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三國高級間諜:隱蕃

三國高級間諜:隱蕃

三國高級間諜:隱蕃

  三國間諜多。其實無時無代無間諜,三國自不例外。

  三國間諜裡,在東吳活動的隱蕃,知名度不高,可是說到間諜,不可不提。他可是高檔次的間諜。他的個案,若當做教材,用在間諜、刺客也可,用在用人、識人也可。

  先說一下隱蕃的事蹟。

  230年(吳黃龍二年,魏太和四年),22歲的青州人隱蕃,從曹魏叛逃,投奔吳國。

  在吳國,隱蕃雖然被安置,但被冷處理,未如他預期的獲孫權接見,更未能陳述高見獲得重用。他覺得自己被當做一般投降者對待,幾天後上書給孫權,表達不滿。

  孫權隨後召見隱蕃。隱蕃侃侃而談,風采翩翩。

  孫權事後問在座的中右領軍胡綜,對隱蕃印象如何?

  胡綜答說:「隱蕃的語氣誇大,很像東方朔;巧捷詭辯,很像禰衡。可是才能比不上他們。」

  孫權又問,可以給隱蕃什麼官職?胡綜說:「不能讓他治理百姓,不如在京城給他當個小官做做。」

  孫權想到,隱蕃在談話時,多談司法事件,就任命他為「廷尉監」。

  但吳國有些官員很欣賞隱蕃,為他叫屈。尤其是左將軍朱據、廷尉郝普,和隱蕃來往密切。他們的動向影響了其他官員,從衛將軍全琮以下都和隱蕃交往。隱蕃門前車馬雲集,賓客滿堂,人氣指數之高,儼然政壇明星,超級名嘴。

  也有少數官員,例如羊、楊迪等,不和隱蕃來往。外人不解他們為什麼不喜歡隱蕃。

  其中對隱蕃最反感的要算是潘叡了。

  潘叡聽說他的兒子潘翥和隱蕃應酬交往,還送禮給他,勃然大怒。他寫信責罵,口氣嚴厲,要兒子接到信以後,到信使那裡接受一百杖的體罰,並把贈禮拿回來。

  潘叡反應如此激烈,也讓多數人難以理解。

  後來隱蕃謀反。事跡敗露,逃亡未遂,被捕,處死。孫權嚴厲譴責郝普,郝普嚇得要死,自殺而死。朱據被軟禁,一段時間後才解禁。

  在隱蕃死前,孫權審問有沒有同黨。隱蕃答:「孫先生,這種事怎麼可能沒有同伴?但烈士殉難,不能牽連別人。」

  據吳國官方記載,隱蕃是魏明帝派來的間諜,任務是謀取廷尉一職,伺機陷害、離間大臣,挑撥內鬥。(《吳錄》:「蕃有口才,魏明帝使詐叛如吳,令求作廷尉職,重案大臣以離間之。」)

  若這段記載是真的,不是賴給魏國的手法,那麼隱蕃就是特別的間諜。他的使命,不是謀刺,不是探聽情報,而是離間,但又不是耍耍嘴皮的挑撥離間(雖然他的嘴皮的確厲害),而是擔任上廷尉一職,製造冤獄,陷害忠臣。方法很多,除非把目標人物逮捕、定罪,尚可藉由問供時逼供或假造供詞,牽涉到他者,以冤枉他者,使被懷疑。

  具體作法,可以寫成小說了。參考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情治單位的作法就知道了。比方說,抓到一個假匪諜,再逼供,羅織一串人,一個一個入獄。想害誰,誰就倒楣。(反過來想,白色恐怖時期,會不會有情治高層其實是間諜,俗稱匪諜,朝野菁英因此被誣而遭剷除)。

  隱蕃學問好,口才好,算是人才。而他的間諜任務,是以離間手段,除掉官員,不一定死活,作用相近於謀刺。故有人視之為刺客,並歸之以「言刺」。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