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13檔中概收成股 抗跌

13檔中概收成股 抗跌

清明連假前台股連四周量縮整理,呈現個股輪漲格局,所幸中國製造業、非製造業PMI指數報佳音,顯示儘管有禽流感陰霾,但大陸經濟穩定增長;加上最新財報,包括聯電、正新、瑞智等13家公司,大陸投資獲利大幅增長,吸引法人加碼,可望成為股市動盪中的最佳避風港。

最新公布的3月中國PMI指數雙雙攀高,製造業PMI終值回升至51.6,較2月的50.4上升1.2,且連5個月站穩50之上;而3月非製業PMI指數也由54.5升至55.6。投資專家表示,PMI指數持續上升,代表中國經濟成長無虞,雖然近期有H7N9疫情,惟經濟成長態勢不變;配合最近台股年報剛公告,其中認列大陸投資收益豐碩,且呈現成長態勢者,基本面具加分效果。

若以去年認列投資中國收益逾7億元且較2011年成長,及上周股價漲幅超過大盤、三大法人也買超做為選股條件,共篩選出聯電、正新、建大、瑞智、震旦行、美利達、群光、信錦、閎暉、和桐、聯成、巨大、台驊等13檔強勢中概收成股。

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表示,在國際大環境偏空及密集停融券下,台股量能不易大增,也難有大行情,近期以個股表現為主,因此必須具基本面實質利多加持的個股,比較容易獲得買盤青睞。

最近中國PMI指數續強、人民幣升值,配合剛公布之去年財報若認列大陸投資收益大增,則更可找到支撐題材,是以去年認列大陸投資收益年增率較高的正新、聯電等,上周三個交易日法人即買超逾9,100張,股價表現都強過大盤。

這13檔中國收益成長股中,8檔為傳產股,電子股僅5檔;摩根價值成長基金經理人顏榮宏指出,中國十八大後提出「人均所得翻倍」、「城鎮化」等兩大政策主軸,未來官方仍將全力導引經濟結構從出口轉內需,並提出2015年消費品零售總額達人民幣32兆元的目標,較現有規模成長約8成,在內需消費力道擴增下,對深耕大陸內需市場的傳產類股相對有利。

此外,由於大陸車市持續成長,自行車日益朝高檔貨升級,高單價產品銷售成長可期,是以13檔中概收成股中,輪胎、自行車股即占了4檔;顏榮宏分析,縮短城鄉距離、提倡休閒風等政策,對消費結構的改變影響甚鉅,未來交通、休閒育樂相關支出仍會提升;電子業則以吃得到內需市場的通路和消費電子較看好。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