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商周 牧野之戰

商周 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是殷商軍隊和周武王軍隊的決戰,史曰「武王克殷」。由於商紂先征西北黎,後平東夷,雖取得勝利,但是窮兵黷武,加劇了國家財政負擔、社會和階級矛盾,招致滅亡,最後兵敗自焚,故《左傳》稱:「紂克東夷而損其身」。

戰爭緣起

商朝後期,周武王十一年(前1027年或前1046年)一月二十六日,此時紂王正派大軍遠征東夷之際,周武王見機不可失,在呂望等人輔佐下,以兵車三百乘,虎賁(精銳武士)三千人,東進突襲商朝,總兵力史稱有甲士四萬五千人,此說誇大。臨行前,魚辛諫阻,《尸子》載:「武王伐紂,魚辛諫曰:歲在北方不北征」。

同月二十一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方國」(商為王畿,臣屬為方國)部落部隊會合。二十八日周軍由孟津冒雨東進,從汜地(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渡過黃河,至百泉(今河南輝縣西北)而東行,每天近三十公里的速度急行軍,直搗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二月二十六日抵達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衛河以北)。

紂王得知消息,只得倉促部署軍隊,但此時主力遠在東南地區,無法即時徵調。只好武裝大量奴隸迎戰周師,《詩經》上稱「殷商之旅,其會如林」。史稱有七十萬之眾,較誇張,但兵力肯定較周武王軍隊多許多。二十七日清晨,周軍莊嚴誓師,歷數商紂王種種暴行,即為尚書所記載之「牧誓」。

戰爭經過

誓師結束,武王下令發起總攻擊,先遣太公呂尚以數百名精銳部隊出擊,武王親率主力跟進衝殺,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全無鬥志,掉轉戈矛,周軍在牧野(今淇縣以南、衛河以北)大破商軍,商朝大軍頃刻瓦解。紂王見大勢已去,倉惶逃回朝歌,登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史稱「牧野之戰」。

據《尚書·周書·武成》描述牧野之戰 :「…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途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極為血腥殘酷。孟子觀此書之後感嘆:「盡信書,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然而客觀看當時情況,《尚書·周書·武成》所記載的情況可能比較接近事實。

戰爭結果

《逸周書·世俘》記載牧野之戰武王大獲全勝,擊斃十八萬人,生俘三十三萬人,並捕獵犀牛、虎、熊、鹿等動物,獲取了大量的珠寶財物,勝利後,武王用「輕呂」擊刺紂王的屍體,接下來周武王四處征伐商朝各地諸侯,驅逐商朝大將蜚廉(黃飛虎)于海濱,逐一肅清殷商殘餘勢力。

秦朝以前,中國素有「興滅國,繼絕世」的傳統,因此武庚的封地仍獲得保留。牧野之戰後,商人南征的軍隊尚未完全消滅,一部分武力仍然保留在東夷,直到周成王、周公東征的時代才完全消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