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建會:政府「實物給付」可顯著降低所得差距倍數
經建會今(3)日指出,觀察近10年政府社會支出(不含教育)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中約46.8%為實物給付,支出水準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相當,尤其在2010年後首度納入政府多項實物給付後發現當年度所得差距倍數縮減0.52倍,「政府公共服務支出有助於改善所得分配不均」,未來也將更注重實物給付的政策效果。
經建會強調,在主計總處首度於2010年度國民所得統計調查中納入政府多項實物給付,包括3歲以下兒童醫療補助、身心障礙者居家服務等,2010年納入調查的政府實物給付總額約909億元,平均每戶獲益1.2萬元,其中低所得組2.8萬元,高所得組0.5萬元,低所得組為主要受益者,為高所得組的5.6倍,並使當年度所得差距倍數縮減0.52倍,顯示實物給付有改善所得分配效果。
經建會表示,多數北歐、英語系國家及南韓、墨西哥等國,政府公共服務支出明顯高於現金給付,而將實物給付納入家戶所得後,可增加30%-40%的家戶所得,其中北歐國家、法國、匈牙利等國增加比率較高,可降低所得分配不均度達5分之1至3分之1。
因此,即使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主要目的非所得重分配,但對貧窮高風險族群較具顯著直接或間接重分配效果,尤其教育、醫療及生活條件保障等服務類別。但經建會也指出,社會住宅、兒童及老人照顧等雖多由低所得組受益,但重分配效果低。
OECD於2011年最新報告中指出,以OECD 34個國家為例,公共服務支出平均占國家GDP的13%,以醫療及教育為最大宗,分別占5.8及5.1%,其他服務(包括兒童及老人照顧服務等)占2%,其中又以北歐國家、日本及澳洲等國特別重視老人照顧服務,占比均超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