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夜間別吃粽 高脂成毒素恐釀胃腸癌

夜間別吃粽 高脂成毒素恐釀胃腸癌

端午節要到了,大家都會吃的粽子,還是提醒您,吃的量和吃的時間都要注意;過去大家都知道粽子熱量高,但如果把粽子當宵夜吃,體內的蛋白質會把粽子的碳水化合物大量轉化成脂肪,加上高油、高鹹,對消化是很大的負擔,醫師提出警告,這樣很可能會增加腸胃道的罹癌風險。

端午節的應景美食粽子,不論南部粽、北部粽、潮州粽、客家粽,隨便吃一顆熱量都至少500大卡,糯米不好消化不說,餡料都高油、高鹹,不但容易胖,如果吃的時間不對,可能會讓致癌風險提高。

原來人體內含有一種叫BMAL1的蛋白質,它的功能是把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脂肪,在體內的含量下午3點左右最低,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最高,所以如果像粽子這麼高油、高熱量的食物太晚吃,很容易在體內堆積太多油脂,尤其是動物性脂肪的話,恐怕日積月累形成毒素,腸道和消化系統致癌的風險就會增加。

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徐榮源:「(蛋白質BMAL1)高低差會差20倍,下午3點最低,晚上10點鐘最高,現在我們如果選擇下午吃的話,它轉換油脂,肥胖的機會也比較少。」

尤其台北慈濟醫院統計發現,過去接受健檢的9000多人樣本,40到50歲的族群,有17%檢出大腸息肉,而且發生年齡逐年下降,醫師建議多吃富含纖維的蔬果,每餐八分飽就好,配合一天規律運動半小時,才是健康之道。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