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元帥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元帥

庫圖佐夫(公元一七四五~一八一三年),俄國元帥,俄羅斯民族英雄。庫圖佐夫年輕時即參加俄國軍隊,公元一七七○~一七七四年與土耳其人作戰,取得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在蘇沃洛夫將軍麾下服役六年,學到了許多戰略與戰術。公元一七八四年晉升為少將。公元一七七四年頭部受傷,失去了一隻眼睛。他曾擔任一系列外交和行政職務。公元一八○五年十一月十一日,他在迪倫斯泰因擊敗法軍。隨後又幾次擊敗土耳其軍。公元一八一二年六月拿破崙軍隊侵入俄國,他被任命為俄國所有軍隊的總司令,為保存實力,退出莫斯科,嗣後將拿破崙的五十萬大軍徹底摧垮,創建了軍事史上的奇蹟,成為保衛祖國的民族英雄。

【軍事世家 經歷豐富】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公元一七四五年九月十六日生於彼得堡。他的家族是古俄羅斯的一個名門望族,有多人在中央政府擔任軍政要職。其父伊拉里昂.馬特耶維奇是一位高級軍事工程師,博學多才後,設計和指揮修建了多項重要工程,威望頗高,最終以中將軍銜退休從政。

  庫圖佐夫幼年喪母,有相當一段時間,他被寄養在一位本家親戚伊萬.洛吉諾維奇.庫圖佐夫海軍上將家中。海軍上將不僅擔任過海軍武備學校校長、海軍院副院長、俄國科學院院士等職,寫過許多有關海軍戰爭藝術的著作,而且家中藏書豐富後並常有知名學者、文學家、國務活動家和軍事活動家前來作客。庫圖佐夫在這裹不僅學會了德語和法語後而且在這位有著豐富經驗和才智的教養人的指導下,飽覽各種書籍,接觸了多方面的人物。海軍上將對好學多思、才華出眾的小庫圖佐夫也倍加喜愛。

  公元一七五七年十二歲的庫圖佐夫踏入他父親的母校-工程兵學校學習。二年後以優異的成績提前畢業。初曾留校任教,公元一七六一年六月,經他懇求,被派往駐守彼得堡的阿斯特拉罕步兵團任連長。當時正值歐洲「七年戰爭」時期。在此之前歐洲流行的是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正統的」軍事體系,它強調棍棒紀律、線式戰術和斜向戰鬥隊形等,對士兵野蠻殘酷、簡單機械。戰爭實踐動搖了這一軍事體系。當時庫圖佐夫雖未直接參戰,卻意識到了這一變化,並在自己的帶兵實餞中探索著新的治兵方法。

  擔任連長不足一年,庫圖佐夫即被任命為雷瓦爾省省長副官,並晉升為大尉。在接著的幾年裏,他先後到波蘭俄軍中供職,並參加過葉卡特琳娜二世授意成立的新法典編纂委員會的工作。這些經歷使他不僅身臨當時政治事件的中心,結識了大量社會活動家、政治家,而且熟悉了俄國的社會、政治倩況,對他後來的政治生涯大有裨益。

  公元一七六八年,俄國與土耳其為爭奪黑海出海口而爆發戰爭,庫圖佐夫隨魯緬釆夫集團軍參戰。公元一七七○年廿五歲的庫圖佐夫由於在拉爾加戰爭中戰功卓著後被晉升為少校,擔任作戰處長。

  公元一七七四年後在攻佔舒馬村(今庫圖佐夫村)的戰鬥中,做為營長的庫圖佐夫身先士卒、英勇衝殺,率領全營士兵奪取了勝利。他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子彈從左太陽穴射入後從右眼穿出。他的英勇行為受到集團軍司今多爾戈魯科夫上將的褒獎,被晉升為中校,沙皇葉卡特琳娜二世還親自過問他的傷情,特許他留薪休假一年後並說:「必須愛護庫圖佐夫,他將成為我的大將軍。」庫圖佐夫利用在國外休假的年一多時間,先後到過德、英、奧等國,著重瞭解各國軍隊與軍事藝術狀況,並拜會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和奧地利統帥、軍事理論家拉西將軍等。

  公元一七七七年,庫圖佐夫回國後到蘇沃洛夫麾下任職。在蘇沃洛夫手下的六年時間裏,庫圖佐夫學到了不少新穎的軍事思想和指揮藝術,並先後被提升為上校、准將,擔任過長槍團團長、騎兵團團長等職。公元一七八四年,卅七歲的庫圖佐夫被提拔為少將,任布格河獵兵軍軍長。

  公元一七七八年五月九日,庫圖佐夫與當時著名的軍事活動家伊里亞.亞里山德羅維奇.比比科夫中將的女兒葉卡捷琳娜.伊里伊尼奇娜結婚。他們有六個孩子。唯一的兒子尼古拉幼年天折。

  從幼年的聰明好學、博覽群書與軍事世家的薰陶,到後來的豐富經歷與切身實踐,從步兵連長、作戰處長、長槍團團長到騎兵團團長、獵兵軍軍長,從國內改治到國外軍事與國際間關係等,一系列的成就與經驗使得庫圖佐夫早早的成為一位具有獨立指揮能力的將軍,並為他在後來成為傑出的元帥、戰勝當時最強大的軍隊打下了基礎。

【初建奇功 外交揚名】

  公元一七六八~一七七四年的俄土戰爭以俄國勝利而告終,土耳其被迫與俄國簽訂小凱納爾賈和約。結果,俄土以布格河為界,克里姆獨立,俄國奪得了黑海海口。公元一七八七年,土耳其在英、法支持下要求修改和約,被拒絕後即訴諸武力,俄土戰爭再度爆發。庫圖佐夫率部參戰。

  這次戰爭的關鍵一戰發生在伊玆梅爾。這是俄土邊境的一個重要要塞,雙方都在此地集結了重兵。起初由於俄軍統帥波將金的猶豫不決,決戰遲遲未能發動。公元一七九○年十二月十四日,蘇沃洛夫來到伊玆梅爾,迅速組織並指揮對伊玆梅爾的攻擊戰。庫圖佐夫做為蘇沃洛夫的助手,在制訂作戰計劃、訓練軍隊、保證供給等方面都發揮了傑出才幹。尤其是在具體作戰中,庫圖佐夫所部的第六縱隊奉命奪取伊茲梅爾最堅固的支撐點之一「新堡壘」。庫圖佐夫親自率部衝擊,經數次易手,殺入要塞,突破成功,決定了戰局,敵人全部被殲,加快了整個俄土戰爭的進程。這次戰鬥使庫圖佐夫威名遠揚。蘇沃洛夫在給波將金的報告中對庫圖佐夫的表現給以高度評價。庫圖佐夫被晉升為中將,榮獲三級喬治勛章,並被任命為伊玆梅爾要塞司今。由於波將金去世和蘇沃洛夫遭陷,庫圖佐夫成為後來俄土戰爭中最重要的將領。新任命的聯合集團軍司今列普寧上將對他非常倚重。

  開戰之後俄土雙方,一度恢復和談。但土耳其一面和談,一面在巴巴格達和默欽地區搜羅殘兵敗將,意欲奪回伊玆梅爾。當時土軍在巴巴格達有二萬三千人,在默欽有三萬人,同時宰相的軍隊亦從舒姆拉趕來,企圖三軍配合,共奪伊玆梅爾。而當時庫圖佐夫的軍隊僅有一萬餘人,若單獨防守,坐等進攻,顯然於己不利。庫圖佐夫審時度勢在嚴密佈防的同時,決定先發制人,各個擊破。

  經過周密部屬和充分好備,六月十四日夜,庫圖佐夫的軍隊抄小路飛抵巴巴格達。次日晨後對巴巴格達的土軍進行了突襲,擊斃敵軍一千五百人,迫其丟下大批糧彈,棄營而逃。

  七月九日,俄軍又對默欽的土軍展開強大的攻擊,庫圖佐夫的軍隊擔任主攻,他們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攻佔了一個又一個高地,最後控制了默欽地區的制高點,迫使殘敵狼狽逃竄。由於默欽大捷,庫圖佐夫榮獲二級喬治勛章。

  兩次戰鬥使土軍元氣大傷,反攻的企圖成為泡影。不久,土耳其以戰敗國名義,請求講和。結果於公元一七九一年簽訂雅西和約,克里姆劃歸俄國,俄國在黑海沿岸站穩了腳根。多年的對土戰爭不僅豐富了庫圖佐夫的戰鬥經驗,鍛鍊了他做為傑出軍事指揮家的素質,而且使他的軍事指揮藝術和軍事思想逐步成熟。機動靈活和積極主動是他軍事藝術的特徵。他強調以消滅敵人有求力量為目標,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注重戰略戰術上的機動和快速突然的行動;善於利用有利地形,並力爭擴大戰果。這些軍事思想和指揮藝術在他後來的戰鬥生涯中都得到了進一步展示。

  公元一七九二年十一月,葉卡特琳娜二世降旨任命庫圖佐夫為駐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特命全權大使,並以密件賦予他特殊的「政治使命」,保持兩國和平關係,密切注意君士坦丁堡的動向。對於剛剛結束戰爭且利益衝突並未真正解決的俄土兩國來說,真正修睦談何容易。但雙方遵是以最隆重的儀式接待了對方的大使。在土期間,庫圖佐夫充分展現一個傑出外交家和政治家的胸襟、機敏與高超藝術。一方面,他一到那裏就看到在土耳其存在不利俄土關係的因素.初英國大使墨里斯以及其它國家外交官對俄土和睦妒嫉與不斷的挑撥活動;土耳某國內因對和約不滿而滋長的復仇情緒;因宗教信仰原因土耳其人對基督徒的忌恨;土耳其政府政策的搖擺不定等等,使得土耳其政府隨時可能與其它強國聯盟,反對俄國,目前只不過是在等待時機而已。庫圖佐夫不僅通過自己的勤奮工作,利用種種外交手腕力圖削弱兩國關係中的不穩定因素,鞏固目前的和平局面,而且駁斥了西歐政客蓄意散佈並且被俄國國內相信的土耳其正加緊進攻俄國的謠言。根據這一謠言,俄國國內正在加緊備戰。庫圖佐夫以他所瞭解的真實情況向俄軍統帥及沙皇揭穿這一人為的騙術,不僅避免了俄土關係的再度緊張,而且大大改善俄土關係,使俄國國威大震,庫圖佐夫因此贏得了傑出外交家的盛名。

  在成功地完成外交使命後,庫圖佐夫於公元一七九四年回國,受命擔任當時俄軍主要軍事學府陸軍武備學校校長。在這裏展示了他做為軍事教育家的才幹。

  公元一七九八年,他奉命到柏林執行外交使命;加強俄普關係,防止普法勾結,為普魯士參加反法聯盟創造條件。在柏林,他受到新任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隆重接待,會見了許多國務活動家,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他的外交才幹也受到各國外交官和普魯士國王的欽佩。

  從柏林回來不久,庫圖佐夫被普升為上將,並奉命與瑞典駐芬蘭軍司令進行標界談判。他再次表現出精湛的外交藝術,堂堂正正地維護了俄國的國家利益。

  其後,庫圖佐夫先後擔任過荷蘭遠征軍司令,立陶宛總督兼立陶宛與斯摩棱斯克督察署步兵督察官、集團軍司令、軍事委員會成員、彼得堡總督等職務。公元一八○一年九月,因其軍事思想與當時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及其寵臣的教條相背,而且新沙皇亞歷大山懷疑當時任彼得堡省督軍的庫圖佐夫瞭解老沙皇帕維爾一世死亡真相,庫圖佐夫被「因病」免職。次年秋,他不帶妻兒獨往沃倫省戈羅什卡村,開始了歷時三年艱難、淒苦的放逐生活。對於多年來習慣於馳騁萬軍陣中,出入於國際風雲,縱橫裨闔、日理萬機的庫圖佐夫來說,陡然跌入這孤獨、單調、勞困、淒慘的生活中,無疑是一種身心的摧殘。

【審時度勢 機動靈活】

  公元十八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引起了整個歐洲舊勢力的干預與圍攻。然而當拿破崙掌權稱帝後,戰爭的性質開始轉化,法國人民民族解放與自衛的戰爭逐步蛻變為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侵咯戰爭。面臨法國大軍的威脅,以英俄奧為核心的第次反法聯盟於公元一八○五年成立。俄奧軍隊成為大陸對法作戰的主力。大戰在即,良將難覓,這時,亞歷山大一世想起了被流放的庫圖佐夫。於是庫圖佐夫被任命為赴奧作戰的俄軍總司令兼波多利斯克集團軍司令官,同時赴奧的另一個集團軍是布克斯格夫登統帥的沃倫集團軍。庫圖佐夫雖為統帥卻權力有限,他不僅必須服從奧軍司令官的指揮,而且受到多方的牽制與掣肘。

  戰爭開始,依據奧軍統帥部的計劃,奧軍即兵分三路向巴伐利亞、義大利北部和蒂羅爾挺進。要求庫圖佐夫的軍隊到巴伐利亞的烏爾姆地區與奧軍會師。欲在巴伐利亞戰敗法軍,策動普魯士加入反法聯盟,並為南路主力在義大利的勝利配合,南北夾擊,金面擊敗法軍。然而違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已。一方面,奧軍與法軍的作戰能力很難同日而語,況且奧軍兵力分散,這一弱點難保不被聰明透頂的拿破崙看到並利用;另一方面,俄軍從集結地趕到匯合地點烏爾姆的里程是法軍從其兵營趕到詨地的兩倍,俄軍即使冒著喪失戰鬥力的危險超強行軍,也極難在法奧交戰之前趕到。結果,不出所料,俄軍以駑人的速度進行的強行軍,終未阻止拿破崙在俄軍到來之前吃掉突擊前來的奧軍。拿破崙巧施訃謀重兵包圍了三萬奧軍,麥克集團軍不戰自降。這不僅使庫圖佐夫軍隊拼命趕來會師的對象不復存在,而且他們本身也成為拿破崙要吃掉的下一個目標。當時法軍是俄軍的三倍,而且俄軍經過長途強行軍,戰鬥力受到削弱,而法軍正處盛時,不僅強戰如以卵擊石,而且稍有遲緩即可能被圍殲。當時奧軍統師部向庫圖位夫提出了既要保持兵力,又要阻止拿破崙進入維也納的要求。這顯然是充

  滿了矛盾的空想。當此危局,庫圖佐夫當機立斷.初迅速撤退,保住軍隊,匯合其它聯軍,在機動中改變戰略態勢。為此必須放棄保衛維也納的企圖。

  公元一八○五年十月廿五日,俄軍開始從布勞瑙到奧洛穆茲的艱難機動行軍。法軍一面沿布勞瑙大道緊追不捨,同時分兵斜向包抄。十月廿八日到卅一日後法軍先頭部隊與俄軍後衛多次交鋒後俄軍英勇奮戰,殺退了著名元帥繆拉軍的進攻。這時奧國國王佛蘭茲再次要求庫圖佐夫不惜一切代價保住恩河右岸,以免維也納陷入法軍之手。但同時他又把俄軍左翼的奧軍撤回維也納,使俄軍左翼側完全暴露給敵人。這時後庫圖佐夫也掌握了佛蘭茲與拿破崙單獨進行講和談判的證據。在這種情況下,繼續逗留不僅可能使俄軍成為陰謀的犧牲品,而且即使不這樣後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也難保不全軍覆役。況且拿破崙一方面派軍查取俄軍左翼,另一方面又派莫捷軍在林茲附近渡至多瑙河左岸後企圖三路包抄後合圍吃掉俄軍。於是後庫圖佐夫決定繼續機動,以快速機動的行動破壞拿破崙的計劃。

  在後衛部隊與敵先頭部隊幾次激戰後,俄軍從聖珀爾滕突然北轉,並在克雷姆斯渡過多瑙河。這樣不僅使俄軍與法軍大部隊之間隔上了一條巨大的水帶,而且使法軍左岸的一個軍告急。俄軍在機動中形成了局部優勢,抓住戰機後四面合圍,在克雷姆斯重創莫捷軍,俘敵校尉以下軍官近兩千人。遣是拿破崙受到的第一次沉重的打擊。

  克雷姆斯勝利一度使形勢好轉,它把拿破崙扔在多瑙河右岸,為俄軍向奧洛穆茲挺進並與前來的布克斯格夫登部隊會合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形勢根快變化,自於維也納向拿破崙投降,由奧軍把守的唯一通向多瑙河左岸的塔博爾橋向法軍大開。這就使法軍迅速渡過多瑙河,繼續實施對俄軍的追擊和包抄。庫圖佐夫一面率主力繼續機動,同時派巴格拉季昂率六千人為後衛向茲奈姆大道挺進,以阻擊企圖截斷俄軍後路的繆拉的騎兵。這是一個棄車保帥的大膽決斷。巴格拉季昂率部連夜出發,於十一月十五日晨到達申格拉伯恩村,佔領陣地。次日,英勇的俄軍將士頂住了由多名元帥指揮的三萬餘法軍猛烈進攻,不僅保證了大部隊的轉移,而且迅速趕上與大部隊會合,損失比預計的小得多。十一月廿二日,庫圖佐夫在奧洛穆茲與布克斯格夫登集團軍會師,為時近一個月的戰略退卻結束。

  這次戰略機動不僅保住了俄軍的有生力量,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戰略態勢。在布勞瑙地區時拿破崙的十五萬法軍到奧浴穆茲後,由於損耗和分散,只能集中起五萬了。而俄軍在會合後則達七萬多,加上當時的一萬五千奧軍,共有八萬六千人。而且普魯士也有可能加入反法聯盟。儘管如此,形勢也不容樂觀,連續強行軍的俄軍必須經過休整才能真正恢復戰鬥力。庫圖佐夫看到了這一點,認為應避敵鋒芒,經充分好備再行決戰。然而形勢發生突變,御駕親征的亞歷山大一世和佛蘭茲以及實際上安排來牽制庫圖佐夫的參謀長魏特爾等,都主張迅速決戰,並在事實上剝奪了庫圖佐夫的指揮權。結果,奧斯特列茲一戰,聯軍死傷近三萬人。這次慘敗使第三次反法聯盟解體。亞歷山大把失敗的責任全部歸咎於庫圖佐夫。庫圖佐夫再次被剝奪軍權,做為基輔總督的他又被「光榮流放」。

  這次交戰使褡庫圖佐夫對拿破崙在常規戰爭中的機敏與戰略戰術特點有所領教。儘管他嘗盡了做為一個逆時有責、順時無權的統帥難言的苦衷,但正是這種困境進一步考驗了他的意志與才幹。

【俄土激戰 再現才幹】

  公元一八○六年在拿破崙的慫恿與支持下,土耳其撕毀和約,俄土之戰再度爆發。因戰術不當,直到公元一八二年初俄軍雖幾易主帥卻始終戰續平平。庫圖佐夫,一度出任摩爾達維主力軍司令,但因與主帥意見不一,再度遭「流放」。到公元一八二年,新的法俄戰爭爆發在即,對土戰爭成了俄國人的一塊心病,若不能在法俄之戰爆發前結束,必定使土軍成為拿破崙的側翼,對俄軍構成重大威脅。因此必須指派一名新的集團軍司令以結束戰局,關鍵時刻,庫圖佐夫又成了唯一理想的人選。

  公元一八一一年四月庫圖佐夫抵達布加勒斯特接受軍權。當時俄軍共四萬三千人,並且分散在綿延千里的防線上;而土軍達八萬多後分別集結於舒姆拉和維丁兩大城堡。庫圖佐夫一到任,即明示戰略意圖..殲滅敵軍、迫其和談。為此,他首先把分散部署的俄軍集中,並將除了魯什丘克守軍以外的所有俄軍撤回多瑙河北岸,將南岸丟棄的城堡炸毀,誘使土軍主力進攻魯什丘克。同時,他巧施離間計,利用土軍將領之間的矛盾和他任君士坦丁堡大使時的「舊關係」,破壞土軍將領間的配合,從土軍獲取大量情報,並以假議和穩敵近兩個月。當敵帥艾哈邊德帕夏發覺上當,庫圖佐夫已完成了部署。

  七月初,一萬五千俄軍與六萬土軍在魯什丘克展開激戰,庫圖佐夫巧妙地配置軍隊,俄軍背水而戰,打得土軍倉惺逃竄,俄軍傷亡五百人,殲敵四千人而大擭全勝。

  魯什丘克戰鬥,土軍雖敗卻未被全殲,這時若乘勝追擊顯然易落於昔日反覆拉鋸,戰局一時難決的窠臼。為了殲滅敵軍,庫圖佐夫出人意料地宣佈退卻,並將魯什丘克的居民、彈藥悉數撤至河北岸,炸毀堡壘,留給敵人-個廢堡。同時散佈俄軍士氣低落的流言,使土軍相信俄軍是真的不戰而敗。土軍司令不知是計,對「佔領」魯什丘克大肄慶賀,並在好備不足、情況不明的情況下,迫於巴黎和君士坦丁堡一再催促的壓力,決定渡過多瑙河,以全殲俄軍。

  八月初,原集結維丁地區的土軍伊斯梅爾別伊的部隊自卡拉法特附近率先渡過多瑙河,企圖衝破俄軍防線,進入小瓦拉幾亞區。庫圖佐夫令右翼扎斯將軍的部隊頂住了土軍的衝擊。土軍總司令看到伊斯梅爾別伊的軍隊進入小瓦拉幾亞無望,便於九月八日夜晚在魯什丘克上游四公里處強渡多瑙河,並迅速搶佔陣地,構築工事。俄軍雖做「頑強抵抗」,仍使土軍在三天內把四萬人渡過多瑙河,留下二萬人駐守魯什丘克。

  其實俄軍早有好備。他們在土軍面前構築了半圓型堡壘,兩端與多瑙河連接,在陸地上對土軍形成三面合困,使其無法擴大登陸場或向縱深發展,只有水路與魯什丘克保持聯繫,如此壓敵一個月餘,使敵欲進不能、欲退亦難,士氣和戰鬥力大受損害。在此期間,右翼的扎斯將軍頂住了伊斯梅爾別伊部隊的數次猛攻,保證了全局部署的順利實施;奉令渡河的馬爾科夫將軍也做好了充分準備。

  十月十三日,馬爾科夫率七千人從魯什丘克以西十八公里處秘密渡過多瑙河,於次日晨直搗魯什丘克。俄軍的突然出現使毫無防備的土軍驚慌失措、四處奔竄。結果俄軍以九人的損失斃敵近二千人。魯什丘克棄而復得,其炮口開始指向對岸靠河的土軍。失去了退路的土軍彈盡糧絕,傷亡慘重,餘下的萬餘人不久即繳械投降。土耳其的精銳部隊在總體佔優勢的情況下,就這樣被分割吃掉了。

  自此,多瑙河的土軍已不復存在。公元一八二一年五月廿八日,在拿破崙入侵俄國之前,土耳其被迫與俄國簽訂了布加勒斯特和約。土軍被殲以及和約的簽訂使拿破崙利用土軍配合進攻俄國的企圖破滅,使得俄國真正免除後顧之憂,得以全心投入對法戰爭。同時,對土戰爭也使庫圖佐夫得以在沒有牽掣的情況下以真正主帥的資格指揮戰鬥,充分展示了他獨特的軍事藝術,為他以後在更嚴酷的條件下指揮對法作戰宛如做了預演。

【雙雄較量 功垂青史】

  由於第四次反法聯盟的失敗,歐洲大陸的大多數地區都被拿破崙所控制,俄軍成了大陸上唯一能與拿破崙大軍抗衡的力量。征服俄國稱霸世界是拿破崙的宿願。而俄國對拿破崙封鎖英國計劃的破壞,以及亞歷山大一世拒絕將安娜公主嫁給拿破崙等,則更使拿破崙惱羞成怒。經過充分的軍事和輿論準備後,公元一八二一年六月,四十餘萬法軍渡過諾曼河,侵入俄國。

  俄軍當時分別由巴克萊和巴格拉季昂統帥的兩個西方集團軍共約十六萬六千人。儘管在大軍壓境之際兩個集團軍迅速會合,為保存兵力成功地撤退了三千多公里,使拿破崙一個月內消滅俄軍征服俄國的企圖落空,但由於意見不一致,指揮不協調,以及連續退卻嚴重影響了士兵的倩緒,俄軍內部也面臨著嚴峻的危機。

  關鍵時刻,已經退休的庫圖佐夫不召自來。經當時國務委員會的薦舉,亞歷山大一世被迫任命眾望所歸的庫圖佐夫為俄軍總司令。

  庫圖佐夫到任之時,斯摩棱斯克已經失守。他看到俄軍將士激憤的情緒,感到大仗必須打了。他鼓舞將士們做好準備。但同時,他又看到軍力對比的不利,俄軍後備力量的不足以及法軍突擊所付出的慘重代價,進而作出判斷:仗要打,但不能急於打,繼續退卻只能對我軍有利,從而削弱敵軍。

  俄軍退至波羅的海,庫圖佐夫看時機成熟,即令俄軍搶佔有利地形,構築工事。他精心部署兵力,並留足了預備隊。當法軍趕到時,被迫在不利的條件下與俄軍交戰。當時法軍有兵力十三萬五千人,俄軍十二萬。戰鬥於九月七日拂曉打響,激戰到天黑,雙方都損失慘重,各自回到某出發地。表面上看這次交戰似乎是一場平手戰。俄軍損失四萬四千人,廿三名將軍;法軍死傷五萬,四十七名將軍,然而,它卻是法俄戰爭中的一場決定性會戰。它使拿破崙通過一次決戰奪勝的的企圖落空,使法軍士氣大受挫傷,俄軍將士則受到鼓舞。

  由於後備力量不足,庫圖佐夫並未在不佔優勢的倩況下反攻。他知道拖延時間對雙方所可能產求的效應,更明瞭拿破崙的軍事風格與脾氣,他決意用另一種形式的戰爭去擊垮這個不可一世的軍事天才。

  於是,他決定為保存實力放棄莫斯科。在公佈這個決斷的軍事脅議上,庫圖佐夫指出.初「丟掉莫斯科就能保住俄羅斯。我認為,首要的天職是保存軍隊,並和前來增援我們的軍隊靠攏。我們放棄莫斯科就是為敵人挖掘墳墓;賈賈什麼時候軍隊存在並有能力抗擊敵人,什麼時候就有贏得最後勝利的希望,但是軍隊一旦被消滅了,莫斯科乃至整個俄羅斯都將斷送。因此,我命令撤退。」這段話典型體現了他的戰略思想的核心。不戰而棄似乎不合常理,然而正確的決策也正是在對一般見識的超越中產生的。

  根據這一決斷,俄軍放棄莫斯科,開始了秘密的側翼機動行軍。在大部隊機動行軍的同時,庫圖佐夫派出小股部隊在法軍前面製造假象,並對其後冀進行騷擾,結果使得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空城莫斯科的拿破崙,在兩周內找不到俄軍的真正去向。在如此複雜的情況下,連帶大批輜重和百姓,在拿破崙大軍的眼皮底下驟然消失,這是軍事史上的一項奇蹟。

  俄軍機動行軍到莫斯科南部的塔魯季諾集結,,一度引起在彼得堡的亞歷山大一世的恐慌。實際上,集兵塔魯季諾,既守住了拿破崙打入俄國南部富庶省份的道口,又使其懾於腹背受敵,不敢輕易從莫斯科出兵進軍彼得堡,這是一箭雙雕的最佳選擇。若在莫斯科與彼得堡之間集結兵力,則會使拿破崙既可把與庫圖佐夫交戰和打向彼得堡一并實施,又可穩坐莫斯科而侵入俄國南部搜刮糧餉。

  在塔魯季諾的一個多月中,庫圖佐夫一面補充兵員、休整和訓練軍隊,並籌備充足的預備隊,同時發動全民戰爭,組織民兵和游擊隊,對敵軍進行騷擾。駐守空城的拿破崙,原望速戰速決,好備了一個月的糧餉。豈料戰事拖延既久,天又逐漸轉涼,因路途遙遠,補給斷斷續續,外情不明,徵糧官去而無還。法軍飢寒交迫,拿破崙心生悲涼,進退兩難,又急又恨,自知落入了庫圖佐夫的圈套,對這種「流氓戰爭」破口大罵。他同時又不得不派出信使去與庫圖佐夫講和。庫圖佐夫義正辭嚴地說..「是波拿巴不宣而戰侵入俄國,他想佔領了莫斯科就停戰,而我們認為這戰爭才剛剛開始。」這一回絕使拿破崙大失所望。顯然,在俄國軍民的封鎖與騷擾下,再忍飢滯留在這座空城已毫無意義,只有撤退幾萬大軍才可能有生還之希望。然而,北方太遠而且寒冷,南方路口已被堵住,來路已遭戰火洗劫。無奈,拿破崙決定先南行,經卡盧加到斯摩棱斯克,既可探明俄軍情況,又可利用未經戰火洗劫的地區,補充糧餉。

  這時,經過休整和補充的俄軍已經恢復了戰鬥力,進入了反攻前的狀態。庫圖佐夫也已剔除了幾個身邊的障礙,鞏固了絕對指揮權。但他採取的策略是等待,以捕捉時機。

  十月十八日拂曉,俄軍對距俄營僅六公里處的法軍前衛軍發起突襲,以較輕微的損失斃俘敵軍二萬多。根據庫圖佐夫的命令,俄軍主力在傍晚停止追擊,撤回塔魯季諾營地。

  繆拉的失敗雖給拿破崙一記耳光,卻又令他看到希望,他期望在俄軍主力追擊繆拉軍之際攻向塔魯季諾,攻取俄軍老巢。於是,十萬法軍放褒莫斯科,沿卡盧加古道開出,豈料行至途中,方知俄軍主力已經返回。拿破崙不得不命軍隊右轉,轉上卡盧加新道。同時施出緩兵之計,派信使到庫圖佐夫營地假裝議和,以遮人耳目。庫圖佐夫對這一切瞭如指掌。

  十月廿二日,當庫圖佐夫探明法軍在撤向小雅羅斯拉韋茲時,果斷命令多赫圖羅夫將軍等率領的騎兵沿平行線搶敵之前,先發制敵。由於俄軍搶先佔領了有利地勢,而小雅羅斯拉韋茲又是通往卡盧加或梅登和尤赫諾夫的要衡,為求生路,法軍不得不在不利的情況下應戰o十月廿四日戰鬥打響。戰至傍晚,法軍傷亡五千餘人仍一無所獲,而俄軍後續部隊卻又源源不斷地開過來。拿破崙雖對戰局不滿,仍不敢下最後決戰的決心。眼看通往卡盧加的道路難以打通,被迫下令撤向斯摩棱斯克。這樣,小雅羅斯拉韋茲戰鬥實現了庫圖佐夫的戰略意圖.初把拿破崙趕向經他洗劫過的斯摩棱斯克大道,徹底關死敵軍打入南方的大門。這次交戰成為公元一八二一年法俄戰爭的轉折點,自此俄軍進入全面反攻。

  庫圖佐夫及時抓住戰機,下令快速追殲敵軍。十一月三日維亞濟馬一戰,斃俘法軍三萬餘人。等拿破崙退到斯摩棱斯克,僅剩下五萬餘官兵,而且軍心渙散、糧彈不足。原定前來接應的軍隊也未如約前來。眼看大勢已去,接著的撤退,在俄軍左右兩翼的夾緊追擊與騎兵、游擊隊的不斷騷擾下,幾乎成了逃命。

  為了便於利用居民點休息,拿破崙把軍隊拉成長線。然而,俄軍正好利用了這一弱點,把法軍截斷吃掉。在緊接著的克拉斯內交戰中,拿破崙再次失去了三萬餘兵力,著名元帥內伊的軍隊全部被殲。希望皆成泡影,逃出俄軍包圍成了當務之急。俄軍在庫圖佐夫的部署下,對法軍已形成了四面合圍。然而,由於受沙皇賞識的奇恰戈夫怠誤戰機,致使拿破崙施巧計渡過別列季納河,逃回巴黎。為渡該河,僅存的四萬法軍又損失三萬餘。至此,入侵俄國的四十蒿大軍僅剩幾千人。公元一八二一年十二月廿二日,在維爾諾,庫圖佐夫向俄國軍民宣佈。「這場戰爭以全殲敵人而結束。」

  公元一八二一年庫圖佐夫指揮的這場衛國戰爭,徹底打破了拿破崙大軍戰無不勝的神話。它是當時兩個天才統帥智慧與勇氣的較量。由於公元一八○五年戰爭,庫圖佐夫對拿破崙的戰略戰術已有所領教。針對拿破崙注重決戰、中央突擊、瞞天過海、出奇制勝等一系列戰略戰術手腕,庫圖佐夫採取了避敵鋒芒、保持和鞏固自身有求力量、發動全民戰爭、消耗敵人、待機反攻的戰略原則,並在具體戰鬥中針對性地加強中央力量,充分發揮預備隊的作用等。戰爭實踐表明,一個天才統帥最可貴的不在於能創造一套固定的戰略戰術使自己百戰百勝,而在於能夠因勢制宜、拋卻陳規,根據新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對策。拿破崙在俄國所遇到的是他以前在歐洲其它地方所未遇到的情況,然而,那些已使他勝利的東西成了使他失敗的負擔。庫圖佐夫可貴的一點不僅在於他戰略戰術運用得當,更在於他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和正確的判斷,知己知彼,尤其在博魯季諾戰後和故棄莫斯科的決策上,敢違眾議,獨當退卻責任,表現了一位偉大統帥的自信與氣度。庫圖佐夫也國他所領導的戰爭勝利而被人們當成俄國的救星來頌揚和祟拜。

  公元一八一三年,為了徹底消滅法軍,解放被壓迫的西歐人民,俄軍乘勝西進,一路打到維斯瓦河和易北河,解放了大片領土,並使英、普、奧、瑞典等國家逐步加入對法作戰。然而在勝利進軍中,俄軍統帥庫圖佐夫因病於四月廿八日在本茲勞與世長辭。在本茲勞廣場上,公元一八二一年揭幕的高達十二米的大型紀念碑上刻著:「庫圖佐夫──斯摩棱斯克公爵率領戰無不勝的俄國軍隊到達此地。不幸的死神中止了他的光榮事業。但他拯救了自己的祖國,開闢了歐洲解放的道路。他的英名永存。」簡短的碑文涵蓋庫圖佐夫的光輝業績。

  庫圖佐夫一生戎為五十餘年,無論時境順逆,他始終能夠靈活機動地指揮作戰,創造了大量的戰略戰術典範,豐富了世界軍事思想寶庫。庫圖佐夫做為俄國人民的民族英雄,為後代所崇敬。公元一四二一年六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佈命令,頒發三個等級的庫圖佐夫軍功勛章。公元一七三年七月六日,在「博羅季諾會戰」全景博物館建立的庫圖佐夫雕像紀念碑揭幕,上面鐫刻著這樣的碑文:「獻給公元一八一二年的戰爭勝利者--光榮的俄國人民的兒子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