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防「跌」 老人家摔不得
對於年輕力壯的人來說,不小心跌倒,頂多受點皮肉傷,沒什麼大礙,但老人家卻經不起一摔,輕者骨折,重則可能喪命。苗栗市患有攝護腺肥大的吳姓老翁,半夜起床上廁時跌倒,手腳骨折開刀,須靠輪椅代步;苑裡鎮嚴姓老翁就沒這麼幸運,在家跌倒,後腦著地重創死亡。
苗栗縣後龍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泰安說,根據統計,跌倒是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意外死亡的第二大主因,每年老人跌倒的發生率約百分之十五到四十,且隨年齡增加而升高。
陳泰安說,老人跌倒造成的傷害,有時會相當嚴重,如髖關節骨折、脊椎及手腕骨折、頭部外傷、硬腦膜下出血或軟組織傷害,其中,老人因髖關節骨折,導致長期臥床及其他後遺症,每年死亡率高達三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有些老人有過跌倒受傷的痛苦經驗後,會因為害怕再次跌倒,不喜歡活動,使得身體功能漸漸變差。
怕又跌倒不動 反更糟
哪些老人是常見跌倒高危險群?陳泰安提醒,年紀大於六十五歲或無家屬照顧、陪伴;過去一年曾有跌倒紀錄;退化性關節炎或腦中風導致肢體疼痛、無力、步態不穩、協調性差;睡眠障礙及夜間頻尿等都容易跌倒。
老人家服用會影響意識或活動的藥物如利尿劑、止痛劑、肌肉鬆弛劑、鎮靜安眠藥、心血管用藥、降血糖藥、輕瀉劑或認知及意識障礙如失智、失去定向感、躁動等;營養不良、虛弱、頭暈、貧血或姿勢性低血壓;感覺缺失如視力不良或聽力缺損等,也都是容易跌倒的「候選人」。
平時多動 可減少跌倒
陳泰安說,根據芬蘭最新研究指出,老年人平常多運動,不僅可以減緩骨質疏鬆,改善心肺耐力、肌力及協調性,也可明顯減少跌倒機率,銀髮族應在與醫師諮詢後,建立安全用藥觀念與注意居家安全,並規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