“中郎將”是指揮官,“校尉”是具體辦事的頭兒。“發丘”,就是盜墓,自然“發丘中郎將”就是盜墓大隊長﹔“摸金”指到墓中尋找寶物,“摸金校尉”顧名思義,就是帶著一伙盜墓者干具體事的盜墓小隊長。從此“摸金校尉”入墓之前,必拜曹公。

  【再領略摸金教尉風採 玩鬼吹燈外傳】

  盜墓掘墳違天理違國法,如今在和平年代,我們該做遵紀守法的公民,在安全的娛樂方式下盡興。在以小說《鬼吹燈》改編的網游《鬼吹燈外傳》中,游戲中的摸金校尉們紛紛行動,祭拜並紀念曹公這位摸金史上的鼻祖。你不如也加入他們的行列,來游戲中拜曹公、下古墓,書寫一番轟轟烈烈的倒斗軼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