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穴位埋線減肥風行 醫院保守謹慎

穴位埋線減肥風行 醫院保守謹慎

穴位埋線減肥在坊間中醫診所已風行數年,不少民眾趨之若鶩,但具中醫科的教學醫院態度相對「保守謹慎」。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主治醫師邱榮鵬昨(10)日表示,任何治療都有風險,即使是一般正常民眾的自費減肥,也需有完整評估,把關不嚴容易引發糾紛與後遺症。
邱榮鵬指出,一般穴位埋線是以手術用的羊腸線埋入穴位,達到持續性刺激作用,促進腸胃蠕動,通利小便,增進代謝,每次施作時間短,每次數分鐘或10多分鐘即可,每次埋線後,約7至10天,待羊腸線分解後,才需要再到院施作一次,簡易方便不耗費時間是其優勢。
然而邱榮鵬坦言,埋線畢竟屬侵入性治療,仍有其風險,以院區收治的條件而言,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超過25kg/m2的民眾,如果有意願,還需通過中醫師、新陳代謝科醫師的評估及營養師的諮詢才行,求診者不見得通通適合,篩選患者嚴謹是其與一般診所最大的區別。
邱榮鵬強調,減肥不能單依賴一種手段,要先從記錄飲開始,紀錄愈完整愈容易有警覺,也有利於評估,畢竟熱量攝取不控制,治療的效果有限,臨床上如果暗示或告知患者飲食不用控制,通常治療的成效不大。
另對於所謂病態性肥胖,例如異常快速的增胖或新陳代謝有明顯不尋常變化的民眾,邱榮鵬指出,不是單純穴位埋線就能處理,最好進行詳細的檢查,了解是否甲狀腺或腦部機能出現問題,有些是腫瘤引起的代謝異常,需從根本治療。如果是生活壓力過大引發暴食,也需從舒緩情緒性的過度飲食著手。
穴位埋線是延長穴位刺激時間的一種醫療手段,不單純用於減肥,中醫師邱榮鵬說,位於組織較肥厚區域的穴位較可能用於埋線,例如在足三里穴埋線可調理腸胃問題。
邱榮鵬表示,一般針灸扎針的刺激無法維持太久,患者需往返醫院多次,在現代社會中,較忙碌或體能無法負荷者容易感到不便,穴位埋線較無此困擾。
邱榮鵬進一步表示,對岸常見的穴位注射,就是將維他命或藥液、生理食鹽水注入穴位,目的也是延長或增加對穴位的刺激,但礙於法規限制,台灣一般醫院中醫科通常沒有這類的治療服務。
至於耳穴磁珠按壓、埋針也常被用於減肥及其他治療,邱榮鵬指出,耳穴刺激主要用於抑制食欲,埋線效益更廣。
醫師表示,穴位埋線減肥主要選擇腹部脂肪較肥厚區域的穴位為主,如天樞、水分、大陵、上脘、中脘,下脘等,再依照體質針灸配穴;例如肝鬱型體質除在腹部穴位埋線,另可加針三陰交,太衝等穴;脾腎陽虛可加針太溪等穴。

TOP

發新話題