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陳德聚堂

陳德聚堂

【住址】台南市永福路二段一五二巷二十號




【簡介】陳德聚堂又稱陳氏宗祠,原為明鄭東寧總制使陳永華的府邸。

陳永華,字復甫,福建泉州同安人。

平日處事果斷,為人木訥靜言,但說起國事大局,則侃侃而談、建言中肯,深為鄭成功所欣賞與器重。

明永曆十五年辛丑(西元一八六一年)鄭氏攻克台灣,授以諮議參軍之職,凡軍國大事,鄭經必定與他商量諮議。

明鄭克復臺灣之初,永華施行駐兵屯田制度,教農耕講武事;建屋立廟設校講學,制保甲營貿易,將臺灣漸漸帶入豐衣足食、文風武制兼備的地步。







最早的祠堂

陳德聚堂建於明永曆18年(1664),是台南最早的祠堂;據傳是當時「諮議參軍兼東寧府總制使」陳永華的府邸,稱為「總制府」;另有一說,則指稱是明鄭「統領右先鋒鎮」陳澤之府第,故稱「統領府」。

清人入台後,府第由族人共居。康熙52年(1713)陳氏族人加以重修,改為宗祠,稱「德聚堂」,這是府城的第1座宗祠。此後,歷代都有整修。二次大戰時曾遭受重創。光復後,才又重新整建。




建築特色





「陳德聚堂」為府城最古老的祠堂,堂內的彩繪更是遠近馳名。「陳」為台南第1大姓,對於宗祠的營繕自然也就格外用心。因此儘管因為年代久遠而稍顯老舊,這座古老的合院建築卻仍然處處流露出優雅氣息。從外觀來看,屋頂採燕尾形屋脊,脊尾飛揚,曲線優美,顯得平實素淨,十分切合祠堂的身分需要。根據本省民間傳說,需是有功名的家族方能使用燕尾脊,這一說法與立於堂前、亦為功名象徵的旗竿座互相印證,充分說明陳姓一族人才輩出的光榮歷史。




再看堂門的建構,僅做成一般常見、向內凹退的形式。再仔細一看,無論門楣上的「穎川陳氏家廟」堂匾、門側「夔龍拱磬」圖案的窗櫺,無不雕鏤精細,高雅脫俗。前簷下的石榴雕飾則寓有「多子多孫」的象徵意義。走進門內,迎面是一寬敞的天井,後為拜亭、正堂。在拜亭與正堂相接處的左右壁面,留有2尊「憨番」,由於局部改建,已失掉原有的「抬樑」功能。僅剩下開朗的表情與賣力卻落空的尷尬姿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