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產業競爭力 產學看法不同
同質性高的台韓產業競爭益趨白熱化,雙方目前商品成本中的工業電價相去不遠,但企業界擔心,廢核後電價上漲會傷及競爭力;學者則認為應把握產業調整時間,未來10年是關鍵期。
據今週刊報導,2012年,是台灣電子業最辛苦的一年,不僅出現DRAM、面板、LED等大幅虧損的「慘」業,甚至連台灣最驕傲的手機品牌宏達電,也都受到嚴重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韓聯社(Yonhap)報導,南韓電子產品出口,其中包括手機、電腦與電視等,在2018年以前年均成長率將達 4.27%,由2012年的1510億美元攀抵1947億美元。
依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2011年統計,南韓工業用電每度新台幣2.1773元,為全球第四低;台灣則為每度2.3536元,居全球第五低。
據經濟部元月份預估,如核一、核二、核三除役,核四不商轉,改用天然氣替代發電,電價恐暴增4成。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指出,日本經過311福島核災後,仍不敢輕言廢核,台灣有什麼條件可以廢核,大家應該冷靜思考。
他說,核安有疑慮,政府應該強化,讓全民有信心,否則用燃煤發電會有碳排放的問題,天然氣發電電價一定上漲,屆時不止是產業會出問題,民生也會重蹈去年4月萬物齊漲的惡夢。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楊家彥則認為,政府長期壓低能源價格,採用高度補貼政策,會阻礙產業轉型。
他說,日本311福島核災後,國人對核能有疑慮,核四問題終究要解決,既然政府已決定公投,就「快刀斬亂麻」,降低不確定性,免得嚴重影響產業及外資的投資意願。
楊家彥指出,經濟部推動的「三業四化(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及傳統產業特色化)」,產業界其實早就在做,政府只是順水推舟,讓重要環節做得更好。
他強調,未來10年是台灣產業的關鍵期,景氣不好慢慢過去,但一不小心錯過產業調整的時機,損失將更難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