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鹿港敬義園紀念碑 !!

鹿港敬義園紀念碑 !!

鹿港敬義園紀念碑 !!
等級:歷史建築
地址:鹿港鎮立圖書館前
年代:昭和11年(1936年)

乾隆40年(1775)鹿仔港巡檢王坦與幕僚浙江紹興魏子鳴倡議,鹿港士紳林振嵩及泉、廈郊戶捐資,創立鹿港第一個慈善組織「敬義園」,舉凡施棺木、拾字紙、收遺骸、置義塚、修橋樑、平道路等,從事地方公益。



乾隆42年(1777)設置「鹿港敬義園碑」,以茲紀念,可惜原碑己失迭。《彰化縣志》〈規制志〉「養濟」記載「敬義園,在鹿港街,乾隆四十二年,浙江魏子鳴同巡檢王坦首捐倡率,紳士林振嵩及郊商等捐貲,建置旱園,充為義塚」。

鹿港地藏王廟內有一塊嘉慶23年(1818)「重興敬義園捐題碑記」,碑文有清代鹿港各郊商所捐款的記錄,如泉郊、廈郊、布郊等,總共捐金二千餘員。敬義園所設置的義塚,即原鹿港鎮第二公墓(今勞工運動公園),舊稱「崙仔頂塚」,鹿港人稱之「舊塚」。

此義塚內原有三座金字塔造型的建築物,用以放置無主的骨骸,由於造型特殊,鹿港人將它稱為「煙墩」。煙墩墓碑書有「乾隆45年冬萬善同歸」,龍邊的煙墩則書「乾隆46年男善同歸」,虎邊的煙墩則書「乾隆46年女善同歸」。
金字塔造型的義塚墓前,亦有一排日治時期的義塚建築物,其墓碑上書有「萬善同歸」,為大正及昭和年間所收埋的無主骨骸。民國84年鹿港鎮公所進行清塚遷葬,發現一塊「義塚界址碑」,說明崙仔頂塚為敬義園所設立的義塚無誤。



日治時期,將敬義園與博濟會、方面委員事業助成會合併,改名為「義濟會」。昭和11年(1936)由許逸漁撰文,義濟會勒碑,設置「鹿港敬義園紀念碑」,紀念先賢的事蹟。

「鹿港敬義園紀念碑」座落於鹿港鎮立圖書館前公園內,立碑之處,早年是鹿港港內的一座浮嶼,為捕捉烏魚的船隻停泊之所,稱為「烏魚寮」。烏魚寮隔著舊鹿港溪,與鹿港市街相望,昔日有一座拱橋相通,此橋稱「黑貓橋」。隨著時空的變遷,舊鹿港溪已改道,黑貓橋亦於戰後拆除。

「鹿港敬義園紀念碑」的基座為洗石子及水泥打毛的工法,仍保持昭和11年(1936)的原貌,民國96年5月15日登錄為歷史建築。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