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諸葛亮和周瑜

諸葛亮和周瑜

對於諸葛亮和周瑜,三國演義舖陳了不實,這也是羅貫中的生花妙筆厲害之處。但是,這只是小說罷了,一本影響了整個中國的小說罷了。

  說三分,早在宋代便已是市井說書人的熱門題材,當時是某段故事,並沒有完整的架構出現,大致取三國志某片斷,加上市井傳說予以舖陳,這形成了〔話本〕,就是說書人的腳本。

  後來出現〔三國志平話〕才有較完整的結構,羅貫中將原有的平話和話本加以整理,刪除不合理的情節,以原本為結構,重新舖陳,用洗練的筆法,游藝文字,著作了中國四才子書之一〔三國演義〕,它對中國影響非常大,但也誤導了歷史。

  若要考證史實,應參閱三國志、魏志等書籍,雖有學者對部份內容質疑,但至少比較接近史實。
-------------------------------------------------------------------------------
  周瑜,是歷史上偉大的人物、赤壁之戰的英雄,假若周郎不英年早逝,恐怕三國歷史將重新改寫。

  聯合長江中游的殘敗勢力(劉崎+劉備),牽制部份曹軍;率精銳水軍於江面上迎擊決勝,這是周瑜的戰略方針,孔明到東吳時僅是二十開外的年青人,在赤壁之戰中並未有任何建樹,根本沒有瑜亮的問題,三國演義卻說成是孔明的智謀,真是胡說八道。

  演義是小說,前已說明,試舉一例:草船借箭,是虛構的故事,真正曾發生的是〔樓船受箭〕;一日孫權登船偷看曹操水寨,被魏軍發現,命以亂箭射之,樓船一側遭數量龐大的弓箭射入,導至重心不穩而傾斜(船跑不快有被浪傾覆之危),在此危急時刻,孫權急中生智命船隻調頭,以另一側受箭,待平衡後,立即揚帆而去,魏軍追之不及;結果在羅貫中的筆下,變成了周瑜想害孔明,孔明算定長江大霧,借曹操箭的故事。

  〔既生瑜,何生亮〕的瑜亮情節,那是羅貫中為了舖陳小說而杜撰的,可惜周瑜被羅貫中寫成像小丑一樣。事實上,周郎是雄美男子、精通音律、有謀有智、氣度風華、文武兼備的英雄人物。〔曲有誤,周郎顧〕指的就是周瑜,赤壁之戰,周瑜以三萬水軍破荊州水軍十五萬,這與孔明無關,江面上本多風,周瑜備火器,等待東北季風間歇時,乘著東南風火燒魏軍。

  蘇東坡在《赤壁懷古》裡讚美他:〔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是形容周瑜在赤壁鏖戰中,手搖羽扇,頭載絲巾,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的儒將風度,故後人又讚其為「羽扇綸巾」的名將。這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不是諸葛亮,不要弄錯了。

  劉備看到周瑜的英雄厲害,就想挑撥孫權對周瑜的感情,曾致書給孫權:「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恐不久人臣耳。」從這兒可以看出誰是英雄,誰是下三爛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