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發生率首見下降
台灣人腎臟病的發生率與盛行率在全球名列前茅,這項「新國病」似已出現轉機,根據最新資料,國人腎臟病發生率在連續廿二年直線飆升後首見下降,應與近年推動防治有關。
腎臟醫學會年會昨天在台南成功大學醫學院舉辦,學會防治委員會主委黃尚志表示,根據學會統計,九十五年全國的慢性腎臟病發生率為每百萬有四百廿二人,九十六年降為四百一十五人,九十七年的數字尚未算出,但根據健保局相關資料,也是呈現下滑趨勢。
黃尚志指出,醫學會從七十六年起,統計國人的腎臟病發生率(新增病患數)與盛行率(所有病患數),呈現一路上升局面,每年的數字都是正成長,這次是首見發生率下降;如果發生率持續兩、三年都能下降,盛行率也將出現首次負成長。
他表示,醫學會希望有更多的數據與策略支撐,因此對這項數字很低調,但發表後立刻引起國際重視,洗腎率也位居國際前幾名的日本,還向醫學會詢問相關數據。
黃尚志認為,數字的下降應該與醫學會、國民健康局與健保局近年花費許多經費與時間推動腎病防治有關,希望提早發現病患,不要等到洗腎才就醫。
他以自己腎臟科的門診為例,過去大多是腎功能剩下一成的患者來就醫,最後只有洗腎一途,已無法積極治療,但現在的門診患者腎功能大多是三到四成,顯見大家對早期的篩檢已有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