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霸淩面面觀
職場霸淩面面觀
是否你曾在辦公室會議時,聽到你的主管大聲對你說:「你笨蛋喔!你白癡喔!」如果是的話,也許你正面臨到職場霸淩的處境囉。本期的職場萬花筒就是要和大家談談「職場霸淩」的話題。在談職場霸淩前,可能我們要對於職場霸淩的概念多一些了解與認識,以下我們將介紹有關職場霸淩的概念。
目前職場霸淩的現象
據1111人力銀行2011年調查顯示,5成4受訪上班族曾受到(言語、行為、肢體、互動等廣義的暴力行為)「霸淩」,其中,發生在貿易流通、媒體出版、傳產製造業最多,又以女性被霸淩的比例較男性高;超過6成上班族每週至少被霸淩1次以上,包含3成7幾乎每天都被霸淩;高達6成1 的霸淩施暴者為上司,最常發生的霸淩狀況為言語謾罵、冷嘲熱諷及勞務分配不均;另3成5則是受到同事霸淩,狀況前三名是背後攻訐、遭受小團體排擠、冷嘲熱諷。台北市勞工局長陳業鑫2012年指出,從職病認定委員會的申請案中發現,越來越高比例的個案表示有職場霸淩現象,顯見職場霸淩的議題不容小覷,且目前霸淩議題最大問題之一,在於難以界定,甚至因包括受害者常保持沈默、外界干預費時、公司懲罰因人而異,法律保障不足,證人不願出面,以及上司深諳在制度內霸淩的技巧等因素,造成霸淩難解的因素。
職場霸淩的定義與形式
到底什麼是「職場霸淩」?楊明磊根據國外學者的見解,提出職場霸淩是指在工作場所中發生的,藉由權力濫用與不公平的處罰所造成的持續性的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行為,使被霸淩者感到受挫、被威脅、羞辱、被孤立及受傷,進而折損其自信並帶來沈重的身心壓力。
另Carlo Caponecchia則指出職場霸淩的行為是一再重複、不理性、造成傷害或有可能造成傷害的行為,形式可能是: 公開羞辱、人身攻擊、散播謠言、刻意刁難、言語的揶揄嘲諷、給予超量的工作與不可能達成的截止期限、離間員工、貶低員工表現與價值、以及用各種方式孤立員工,故意保留重要訊息與阻斷員工接觸業務上必要的訊息和機會的管道等等的諸多形式。
楊明磊指出職場霸淩的形式則包含:
1. 持續的吹毛求疵,在小事上挑剔,把微小的錯誤放大、扭曲。
2. 總是批評並拒絕看見被霸淩者的貢獻或努力,也持續地否定被霸淩者的存在與價值。
3. 總是試圖貶抑被霸淩者個人、職位、地位、價值與潛力。
4. 在職場中被特別挑出來負面地另眼看待,孤立被霸淩者,對其特別苛刻,用各種小動作欺負被霸淩者。
5. 以各種方式鼓動同事孤立被霸淩者、不讓被霸淩者參與重要事務或社交活動,把被霸淩者邊緣化,忽視、打壓排擠及冷凍被霸淩者。
6. 在他人面前輕視或貶抑被霸淩者。
7. 在私下或他人面前對被霸淩者咆哮、羞辱或威脅。
8. 給被霸淩者過重的工作,或要其大材小用去做無聊的瑣事,甚至完全不給被霸淩者任何事做。
9. 剽竊被霸淩者的工作成果或聲望。
10. 讓被霸淩者的責任增加卻降低其權力或地位。
11. 不準被霸淩者請假。
12. 不準被霸淩者接受必要的訓練,導致其工作績效不佳。
13. 給予被霸淩者不實際的工作目標,或當其正努力朝向目標時,卻給被霸淩者其他任務以阻礙其前進。
14. 突然縮短交件期限,或故意不通知被霸淩者工作時限,害其誤了時限而遭到處分。
15. 將被霸淩者所說或做的都加以扭曲與誤解。
16. 用不是理由的理由且未加調查下,對被霸淩者犯下的輕微錯誤給予沈重處罰。
17. 在未犯錯的情形下要求被霸淩者離職或退休。
多數職場工作者對於職場霸淩的處理方式
面對職場霸淩,依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約7成受害上班族選擇「隱忍」,2成選擇直接「離職/調單位」,甚至近5成上班族因霸淩而萌生退意,另5成則受限於經濟壓力、尚未找到更好工作等因素而不考慮離職,僅有3成7會讓公司管理階級知道,多達6成3受害上班族則選擇不告知上級,因自覺「無濟於事」、「不想惹事/大事化小」、「企業文化使然」。且讓公司管理之道的話,企業公司的處置方式多為「冷處理/不予理會」、「居中協調」、「調換部門以避免衝突」。
職場霸淩議題的重要性
Carlo Caponecchia指出乍聽之下,職場霸淩傷害的是受害的員工,但是職場霸淩同時也對於被害者所屬的機構、公司、團體(當然也包括加害者)造成損失,最主要的損失是在內鬥、內耗後引發的各種負面效應,例如:生產力大幅下降、因為生產力下降後的額外支出、人才流失、員工離職後造成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流失、新人上任但是卻無法趕上原員工之表現等等的問題,因此職場霸淩的問題是目前職場上的工作者、主管以及企業主要開始正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