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字典達人
許慎,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縣)人,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和詞彙學家。
《後漢書‧儒林傳》說許慎:「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重之」。他還曾經師從經學大師賈逵,後來因為感覺《五經》傳說「臧否不同」,於是撰寫《五經異義》,也因此被當時人讚賞,尊他為「五經無雙許叔重」。
東漢時候,有些俗儒因為好奇,而把漢代通行的隸書,憑空虛構,造了許多不合條例的文字;另有些人,因漢代隸書變體之後,不明其最初本義,而加以穿鑿附會,造成文字的混亂使用。許慎想要糾正此歪風,於是有了撰寫《說文解字》的想法。東漢和帝永元十一年,許慎開始著手寫《說文解字》。他編撰的《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以「六書」的方式來分析字形,而所謂「六書」就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這六種中國字的造字原則,《說文解字》解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事,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在長達二十一年之後,《說文解字》終於在建元元年完成。總共收納九千三百五十三個中國字,歸納出了五百四十個部首,首創以部首檢字的先例,後世的字典大多採用這個方式,因此《說文解字》成為中國首部的字典專書。
除此之外,《說文解字》還保留了上古以及中古時期的小篆、籀文、古文等古代文字,而且強調漢字的本形、本義,這在中華文化的傳承和保留上起到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
雖然《後漢書》說許慎「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於世」,然而,我們今日所見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的註釋本,原書則早已失傳。
至於許慎在仕途上的表現,並不如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他擔任過太尉府祭酒,後來被推舉為孝廉,最後也只做到縣令一職。許慎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六年,卒於安帝延光三年(西元30~124),享年九十五歲。病中之時,他派兒子許沖將二十一年嘔心瀝血完成的《說文解字》獻給皇帝。由此看出,許慎視這部著作為他一生最大的成就與貢獻。許慎死後葬在郾城縣姬石鄉許莊村東。墓高十五尺,徑四十八尺。鄉人都傳說許慎墓有異象:「日動一釐,夜長三尺。」
許慎另著有《五經異義》、《淮南鴻烈解詁》等書,目前原書皆已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