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的傳說
「聞道山中有白金,百年遺跡卻難尋;山中寂寂金無語,惟有哀猿泣茂林。哀猿鳴狖兩為偶,怪石巉岩如吼虎,破址頹垣今尚存,埋金俠女終塵土。茫茫不見埋金人,白雲來往埋金塢;須臾山上有樵來,一擔枯株一柄斧;告我曾知埋金事,笑指青山為錢虜。弢光歛晦已多年,有時隱見若將睹;伊昔樵夫有奇緣,採樵日暮卻忘還;山中竟遇埋金女,繡閣妝樓在目前,巍峨不類人間屋,置酒張燈肆綺筵;舞劍雙鬟來勸飲,奉金為壽醉瞑然。羅幃翠被三更夢,冷露陰風一夜眠;醒來只在荒林下,何處山中有人?依稀如入桃源去,漁父樵夫可並傳。世人多為樵夫,欲覓白金不知路;我聞此語為謬傳,問卻青山不能吐。(摘自清朝乾隆鳳山縣人施陳慶「鼓山行」)
根據連橫所撰「台灣通史」卷一「開闢紀」記載:「嘉靖四十二年,海道林道乾亂,遁入台灣。都督俞大猷追之至海上,知水道紆曲,時哨鹿耳門以歸,乃留偏師駐澎湖,尋罷之。居民又至,復設巡檢;已亦廢。道乾既居台灣,從者數百人,以兵劫土番,役之若奴。土番憤,議殺之。道乾知其謀,乃夜襲殺番,以血釁舟,埋巨金於打鼓山,逸之大年。」
「鳳山縣采訪冊」亦載:「埋金在打鼓山巔,相傳明都督俞大猷討海盜,林道乾入台灣,艤舟打鼓山港,殺其妹,埋金山上,時有奇花異果,入山樵採者或見焉。若懷歸,則迷失道;雖誌其處,再往終失之。」
故事中的林道乾,又名大乾,明朝廣東省潮卅惠來人。嘉靖年間,在海上為盜,劫掠許多金銀財寶,於艤舟打鼓山港時,將劫掠的金銀珠寶,分裝在十八個半的攜籃中,藏匿在打鼓山深處。
林道乾滯台時,深信勘輿師吳半仙之語:「葬其父於蕭(今佳里鎮)龍穴,祭神箭於供案,且口含百粒白米睡百天,然後破曉時分,向西北方的京城連發三箭,即可取得天下。」等語。
某日,道乾上鼓山打獵時,捕獲一隻「神雞」。傳聞此雞為群雞之王,棲宿打鼓山中,鳴聲可達三百里之遙。此雞一啼,群雞跟著啼鳴。道乾捕獲「神雞」,交代甚妹金蓮悉心飼養,俾於大睡百日後報曉,發箭取得大業。
道乾口含百粒白米大睡百日,其間,其妹細心飼養「神雞」,並已建立濃厚情感。在第一百天前夜,整晚點燈守候「神雞」不敢闔眼。至午夜,金蓮抱出「神雞」撫摸,將沉睡中的「神雞」驚醒。
「神雞」誤為破曉時刻已到,振翅高啼,於是眾雞附和。徹夜難眠的道乾,一聞雞鳴,認為時辰已到,立即取出刻有「林道乾」名字的三支「神箭」,攀上高崗,向京城連發三箭。射畢,道乾謀以為大功告成,回去睡覺補眠,陶醉在帝王迷夢之中。
三支「神箭」不偏不倚的射中京城金鑾寶殿的龍椅上,時屬午夜,皇帝還未上朝。至五更時,皇帝發現林道乾射箭謀反,大怒之餘,發兵渡海追討林道乾。
道乾反事機敗露,倉促之間,無法搬運埋在山中的十八籃半金銀,其妹金蓮又捨不得金銀棄置荒山,堅持留下看守,致延誤道乾及手下逃命時間,在重重追兵包圍之下,道一時乾情急,為免其妹受辱,拔出腰間寶劍斬殺其妹後,衝出重圍。
道乾又祭出寶劍,朝打鼓山與旗後山隙一擊,將打鼓山與旗後山分開,出現一處隙口,海水湧進,道乾及手下急忙駕舟逃往海外。
以上有關林道乾埋金打鼓山傳說,純屬民間編撰杜造之詞。不過,「鳳山縣志」曾載:「打鼓山,俗稱打狗山,原有番居焉。至林道乾屯兵此山,欲遁去,殺土番取膏血和灰以固舟;番逃,而從居於今之阿猴社(今屏東市)。」,則有正史記載,平埔番馬卡道族打狗社逃往阿猴之由來。
至於林道乾在打鼓山埋金的傳說,流傳至今,成為家諭戶曉的神話故事,雖曰無稽之談,但見証林道乾確有其人,所謂:「神雞報曉,射神箭謀反」一事,神話意味濃厚,當作一則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