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班牙步兵大方陣(Tercio)戰法末日-羅克魯瓦戰役

西班牙步兵大方陣(Tercio)戰法末日-羅克魯瓦戰役

(阿拉特里斯德上尉)西班牙步兵大方陣(Tercio)末日




1643年5月18—19日,在三十年戰爭(1618—1648)期間,法西兩國軍隊在羅克魯瓦(法國阿登省的城市,十六至十九世紀為要塞)附近進行的一次交戰。

在尼德蘭境內的羅克魯瓦戰役中,代表西班牙最強軍力和領導力的佛蘭德軍被法國大孔代的軍隊所擊破。

這支由弗朗西斯科·德梅洛(Francisco de Melo)率領的軍隊遭遇潰敗,大部分士兵被法國騎兵或殺或擒。佛蘭德軍名譽毀於羅克魯瓦,而西班牙從此開始走向中衰。

人們曾對西班牙最精銳的佛蘭德軍的步兵團-西班牙步兵長槍大方陣(Tercio)評價高,稱其為“步兵之花”。

1643年5月間,西班牙的德梅洛將軍率領兩萬七千人(近2.8萬人,30門火炮),由西屬尼德蘭向巴黎進軍,中途停下圍攻羅克魯瓦的要塞,並且等待一支為數六千人的援軍。

於是法軍由安海公爵路易(Louis, Duke of Enghien)──亦即日後的孔代親王(Prince de Conde 大孔代)率軍兩萬三千人(近2.3萬人,12門火炮)迎戰。趕來解圍,抵近羅克魯瓦。
   
法軍採用二線式戰鬥隊形,並留有預備隊。戰鬥隊形的中央為15個步兵營,左右兩翼為23個騎兵連。

預備隊為3個步兵營和4個騎兵連,另有5個騎兵連(右3,左2)成梯階配置在前面保障兩翼的安全,炮連(12門火炮)配置在中央,步兵佈署於前面。

西軍也採用二線式戰鬥隊形,但未留預備隊。

西班牙最精銳的佛蘭德軍採西班牙步兵大方陣(Tercio):中央為5個步兵大營,4500名西班牙士兵組成5個方陣,每個方陣900人,右翼為14個騎兵連,左翼為15個騎兵連,炮連(18門火炮)配置在步兵前面,另有1隊火槍兵(1000人)隱蔽在左翼前方的樹林裏。





羅克魯瓦地形險要,週邊都是森林沼澤,只有一條可以通行的狹道。但是德梅洛將軍以己方佔有優勢位置,不肯趁機攻擊通過狹道的法軍,只在原地排成迎擊的陣式。沒想到大孔代卻找到一處居高臨下的山脊,並且在上面完成佈陣。

那個時代的歐洲軍事有一條不成文的禁律,就是不能在林間作戰。

其實山林地帶作戰在戰爭史上並不新鮮,古羅馬時代有,後來的拿破崙戰爭、美國南北戰爭時代也有,更不用說兩次世界大戰了。

但是在17和18世紀,火槍不發達,只能靠集火齊射才能發揮威力,因此保持線式戰術隊形非常重要,穿越林地,就意味著一線式隊形被打亂。

因此,大孔代的最關鍵選擇是:會戰之前怎麼樣才能穿越林地開到中間的平原上?

西班牙元帥德梅洛,恰恰是一個經驗豐富,但有點循規蹈矩的將軍。

一方面,他的確有點措手不及,他的一部分兵力(六千人)還遠在森林週邊征糧沒有歸隊,另一方面,德梅洛有自己的算計:他正確地估計到大孔代兵力比自己的總兵力少,而且兵員素質不如自己身經百戰的西班牙軍團,如果把對方放進這塊四面森林的絕地,對方一旦戰敗,不可能有秩序地撤退,自己可以一戰成功。

因此,德梅洛一邊召回己方兵力,一邊故意不去截擊法軍,讓孔代毫無困難地越過森林,在平原上紮營。

雙方對峙了一夜。




      
  交戰於5月18日以雙方炮兵互射開始。法國騎兵對羅克魯瓦方向的突破雖未成功,但卻殲滅了埋伏在樹林裏的西班牙火槍兵。

5月18日夜,法軍突然向西軍發起衝擊,擊退並驅散了西軍左翼第一線部隊,隨後又擊潰了左翼第二線部隊。

與此同時,西軍騎兵和步兵逼退法軍戰鬥隊形的中央部分

西班牙騎兵因此全遭擊潰,但是其步兵方陣仍然在原地屹立不搖。不論大孔代的步兵或者騎兵如何攻擊,就是無法加以擊潰。

到黃昏的時候,雙方因為陷入僵局,不得不談判給西班牙軍光榮投降(不繳械撤離)的機會。

但是大孔代在前往談判會場的時候卻遭到西班牙步兵的火繩槍射擊,這一偶發的失控行為使雙方又開始交戰。

在這種情況下,大孔代大膽決定:派幾個騎兵連實施突擊,以鞏固右翼取得的戰果,派騎兵主力從後方攻擊敵人。

同時,得到退下來的步兵(將近8個營)補充的法軍預備隊成功地對敵步兵實施了反衝擊。

由於夜幕的降臨,法軍遂以火砲不斷轟擊西班牙軍的方陣,把他們的陣形擊潰打爛。



最終,在法軍步騎兵的重重包圍下,這支精銳的西班牙主力軍團被全殲,德梅洛主帥陣亡。

而且,德梅洛為大孔代準備的陷阱最終害了西班牙軍隊:因為這像牢籠一樣的地形,戰敗的西班牙軍團無處可退,除了逃散的騎兵,被圍的方陣步兵幾乎被紅了眼睛的法軍殺光。

法軍擊潰了西軍,解了羅克魯瓦城之圍。

西軍死8000人,被俘6000人,損失火炮24門;法軍死2000人,傷近6000人。

此次壓倒性的勝利之後,大孔代作為法國名將的聲譽鵲起,立刻就成了宮廷的戰爭明星。

正當蒂雷納在東部萊茵戰場遭受挫折之時,法國宮廷很自然地就調大孔代前往統一指揮東戰場,接替蒂雷納的指揮權

1643年5月19日,孔代親王-路易二世•德•波旁(孔代第四親王Louis II de Bourbon,4me prince de Condé外號為“大孔代”le Grand Condé)在羅克魯瓦戰役中獲勝。

這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因為大孔代面對的是長期稱霸歐洲的西班牙陸軍,而且他的對手都是有經驗的將領,而他只是個23歲的青年指揮官。

此役終結了西班牙在歷史上的陸上優勢,標志著法國陸軍霸權的到來。

大孔代親王是一位驍勇善戰、膽略超凡的猛將,也是一位才華過人的戰術家,他從英雄到叛逆,從叛逆又變回英雄的故事精彩曲折,如傳奇小說一樣。也許他的軍事才華略遜于蒂雷納子爵,但是他依然是法國17世紀最出色的軍事家之一。

由於羅克魯瓦會戰中,西班牙步兵大方陣(Tercio)大敗,西班牙從華倫斯坦而茍延殘喘的西班牙式戰術已經被宣告徹底淘汰了。

全西歐開始都在尋找新的、可行的戰術思想。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