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員林鐵路穀倉

員林鐵路穀倉

員林鐵路穀倉

類別:歷史建築

創建年代:民國65年

地址:員林鎮靜修路50號

歷史沿革

民國60年代,因應台灣糧食進口的需求,以黃豆、大麥、小麥為主,由政府統一進口民生用品,糧食以船運為主,為疏解港口的倉儲空間,因而興建員林鐵路穀倉。

員林鐵路穀倉又稱員林立庫(員林立體倉庫),於民國63年12月10日動土興建,民國65年9月23日完工。當時正值台灣經濟起飛,因此可以說是台灣進出口貿易起飛時期的代表性建築物,其獨特性甚為罕見,全台僅存兩座(另一座位於斗南)。

民國70年代,隨著港口貨櫃業的發達及公路的建設,鐵路運輸漸被公路運輸取代,為節省運輸成本,從國外運回台灣的玉米、小麥、大麥等雜糧穀物,乃直接運到工廠,且廠商自行增加有散裝倉儲的設備,員林鐵路穀倉的需求因而遞減,鐵路穀倉的功能慢慢被取代。



員林鐵路穀倉

員林鐵路穀倉隸屬台灣鐵路管理局貨運服務所,為公營儲運機構,提供現代設備,革新貨運服務,為提高儲運效能而興建穀倉,並配合政府推行「進口穀物散裝運輸一貫作業」,計劃疏運港口壅塞。員林鐵路穀倉由台灣區糧食發展基金會之資助,耗資二千七百萬元,穀倉基地面積二千九百三十二平方公尺,建築總面積為二千五百零二平方公尺,可容儲穀物一萬零五百公噸。

員林鐵路穀倉自民國65年開始營運,民國67年因高速公路的通車及民生物質的需求,民間食品加工業者紛紛設立散裝穀倉,自行進口原物料,供應生產線的需求。此外公路貨運的便捷亦取代鐵路的運輸,使得員林鐵路穀倉在營運7年後,遂於民國72年結束營業。

民國72年員林穀倉荒廢至今已逾20餘年,民國92年由員林千高台協會發起保存員林穀倉及再利用的計劃,並於民國 92年6月10日登錄為歷史建築。



員林鐵路穀倉北側建築



建築藝術

員林鐵路穀倉的建築為立體倉庫,因而又稱「員林立庫」,建物物地坪面積為189坪,總樓地板面積為756坪。員林穀倉的主體建築,為坐東朝西,建築物樓高8層樓,兩兩成對,由18座內徑6公尺,高34.3公尺的圓柱形主倉,並列成58公尺長,12.8公尺寬的巨大圓筒建築。在每四個主倉中,所形成的間隙,又形成八個副倉,所共同組成的龐大散裝穀物倉儲空間。

立庫的主倉有18座,格倉(副倉)有8座,每一主倉的倉容量120噸,合計總容量為10500公噸。員林立庫穀倉採鋼筋混凝土造建築,在穀倉的左右側,各有一個方形的建築物,靠近南面(員林火車站者)高五層樓,高18.97公尺。北棟方型建築則與穀倉同高,為34.3 公尺,二樓為電腦控制室及度量漏斗的機械設備,「穀倉溫度指示制卸盤」可控制26個主副穀倉內的溫度及進出度量。屋頂頂樓與各穀倉屋頂相同,穀倉頂樓為各主副倉的輸送管線,穀倉的外觀除了屋頂層開有六扇門窗,其於皆採密閉式造型。



鐵路穀倉的入口,昔時設有鐵軌可供火車裝卸貨物

北側方形建築內部為散裝穀物進倉的機械設備,分別有:進倉提運機、集塵器、進倉貯料槽、進倉自動計量器等,頂樓為進倉機械的閘門。南方靠近員林火車站的方形建築,為出倉提運機,為散裝貨運出貨的出口,內部設有散裝出倉貯料槽及袋裝出倉貯料槽,並有管制穀倉出貨的計量器。員林穀倉設計有機械翻倉的功能,定期將穀倉內的穀物翻倉,以防此發霉。



穀倉內機械設備

員林立體倉庫的鐵路卸坑,因都市計劃街道的拓寬,已將此卸坑拆除,所使用的鐵軌亦已拆除。員林鐵路倉庫現存機具設備與文物,二樓規劃為是電腦室,內部設有「穀倉溫度指示計制卸盤的設備,制卸盤上的溫度控制表共有52組,分別控制員林立體穀倉26個主副倉的開關,使員林穀倉的散裝穀物透過電腦室儀器,控制穀物進出的溫度及數量。



頂樓的輸送管線,將散裝穀物分送至各主倉

資料來源:彰化縣古蹟暨歷史建築全球資訊網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