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危機
今年1月,全美航空(US Airways)一架空巴A320因鳥群撞擊引擎而發生事故,當飛機僅有的兩具引擎全都失效時,機艙內的旅客有的在寫遺書,有的則是歇斯底里地嚎啕大哭,場景宛如人間煉獄。
後來飛機安全迫降在紐約哈德遜河上,危急中沉穩出色的機長薩倫伯格受到媒體的英雄式稱讚,布希跟歐巴馬皆專門致電道賀。薩倫伯格不過是位駕駛,但在2萬英尺高的空中危機中,他是位領導者,平安降落的剎那,他成了上帝!
再重大的危機,莫過於生命受到威脅,如果你是驚駭莫名的旅客,希望遇到的,是什麼樣的領導者?
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追隨者希望看到的是方向、是勇氣、是活下去的希望。領導者必須著眼於讓眾人生機勃勃,而不是只關心個人得失,必須在風雨飄搖之際,帶好整個團隊,不讓恐懼和擔憂成為企業和社會的最終殺手。
什麼樣的領導能力(leadership),具備這樣的力量呢?
謙卑
看清事實,了解自我扮演的角色;讓民眾感受到溫暖、關愛。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四川勘災後的第一句話說:「我就一句話,是人民在養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這既是一句狠話,也是實話,還是危機處理的佳話,它讓災民感受到領導者苦民所苦的關心與決心。
在泰國,皇權至高無上,根據泰國憲法,泰皇是不會犯錯的,但泰皇蒲美蓬卻不止一次對媒體表示,國王也可能犯錯。蒲美蓬在位逾60年,經歷15次兵變、16部憲法和27次總理更迭,但每次都能在危急之際扮演整合力量,因為他愛民如子,也因為他的身段柔軟異常。
危機之中,這兩位大國的領導者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繃著臉展現威嚴,而是謙卑為懷,讓民眾感受到關愛。
美國管理學者比爾‧喬治(Bill George)指出,領導者在危機當中必修的第一堂課,就是「謙卑地面對現實」。因為領導人要接受、看清事實,然後審視自身扮演了何種角色,接下來才能集合團隊,就問題的根源達成一致意見。
勇氣
激勵員工打破傳統、突破現狀、不避諱挑戰、為理念奮鬥。
領導者在危機中也不能光顧著彎腰,還須具備挺身而出的勇氣。
1965年,美國陸軍上校穆哈爾在一次任務中率領400個大兵空降至越南德浪河谷的敵軍陣營,當他發現被超過2,000名越共團團包圍時,沒有一絲驚慌,而是帶領弟兄面對這場充滿劣勢的戰爭。
在生命中最漫長的一個月,穆哈爾指揮若定,他堅持到最後一刻、最後一人、最後一顆子彈,告訴弟兄,他將是第一個踏上敵陣,也是最後一個離開的人,而且「每個人都要活著回來」!
在企業裡頭,領導者要學穆哈爾,要激勵員工打破傳統、突破現狀,影響部屬相信你的想法,讓員工說實話,追求自己想要的,不避諱挑戰,最重要的,要傳達「為理念奮鬥」的勇氣。
比爾‧喬治在其新著《7 LESSONS For LEADING IN CRISIS》中表示,身先士卒的領導者,就是在要求其他人犧牲之前,自己先作出表率,不能老是把別人往火裡推,因為每個人都在看領導人會怎麼做。想要別人替你擋子彈,先問問自己願不願意為別人遮風避雨?
利他
再危險的環境,都可以透過善意,用幫助別人的心態,化險為夷。
日本京陶公司創辦人稻盛和夫提出「利他」的領導觀點,認為再危險的環境,都可以透過善的表現,用幫助別人的心態,來化險為夷。他認為利他其實最後利的是自己,如果危機中每位領導者都能以利他為出發點,這個組織必定有效率又充滿溫馨,如果社會中每一位成員都曉得利他,那麼一定是個溫暖的社會。
大愛
運用危機,創造變革組織的機會,把一切理想付諸實行。
除了謙卑、勇氣與利他的關懷,危機中的領導者最困難的,就是以大愛的觀點,把一切行為付諸實行,因為這當中,可能會招致許多既得利益者的不滿。領導者最關鍵的,是運用危機,創造變革改變組織的機會,像蜥蜴懂得斷尾求生。
環境愈艱困,追隨者就愈有更多的心理需求要被滿足。因為在日常的時候,管理是一種交易性的領導(Transaction Leadership),領導者可以用金錢、福利、職位、升遷來要求追隨者的服從。但在危機之中,鈔票是無法激勵追隨者的,就像在戰場上,你無法威脅任何一位士兵。
今日全球的危機也不只是金融海嘯,而是道德與價值觀的危機。企業領導者只有學會精神式的領導(Transforming Leadership),用信念、勇氣、關愛、謙卑等更感性的方法,才能要求追隨者無條件地付出。(本文摘自11月號管理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