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大池從農業用途轉型觀光休憩,龍舟賽規模越辦越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龍潭大池曾經是桃園縣境內最大的池塘,面積廣達18甲,是當地農民最重要的灌溉水源,隨著社會型態改變,灌溉水源需求不再這麼大,加上周邊陸續開路、填塘造地,現在龍潭大池面積只剩以前的三分之一。
大池水面本來遍佈野菱,最早被稱為「菱潭陂」,相傳若久旱不雨,只要在潭畔祈雨即可天降甘霖,又有人稱作「靈潭陂」。一次遭遇大旱,居民祈雨無效,大家認為誠心不夠感動天,回去吃素沐浴三天後再到潭邊祈雨,這時突然巨響,一隻黃龍從潭中升起,緊接著下起了大雨,才再改名為「龍潭陂」。
從此以後此地就以龍潭命名,可以說是先有龍潭大池才有龍潭鄉,龍潭大池是龍潭人的精神象徵,也是全國唯一與鄉鎮市同名的池塘。
大池水源來自三角林、銅鑼圈,水再往老街溪奔流,水患時周遭積水會流進大池,兼具調洪效果。
龍潭大池60年代起逐漸從農業灌溉轉型為觀光休憩,池區範圍內的南天宮、忠義橋、紅色觀光吊橋、如巨龍般蜿蜒盤據大池的觀景平台、以及石刻屈原,讓大池更添增了幾許文學氣息。
龍潭大池每年在端午節舉辦龍舟賽,已成為全國知名賽事,不論是參賽隊數、人數在桃園縣內都是首屈一指,湧入觀光客數更高達六位數,也創下另一項桃園第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