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衝向錢坑 8輕軌捷運喊停

衝向錢坑 8輕軌捷運喊停


交通部貫徹「先公車後捷運」政策,避免縣市長亂開支票、造成捷運財務窟窿,最近退回八條輕軌及捷運計畫,包括:基隆輕軌、淡海新市鎮輕軌、竹竹苗輕軌、台南縣市輕軌、串連高縣七所大學的學園輕軌、中運量捷運的桃園機場捷運綠線、高捷北延及中捷藍線。

這八條輕軌及捷運計畫自償率都僅個位數,擺明是「錢坑」,交通部初審就踩煞車,認為應先培養公車人口,「再談捷運也不遲」。

年關將屆,許多縣市面臨龐大赤字,有首長還急到落淚;諷刺的是,各縣市一邊「哭窮」,卻又爭相申請蓋輕軌、捷運,且列入「重大」建設。以通車不到兩年的高捷為例,運量僅達預估兩成五,前年虧了廿二億元,到去年累計虧損預估達六十億元,已虧掉半個資本額。交長毛治國曾以「災難」形容運量不足卻興建捷運的後果。

但各縣市這兩年還是陸續申請興建,交通部審視各計畫,發現共同問題:自償率都低得嚇人,不僅是個位數,甚至遠低於百分之五,「個位數其實都還太樂觀了!」官員說,地方都想建捷運,卻未仔細思考運量是否足以支撐營運。

交通部表示,去年開始,政院要求地方在提軌道興建計畫時,須提出土地開發整合計畫,以挹注興建經費,提高自償率,地方得自負盈虧,不能拚命搶蓋,虧錢就向中央伸手。

交通部也訂出審查地方興建軌道運輸的標準,包括人口密度、大眾運輸使用率、大眾運輸預算占公共建設比例、自償率及票箱收支比。官員說,地方政府若真想蓋捷運,最好先培養公車運量,若連公車人口都不足,捷運怎可能有經營條件?公共運輸的發展,應是先公車、BRT公車(棋盤式公車),最後才到軌道運輸,不能「還不會走就想飛」。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