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世紀歐洲騎士的訓練

中世紀歐洲騎士的訓練

貴族的身份是與生俱來的,但騎士身份是經過訓練而得來的。如果說貴族是封建社會中的一個階級,那麼騎士則是屬於貴族階級裡的一個「社團」。所有騎士都是貴族,而非所有貴族都是騎士。
  一個貴族家庭裡的男孩,在他大約七歲時,由他父親寄托在領主或另一個貴族家庭,開始騎士教育。負責教育他的是堡壘女主人。這孩子的身份是「侍童」所受的訓練是如何變成一位「紳士」。禮節,儀表,談吐,態度等社會規矩都是他應學的項目。在宴會中或平時餐飲時,他甚至還做侍者的工作。

  大概十四歲時,他進一步為「侍從」(squire),跟堡壘的男主人學習如何做一個軍人。騎馬,運用各種武器,戰爭技藝等是訓練的要項。領主打仗或比武時,就是他實習的好機會。

  但他也盡他侍從的各種任務:領主用飯,他在一旁侍候;領主打獵,他必追隨左右;領主行軍,他保管清理各種武器和座騎;領主不幸受傷,他必須赴前援救,但不必參加實際戰鬥。總之,從領主平時的指點和戰時的實際觀察,這位侍從學習騎士之道--做一個好騎士。

  經過十多年的訓練,大約二十歲或二十一歲時,他從「侍從」,舉行一種禮節稱「Dubbing」,正式成為騎士。最初的禮節很簡單,稱「Accolade」(騎士授與典禮),就是由一位貴賓--普通是訓練他的領主--以劍面輕按受禮者的後頸。後來由於教會的影響及社會經濟的繁榮,禮節漸驅宗教化,場面也更鋪張。

  在「授與禮」的前一晚,准騎士先沐浴,這不僅是指身體的清潔--沐浴在當時是件不太尋常的事,也象徵心靈的清潔;以後是在教堂裡守夜祈禱。第二天,先參加彌撒,由神父祝聖配劍,准騎士宣誓忠於教會,保護弱者;然後穿上新甲冑,配上寶劍與馬刺,上馬急奔,以長槍投向繫在柱上的盾牌,稱「Quintain」,騎士授予禮乃全部告成。以上是一般的騎士晉陞禮。在特殊情形下,因為侍從的出色表現,也有在戰場上立刻被領主或國王晉封騎士的。但這是例外,不是常規。

  行禮後,慶宴隨之。這當然需要很多的錢。雖然附庸有義務以經繼協助領主的兒子受封為騎士,這還是不夠,有的甚至出賣土地以維持應有的排場。有的家庭貧困,不能大宴賓客,他們的子弟有一生為侍從而不能成為騎士的。總之,寧可不為騎士,而絕不可寒酸.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