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蒙娜麗莎為什麼不敢張嘴大笑

蒙娜麗莎為什麼不敢張嘴大笑

突然想起蒙娜麗莎,然後又突然想起她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地球人都知道。她的微笑,似乎溫柔舒暢,又好像嚴肅正經;似乎憂傷愁展,又好像譏嘲揶揄;似乎平靜淡定,又好像脈脈含情……500多年來,誰也沒膽量一口咬定她在“微笑”啥。
  所以,蒙娜麗莎的微笑輕易榮獲“世界最神祕的微笑”的光榮稱號。那麼,“神祕”在哪呢?有人說,蒙娜麗莎臉蛋漂亮,可牙齒難看,所以不敢大笑。有人說,她剛死了女兒,憂郁淒楚,沒心情大笑。有人說,她原是貴婦,一不小心被搞成了妓女,這樣笑,恰好諷刺人生起落。有人說,她壓根就沒笑,而是純屬掩飾沒長門牙。有人說,她剛得過中風,有半邊臉的肉肉是松鬆的,弄得臉有點歪,酷似微笑。有人說,她懷孕了,為保持矜持,便如此笑︰麗莎很滿意。有人說,她剛做完愛,回首走過的性高潮,就不由自主這樣笑了。有人說,她剛吃過巧克力,體內產生歡愉激素,才那樣笑……還有無數人說什麼什麼,但都無法命令地球人一致點頭。
  先插一句︰據考究,達芬奇畫的蒙娜麗莎,原型就在文藝復興時期。所以蒙娜麗莎“剛吃過巧克力”一說,最為豬頭。當時巧克力還沒出生呢。相比之下,我喜歡蒙娜麗莎“臉蛋漂亮,可牙齒難看”一說。牙齒難看之人,哪好意思張嘴大笑?中世紀時,雖有些人排除萬難也要將牙齒弄黑,認為越黑越美。可那畢竟不是主流衣冠文物,人們還是相當喜歡看見整齊潔白的牙齒。然而,在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想擁有一嘴整齊潔白的牙齒,哪像吃喝拉撒那麼容易?
  想擁有一嘴整齊潔白的牙齒,得先擁有一把像樣的牙刷。此乃赤裸裸的真理。可蒙娜麗莎怎會擁有“像樣的牙刷”?老實說,她活了一輩子也沒見過“像樣的牙刷”。達芬奇很有才,活了一輩子也同樣沒見過。當時的歐洲,壓根就沒“像樣的牙刷”。
  不過,當時的歐洲沒,中國卻有。考証說,西元一二世紀之交的中國,就知道用馬毛弄牙刷了。但世界第一把“像樣的牙刷”,還是在1498年給中國皇帝明孝宗弄出來的。中國人弄出來的東東,中國人當然先享用。所以“像樣的牙刷”幫中國人“刷”了兩個世紀的“牙”後,才扭扭捏捏去歐洲。豈料,牙齒難看的歐洲人,熱情不怎么高漲,之後150多年裡,都將“像樣的牙刷”看成奇異的舶來品。直到19世紀,才漸漸明白“像樣的牙刷”能夠刷刷更健康。可見,歐洲人回應也挺慢的。
  然而,蒙娜麗莎沒“像樣的牙刷”,卻不代表她不刷牙。西元前3000多年前,人類就懂愛護牙齒了。蒙娜麗莎當然也懂。那她究竟用啥東東刷牙?碎布。當時西方就流行這個。如果不是碎布,就是小木片或嫩樹枝。如果還不是,那她就是用手。
  輕輕試想,蒙娜麗莎用那些東東,能刷出“一嘴整齊潔白的牙齒”嗎?再說,就算她擁有“像樣的牙刷”,也未必擁有“一嘴整齊潔白的牙齒”。瞧瞧現今歐洲女人的牙齒就明白。所以,說蒙娜麗莎“臉蛋漂亮,可牙齒難看”,我雙手雙腳鼓掌。
  正因“牙齒難看”,蒙娜麗莎才不敢張嘴大笑,害怕有損淑女形象。但是,為了讓達芬奇畫得好看些,她就故意弄出一個有模有樣的“微笑”。誰料,不“微笑”則已,一“微笑”就勾引得人們爭先恐後地猜她在“微笑”啥。猜了500多年,還要猜下去呵。其實,在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不敢張嘴大笑的又何止蒙娜麗莎?瞧瞧當時的畫作,有哪個主人公張嘴大笑?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