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二戰武器:94式裝甲列車

二戰武器:94式裝甲列車



九一八事變後,為了能有效在廣大的中國大陸上作戰,日本帝國陸軍於1933年進行臨時武裝列車(寬軌軌距為當時中國大陸使用的1524mm)的製作。1933年版的臨時武裝列車太長太重,全車共12輛編成,編成如下:

警戒車-重砲車-軽砲車-歩兵車-指揮車-動力車(為蒸氣機關車)-補助炭水車-材料車-歩兵車-軽砲車-重砲車-警戒車

舉例來說,蒸汽機關車的基本防護為10mm的外掛裝甲;此外這麼龐大的編組僅靠一組蒸氣機關車(含碳水車),其動力可想而知。

1934年,日本帝國陸軍記取1933年臨時裝甲列車的教訓,委託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進行製作與修正。車輛編成縮減成8輛,不再加掛作戰用材料車與步兵車,以減少無須的動力浪費。改良後,全車以火炮車為主要編成,車輛編成本身形成一個完整的火網組織,以達沿鐵路火力掃蕩之目的。94式裝甲列車的編成順序如下:

電源車-炭水車-機関車-指揮車-火砲車(丙)-火砲車(乙)-火砲車(甲)-警戒車  →(前進方向)

另外,各車武裝如下

*警戒車:重機槍2挺,能遂行防空任務,彈藥攜行量3000發
*火砲車(甲):10厘米防空炮,攜帶200枚砲彈,可行前方火力掃蕩或防空任務,另加配重機槍2挺與3000發彈藥
*火砲車(乙):具有砲塔,與前車相同,10厘米防空炮,攜帶200枚砲彈,可行前方火力掃蕩或防空任務,另加配重機槍2挺與3000發彈藥
*火砲車(丙):7.5厘米防空炮兩門,彈藥300發,以防空任務為主
*指揮車:重機槍2挺,彈藥3000發
*機關車車頭無武裝,但是碳水車有2挺重機槍與3000發彈藥
*電源車:2挺重機槍與3000發彈藥

除了上述車上固定武裝外,車內還攜行多種個人兵器與彈藥。在當時制空權概念並沒有那麼強烈的背景下,這樣的武裝其實還蠻像一個移動軍火庫的。

該列車裝甲厚度到沒有我們想像的厚重(可能因1933年的臨時武裝列車太重了!),正面裝甲10mm,設面裝甲6mm。動力要求部分,最高時速為每小時60公里,並能在沒有煤水的補充下行駛150公里的距離。

由於全車八輛編成為一完整單位,所以車上載有兩具車用無線電與一組車用發電機組(就在電源車上),並且以線路將八輛車彼此連結。雖然車輛本身是完整的一個作戰單位,但是各車能夠以各自為單位進行作戰。若在一部火炮車上安裝兩門火砲,則一門是十四是10mm高射炮,另一組為八八式7mm高射炮。火炮車輛以火炮車(丙)為最大幅度,全長15.872m、高4.38m、寬為3.22m。

根據記載,94式裝甲列車曾與東北軍作戰過。東北軍派出的應該是中山號裝甲列車(不是國民政府的中山號裝甲列車)與之對抗。但是奇怪的是,並沒有特別看到94式裝甲列車的作戰紀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