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由朝鮮族看歷史

由朝鮮族看歷史

要談朝鮮必須從九黎民族談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一個族群,又稱「黎」。最早見於《國語》:「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九黎在遠古時代居住在長江流域、黃河下游流域、漢水流域、黑龍江流域之區皆是九黎民族的勢力範圍。九黎有九個部落,每個部落有九個氏族,以蚩尤為首,共八十一個兄弟,都是酋長,蚩尤是大酋長。他們信奉巫教,雜拜鬼神,並編有刑法。後來炎帝與黃帝結盟,與蚩尤在涿鹿(今河北涿鹿、懷來一帶)大戰,蚩尤以失敗告終。

蚩尤失敗以後,九黎民族被切成南北兩塊,北邊的還叫九黎,南邊的改叫三苗,因為九黎民族的人口眾多,因此被華夏民族統治的九黎民族有一個特別的稱號,叫作黎民百姓;意思是被華夏族統治的九黎奴隸。由於九黎民族當時已經是鐵器時代卻被石器時代的華夏民族打敗,自然不甘找機會復國,之後利用夏桀無道,推翻夏朝成立商朝,商朝傳至紂王被武王所滅。

紂王的叔父箕子(官職太師)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成立箕子朝鮮這個國家。這種說法,在朝鮮半島稱之為《箕子東來說》。

箕子朝鮮是西元前12世紀到前2世紀初之間的一千年由箕子及其後人在朝鮮半島所創立的國家,結束了在檀君朝鮮時半島上列國林立的年代。

根據中國的史書《漢書》的記載,在西元前12世紀左右,中國的周武王滅商之後,商朝遺臣、原來的太師箕子(又名胥餘),聯合土著居民建立的“箕氏侯國”,這個國家在西漢時被燕人衛滿所滅。

根據《太原鮮於氏世譜》,朝鮮的鮮於氏源自箕子朝鮮的後人。而他們從箕子開始,一共經歷了41代君主,直到西元前1世紀才被滅。 出於民族主義原因,目前有部分朝鮮韓國學者對此段歷史的存在有一定爭議。

部分韓國人認為原本古九黎民族(包含三苗)的活動範圍都屬於今天朝鮮族的固有領土範圍,所以北起滿族、蒙古族、南至三國時期的吳國、與天竺、安南接壤的大理國、歷史上苗族、傜族所建立的國家都是朝鮮族的領土範圍。這也是韓國人認為孔子、西施...為什麼是朝鮮族的原因。

之後的高句麗一共700年的歷史中,近400年其都城建于現今中國境內。現在很多中國學者認為高句麗是中國古代邊疆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或者至少在西元427年高句麗遷都平壤之前屬於中國邊疆歷史的一部分。

唐朝軍隊與朝鮮半島的新羅軍隊南北夾攻,滅亡了高句麗,整個民族或遷入中國西北及江浙,或融入當地。此役即中國歷史上的“薛仁貴東征”。

而中國2002年推動的"東北工程"結論是朝鮮半島的兩國是中國的地方政權,也引起北韓和南韓的抗議。

所以,歷史的角度看你由哪個角度切入,沒有絕對的對錯。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